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60270)
-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3
- 相关作者:崔燕段德勇李朝旭翟羽佳孙娟更多>>
- 相关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牦牛心室蒲肯野纤维的分布和结构特点
- 本研究通过对牦牛心室蒲肯野纤维的分布和组织结构进行观察,探究其形态学特点,为高原哺乳动物心室传导系统的研究积累形态学资料。采用墨汁灌注、ABS树脂灌注铸型,石蜡切片HE染色、Masson’s三色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 李朝旭崔燕
- 关键词:牦牛心室构型
- 文献传递
- 牦牛窦房结和窦房结动脉的形态学观察
- 本实验通过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透射电镜技术对不同年龄牦牛窦房结进行观察研究。并采用组织学、ABS铸型及血管造影技术对窦房结动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窦房结位于前腔静脉壁与右心房交界,即界沟中部心外膜下,着色比普通心肌...
- 段德勇崔燕
- 关键词:牦牛窦房结窦房结动脉形态学
- 文献传递
- 不同年龄牦牛冠状动脉的组织学结构特征被引量:4
- 2010年
- 为研究高原动物冠状动脉的组织学结构特征,以生活在海拔3500m以上的不同年龄牦牛为对象,运用组织学方法对其心脏冠状动脉及主要分支的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牦牛冠状动脉不同分支管壁的组成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尤其表现为不同个体间右冠状动脉的性质有较大变化。肌性冠状动脉的外膜与中膜之间没有外弹性膜;中膜很发达,主要由平滑肌组成,大部分为环形排列,靠近外膜处出现纵行平滑肌束,其数量随年龄的增长明显增多;内膜的内皮下结缔组织层缺失,内弹性膜在5月龄发生断裂,成年时断裂处出现次级内弹性膜。各年龄段牦牛冠状动脉内膜的相对厚度的平均值r均小于0.1,没有发现性别差异。说明牦牛冠状动脉的独特结构及增龄性变化可能是其对特殊血流动力学压力的一种适应。
- 胡俊伟崔燕余四九
- 关键词:牦牛心脏冠状动脉
- 牦牛心室普肯耶纤维的分布和结构特点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牦牛心室普肯耶纤维的分布和结构特点,为高原哺乳动物心室传导系统的研究积累形态学资料。方法采用墨汁灌注、ABS树脂灌注铸型,石蜡切片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60只成年牦牛的心室普肯耶纤维分布及结构特征。结果牦牛心室普肯耶纤维束周围包绕有结缔组织鞘。左束支在室间隔内膜下层有2条或3条分支;右束支经隔缘肉柱在右前乳头肌根部心肌层中有3条或4条分支。心室普肯耶纤维在心内膜下层呈多边形网状分布,并在心肌层中发出大量分支,左、右心室乳头肌顶端内膜下层未观察到普肯耶纤维分布。普肯耶纤维呈卷轴状、蜂窝状、漏斗状或脊状构型。Cx43在普肯耶纤维呈膜阳性。结论ABS树脂灌注铸型技术能用于心室普肯耶纤维分布的研究。牦牛心脏左束支和右束支呈不对称分布,左束支较发达。
- 李朝旭段德勇崔燕
- 关键词:墨汁灌注免疫组织化学牦牛
- 牦牛心脏肺脏对高海拔低氧的适应性结构
- 牦牛是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土著动物,号称'高原之舟'。动物生活在高海拔低氧环境中容易引发高山病,主要表现为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其中以牛科动物最为明显。但是,世居高原的土著动物牦牛无上述症状发生。为此...
- 何俊峰贺延玉崔燕
- 关键词:牦牛心脏肺脏HIF-1AVEGF
- 文献传递
- 一种改良的骨骼标本制作方法被引量:4
- 2014年
- 通常骨骼标本的制作步骤为剔除软组织,腐蚀,脱脂,漂白[1-2].以往制作骨骼标本时会使用煮制法,沤制法[1,3],虫蚀法[4-5],碱性蛋白酶[6],碱粉[7],及商业生产的某些含有可降解蛋白的酶[8-9]的洗涤剂来处理软组织及腐蚀,但在其作用过程中都有各式各样的不足和弊端.常用二甲苯、乙醇,香蕉水[10],或结合脱脂液[2]浸泡来进行脱脂.本制法在制作骨骼标本每步上都做了相应的改良.人体和动物骨骼标本的制作法都是相通的,现以犬骨骼标本制作法为例,介绍制作方法.
- 翟羽佳黄玉风孙娟崔燕
- 关键词:标本制作法骨骼标本碱性蛋白酶软组织脱脂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