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6Y0015E)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张欢冯小禄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主题

  • 2篇异乡
  • 2篇思维
  • 2篇思维进程
  • 2篇归隐
  • 1篇故乡
  • 1篇贬谪

机构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冯小禄
  • 2篇张欢

传媒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杨慎“并州故乡”观的内涵及成因——与苏轼故乡观的比较被引量:3
2009年
从异乡观和故乡观可分开来说,杨慎的异乡观与苏轼同多异少,都走过由排斥、亲近、发现优点、天教异乡看美景到暂时故乡化的思维进程,只是苏轼走向了更彻底的异乡"前生"化,而杨慎只做到第二故乡化——"并州故乡"。但两人的故乡观差别极大,只在最低的故乡具化上相同,且杨慎似更突出,然在故乡泛化、意念化和故乡"寄生"化上,杨慎则无表现。苏轼旷达,杨慎沉重。其原因是政治上杨慎被永远充军,回乡是最后诉求,其"并州故乡"观,实质是政治道德的归隐态度,而苏轼被贬谪,回乡不是唯一出路;对待人生,苏轼佛、道兼用,"寓""寄"于物,杨慎坚守儒家人格,拘泥执著。
冯小禄张欢
关键词:思维进程贬谪归隐
喜见滇云旧侣,重到并州故乡——杨慎异乡观剖析
2009年
从异乡观和故乡观分开来说,杨慎的异乡观走过了由排斥、亲近、发现优点、天教异乡看美景到"并州故乡"化的思维进程,而故乡观只在怀念故乡的具化上有突出表现。分析杨慎故乡观沉重的原因,一是在处境上他被永远充军,回乡成为最后诉求;二是人格上趋向于坚毅执着的儒家人格。其"并州故乡"观的实质,是一种对既有的政治道德规范表示抗拒的类似归隐的态度。
冯小禄张欢
关键词:思维进程归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