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25B08)

作品数:16 被引量:176H指数:7
相关作者:刘家寿张堂林李钟杰李为叶少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鱼类
  • 3篇渔业
  • 3篇水库
  • 3篇洪泽湖
  • 2篇渔业管理
  • 2篇三峡水库
  • 2篇水质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繁殖
  • 2篇繁殖生物学
  • 2篇捕食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丹江口水库
  • 1篇底栖动物
  • 1篇东线工程
  • 1篇毒性
  • 1篇信号
  • 1篇秀丽白虾
  • 1篇选择性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长江三峡...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11篇刘家寿
  • 10篇张堂林
  • 9篇李钟杰
  • 6篇李为
  • 4篇叶少文
  • 3篇张超文
  • 3篇樊启学
  • 3篇林明利
  • 2篇刘汝鹏
  • 2篇胡培培
  • 2篇杨战伟
  • 2篇朱挺兵
  • 2篇张云龙
  • 2篇王昆鹏
  • 1篇王静雅
  • 1篇吴小平
  • 1篇丁怀宇
  • 1篇周易勇
  • 1篇李翀
  • 1篇曹秀云

传媒

  • 7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淡水渔业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水产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野生圆口铜鱼卵巢成熟内分泌信号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是一种呈群同步发育繁殖的鱼类,对其卵巢成熟各时期特征分析,可进一步了解鱼类卵巢成熟的分子调控机制,并为人工催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以野生雌性圆口铜鱼不同发育时期的卵巢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卵巢解剖观察以及实验室内组织学分析,收集处于Ⅲ、Ⅳ和Ⅴ期的卵巢组织样本进行转录组分析。研究显示野生圆口铜鱼卵巢组织在其成熟发育各阶段具有明确的组织学和转录表达特征。研究采用全序列转录组测序分析,以鲤科模式鱼类斑马鱼的基因序列作为主要参考序列,共检测得到11495 bp基因片段。聚焦内分泌/自分泌信号分子的转录表达,发现促乳素(Prolactin,prl)、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激素(Estrogen)、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合成酶类、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激活素(Activin)、和抗穆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等转录表达和卵巢发育成熟呈现出显著的关联动态变化。通过对样品中卵巢成熟诱导激素(Maturationinducing hormone,MIH)合成酶分子的表达水平的观察,发现涉及MIH的17α,20β-dihydroxy-4-pregnen-3-one的合成酶分子表达水平较高,而另一种MIH分子11-deoxycorticosteron的合成酶的表达水平处于检测水平之下,因此,提示17α,20β-dihydroxy-4-pregnen-3-one可能是圆口铜鱼卵巢成熟后期的主要促进因子。同时,发现了完整的胆酸合成酶系列分子在卵巢转录组中的存在,这是鱼类卵巢组织中具有合成胆酸能力的首次报道,其生理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总之,作为一种群同步发育的鱼类,此项研究为鱼类卵巢成熟发育过程中的内分泌信号调控网络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参考。
夏雨果陈晓文贺江燕刘家寿殷战
关键词:圆口铜鱼
温度、pH对泥鳅消化酶活力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研究温度和pH值对泥鳅成鱼肠道和肝胰脏3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以Folin-酚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及对硝基苯酚法分别测定泥鳅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活力。研究发现:泥鳅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0℃、45℃、35℃;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40℃、35℃。泥鳅肠道及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pH 7.2。最适温度下,肠道3种消化酶的活力均高于肝胰脏、肠道、肝胰脏A/P值均>1。建议在泥鳅适宜的养殖水温内,应随着水温的升高适当提高泥鳅的投饵量;泥鳅的食性为偏植食性,对糖类具有较好的利用能力,泥鳅的饵料中可适当增加糖类的比重,既可满足泥鳅的营养需求又节约了饲料成本。
张云龙姚昌林刘汝鹏王昆鹏胡培培樊启学
关键词:泥鳅消化酶活力温度PH
三峡水库秀丽白虾生长与繁殖生物学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逐月对三峡水库木洞江段秀丽白虾的生长和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秀丽白虾是一年生的虾类,寿命为12—14个月。雌性个体的平均体长(37.72±7.92)mm显著大于雄性(37.08±6.59)mm,具有明显的雌雄异形现象。秀丽白虾的渐近体长(L∞)为59.33 mm,生长系数(K)是1.6/年,生长方程为:Lt=59.33[–e–1.6(t+0.081)]。雌虾繁殖季节从4月上旬持续至9月下旬,繁殖高峰期为4月中旬至6月中旬,由越冬虾和当年虾两个世代的繁殖群体组成。抱卵雌虾的体长为27.07—53.71 mm,平均体长(L50)为37.06 mm。雌雄性比月变化为1.11—2.36,平均为1.46,群体中雌性个体数量显著多于雄性(P<0.001)。绝对繁殖力(FA)为31—294粒,相对繁殖力(FR)为(115±22)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FA=0.0031L2.8632,r=0.72,n=106),而与体重呈直线关系(FA=104.63W+9.9534,r=0.79,n=106)。卵径(D)平均值为(1215±102)μm。为合理保护和利用三峡水库秀丽白虾种群资源,建议加强虾类捕捞管理,繁殖期间(4—9月)禁止捕捞虾类或限制捕捞强度。
陈思宝廖传松赵修江叶少文李钟杰张堂林刘家寿
关键词:三峡水库秀丽白虾繁殖生物学
驯食强度对鳡幼鱼驯食效果及生长的影响
2015年
研究了驯食强度对鳡(Elopichthys bambusa)驯食成功率(WSR)、残食率(CR)、死亡率(MR)及生长的影响。实验分6组,于1.0×1.0×1.0 m3网箱中进行,每日驯食2次,驯食强度分别为每次驯食1.0 h(S1组)、1.5 h(S2组)、2.0 h(S3组)、2.5 h(S4组)、3.0 h(S5组)和4.0 h(S6组)。结果显示:WSR随着驯食强度的增强显著升高后降低(P<0.05);总CR随着驯食强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总MR随着驯食强度的增加先降低后略有升高。实验终期,体重特定生长率(SGRBW),全长特定生长率(SGRTL)和肥满度(CF)随驯食强度的增强显著增大(P<0.05);体重变异系数(CVBW)随驯食强度增加显著减小(P<0.05)。综上所述,在实验条件下,鳡最佳驯食强度为每次驯食3 h。
王昆鹏樊启学赵忠波刘汝鹏何辉胡培培
关键词:残食特定生长率
洪泽湖鱼类资源现状、历史变动和渔业管理策略被引量:37
2013年
研究于2010年秋季和2011年夏季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最大调蓄湖泊—洪泽湖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分析该湖鱼类资源变动情况,以期为渔业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洪泽湖累计记录鱼类88种,本研究发现63种,其中新记录6种,分别为:点纹银、彩副、方氏鳑鲏、鲻、大眼鳜和波氏吻虾虎鱼;与历史记录比较,湖泊定居性鱼类所占比例由59%上升78%,而喜流水性鱼类和河海洄游性鱼类分别由22%和7%下降到3%和3%;未采集到的25种鱼类中,流水性鱼类计17种,占68%。网簖和丝网的渔获物分析表明,鲫、黄颡鱼、刀鲚和红鳍原鲌等小型鱼类具有较高的IRI值(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是鱼类群落的优势种,大型鱼类除鲤外,IRI值均不高,在群落中不占优势。2010—2011年洪泽湖渔业年产量为2200×104kg,以刀鲚和鲫为主的小型鱼类产量达1967×104kg,占89.4%;"四大家鱼"产量96×104kg,占4.4%;鳜、翘嘴鲌、乌鳢和鲇等大型食鱼性鱼类合计仅占0.89%。文章分析江湖阻隔、过度捕捞和生境破坏对洪泽湖鱼类资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渔业管理策略,并初步预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该湖鱼类和渔业的潜在影响。
林明利张堂林叶少文李为任鹏杨战伟刘家寿李钟杰
关键词:鱼类区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洪泽湖渔业管理
基于PCA和SOM网络的洪泽湖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3
2013年
2010年分4个季度对洪泽湖全湖20个样点的水质理化特征进行了定期监测,采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法(TSIm)综合评价了洪泽湖水质的营养状况,同时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网络)分析了洪泽湖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除了水深(WD)和透明度(SD),洪泽湖的pH、EC、NH+4-N、TN、TP、和CODMn等水质参数季节差异显著。TSIm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洪泽湖4个季节的水质均呈富营养化状态,夏季富营养化程度最严重。PCA分析表明洪泽湖水质主要受离子和氮盐的控制,磷不是控制洪泽湖水质的最主要因素。SOM网络将全湖20个样点聚为G1、G2和G3三类,G1代表洪泽湖相对封闭的北部区域,有沉水植被分布,水质主要受围网养殖污染的影响;G2代表洪泽湖东部和南部区域,航运繁忙,直接承接淮河入湖河水,水质主要受淮河入湖河水和航运的影响;G3代表洪泽湖西部水域,沿岸密布养殖池塘且人口密度大,水质主要受养殖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影响。研究认为,控制外源污染和恢复沉水植被是防治洪泽湖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
李为都雪林明利张超文张堂林刘家寿丁怀宇张胜宇李钟杰
关键词:水质洪泽湖
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不同繁殖群体的繁殖特征比较被引量:8
2012年
2010年6月—2011年6月,对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不同繁殖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新银鱼在该水库产卵时间为1—5月(春群)和9—10月(秋群);其中春季群体的体长(65.79 mm±6.05 mm)、性腺成熟指数(17.26±6.42)、繁殖力(1851粒±342粒)和成熟卵径(0.62 mm±0.05mm)均显著高于秋季群体(体长(55.04 mm±3.18 mm)、性腺成熟指数(11.72±5.01)、繁殖力(1 067粒±190粒)和成熟卵径(0.53 mm±0.04 mm))(P<0.05);但是两个群体的丰满度指数(101.43±19.71,101.87±11.85)差异并不显著(P>0.05)。春群是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种群的主要补充者,春群管理与控制应是银鱼种群管理的重点。
杨战伟李钟杰刘家寿张堂林叶少文张华
关键词:繁殖生物学丹江口水库
傀儡湖似刺鳊种群生长特征及资源量评估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昆山市傀儡湖开展了似刺鳊种群生长特征及资源量评估的研究。结果表明,傀儡湖似刺鳊种群共有6个年龄组,优势年龄组为1至2龄,占总数的72.18%;其次为3至4龄年龄组(22.59%);5至6龄年龄组仅占4.62%。全长与体重呈幂函数的增长关系:W=0.0037L^(3.3137)(n=512,R^(2)=0.99),属正异速生长型。全长和体重的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为L_(t)=41.16×[1-e^(-0.308(t+0.4953))]和W_(t)=828.11×[1-e^(-0.308(t+0.4953))]^(3.3137),生长拐点年龄t_(i)=3.39龄,拐点全长Li=28.7 cm;拐点体重W_(i)=251.34 g。为可持续利用傀儡湖似刺鳊种群资源,建议似刺鳊的起捕体重在251.34 g以上。似刺鳊种群总死亡系数为1.21/a,自然死亡系数为0.63/a,捕捞死亡系数为0.58,资源开发率为0.48,初始资源尾数为7.34万尾,初始资源总量为9560 kg。傀儡湖似刺鳊种群处于合理开发状态。
蔡杏伟郭超廖传松李为樊厚瑞刘家寿
关键词:种群结构渔业管理
有机质对大型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沉积物磷吸附特征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以大型浅水湖泊(太湖和巢湖)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沉积物有机质(OM)含量和组成、磷吸附参数、磷形态及间隙水溶解反应性磷(SRP)浓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与SRP浓度的比较结果表明,在太湖北部与巢湖南淝河入湖口等污染较严重的区域,沉积物仍表现出吸附磷的功能;OM与土壤有效磷(Olsen-P)、磷吸附指数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分解所产生的小分子物质可增加磷的吸附容量;添加小分子有机质的室内模拟试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假设,糖类主要影响磷的吸附能,而氨基酸主要增加最大吸附量。有机质自身及其降解产物以不同方式影响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并据此调节湖泊富营养化过程。
肖文娟李慧曹秀云宋春雷周易勇
关键词:沉积物磷吸附有机质富营养化
洪泽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1
2012年
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然而关于洪泽湖大型底栖动物的报道较少。为了研究洪泽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在洪泽湖设置20个采样点,进行了为期1周年的季度调查(2010年5月-2011年2月)。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4种,寡毛类、摇蚊科幼虫和软体动物分别有5种(占总物种数的35.7%)、3种(21.4%)和6种(42.9%)。河蚬为第一优势种(优势度Y=0.18),其次分别为苏氏尾鳃蚓(0.09)、羽摇蚊(0.07)、霍甫水丝蚓(0.06)和铜锈环棱螺(0.06)。群落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45.45±7.38)个/m2和(52.43±12.04)g/m2,其中软体动物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最高[(24.80±6.20)个/m2和(49.55±11.94)g/m2],摇蚊类次之[(13.76±2.87)个/m2和(2.28±0.71)g/m2],寡毛类最低[(6.96±2.41)个/m2和(0.60±0.18)g/m2]。全湖Shannon-Wiener、Margalef和Pielou指数分别为2.69、1.10和0.71,各指数季节差异不明显。冗余分析(RDA)结果共解释物种数据累计方差的35.0%;MonteCarlo检验表明,洪泽湖水体中硝酸盐氮、总氮和化学耗氧量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分布最关键的环境因子(F=2.181~3.277,P<0.05)。
张超文张堂林朱挺兵李为谢志才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环境因子洪泽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