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422003)

作品数:95 被引量:1,284H指数:23
相关作者:马耀明王宁练蒋熹贺建桥武小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2篇天文地球
  • 6篇水利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4篇青藏
  • 23篇青藏高原
  • 16篇地表
  • 14篇冰川
  • 11篇气候
  • 9篇冻土
  • 9篇七一冰川
  • 8篇遥感
  • 8篇土壤
  • 7篇日变
  • 7篇日变化
  • 6篇气候变化
  • 5篇气温
  • 5篇降水
  • 5篇反照率
  • 5篇藏北高原
  • 4篇多年冻土
  • 4篇温度
  • 4篇夏季
  • 4篇近地

机构

  • 81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兰州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京都大学
  • 1篇俄亥俄州立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日本京都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交第一公路...
  • 1篇神户大学
  • 1篇遂宁市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6篇马耀明
  • 25篇王宁练
  • 19篇蒋熹
  • 16篇贺建桥
  • 13篇武小波
  • 13篇李茂善
  • 12篇马伟强
  • 10篇孙方林
  • 10篇宋高举
  • 10篇李全莲
  • 9篇蒲健辰
  • 8篇胡泽勇
  • 7篇吕世华
  • 7篇王介民
  • 7篇仲雷
  • 7篇陈亮
  • 6篇姚檀栋
  • 5篇刘景时
  • 5篇李锁锁
  • 5篇鲁安新

传媒

  • 24篇高原气象
  • 22篇冰川冻土
  • 5篇地球科学进展
  • 5篇Scienc...
  • 4篇科学通报
  • 4篇遥感技术与应...
  • 3篇地理学报
  • 3篇太阳能学报
  • 3篇中国沙漠
  • 3篇第四纪研究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Scienc...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Advanc...
  • 1篇给水排水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遥感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1
  • 10篇2010
  • 15篇2009
  • 22篇2008
  • 16篇2007
  • 24篇2006
  • 2篇2005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ASTER数据估算2002年4月阿克苏地表特征和植被参数被引量:3
2008年
利用ASTER卫星可见光和短波红外波段数据,估算了2002年4月12日阿克苏地区地表特征参数(地表温度T、地表反射率α)和植被参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修正的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植被覆盖度Pv和叶面积指数LAI等)。结果表明,各种植被参数在沙漠地区较小,而在绿洲中的值较大。同时本文认为ASTER遥感数据有较高的地面分辨率,利用它可以更好地反映地表的植被参数及地表特征参数状况;还指出了ASTER卫星数据在沙漠绿洲中的适用性。
马伟强马耀明T.Matsunaga胡泽勇仲雷李茂善赵逸舟王永杰王介民
关键词:ASTER
藏北地区近地层大气和土壤特征量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利用"全球协调加强观测期亚澳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研究(CAMP/Tibet)"4个台站2003年大气和土壤的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藏北高原不同下垫面上的气温、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的季节变化及年变化特征。近地层大气各气象要素变化剧烈;4个站气温高低的差异显示了纬度和高度的明显影响;各站冻土冻融过程存在地域差别,尤其是春季冻结消融阶段的持续时间相差可达1个月;土壤质地的差别对土壤湿度影响也较大,黏土土壤含水量要高些,粉土和砂土要低些。
陈学龙马耀明李茂善马伟强王宏
关键词:藏北高原近地层大气土壤温湿度冻土
山地冰川表面分布式能量-物质平衡模型及其应用被引量:12
2010年
基于"七一"冰川物质平衡、水文气象观测资料,结合DEM数据,初步建立了一套时间分辨率达1h、空间分辨率为15m的冰川表面分布式能量-物质平衡模型.模型考虑地形对太阳辐射的遮蔽效应,引入新的冰川反照率参数化方案,并发现分布式能量-物质平衡模型对气温垂直递减率、降水梯度、降水固/液态划分指标等参数较敏感.利用该模型对2007年6月30日20:00~10月10日12:00时段"七一"冰川粒雪线高度变化、物质平衡演变、融水径流状况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冰川物质平衡高度结构主要受反照率高度结构的影响,反照率大小直接影响冰川物质平衡水平.气候敏感性试验表明,物质平衡对气温变化非常敏感,它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呈非线性特征;而物质平衡对降水量变化敏感性相对较弱,对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是线性的.增温引起的冰川物质亏损量不能靠降低相同气温来得到弥补,物质平衡变化对气候变暖具有不可逆效应.气温升高1℃,即使降水量增加20%,"七一"冰川也会呈现较大的物质亏损状态.
蒋熹王宁练贺建桥武小波宋高举
祁连山七一冰川区表层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特征及来源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利用GC和GC-MS的分析方法,对祁连山七一冰川冰雪不溶微粒、冰尘和七一冰川流域表层土壤中的烷烃、脂肪酸、脂肪酸甲酯和长链酯、酮以及多环芳烃等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它们的组成和分布特征,讨论了它们的环境地球化学意义。结果表明,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组成和分布特征指示了七一冰川地区的有机质具有藻类、高等植物、化石燃料燃烧产物等多种来源。冰雪不溶微粒和七一冰川流域表层土壤中有机物的来源相似,且这两种介质中的有机污染物种类多于冰尘,表明快速的工业化已经对七一冰川及其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李全莲王宁练武小波蒲健辰贺建桥蒋熹
关键词:七一冰川生物标志化合物化石燃料饱和烃
近1000年来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尘埃载荷变化的冰芯记录被引量:17
2006年
依据青藏高原目前所取得冰芯的尘埃分析结果,初步分析了近1000年来青藏高原南北大气尘埃载荷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高原南部达索普冰芯记录的高尘埃含量时期为1270s^1380s和1870s^1990s,而北部马兰冰芯记录的高尘埃含量时期为1130s^1550s和1770s^1940s。近1000年来青藏高原南北冰芯中尘埃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总趋势,这可能指示了环境的变干趋势。青藏高原冰芯记录还反映出,高原北部地区大气中的尘埃载荷明显高于南部地区;高原北部地区大气尘埃载荷春季最大,而南部地区非季风季节最大。另外,通过对高原南北冰芯中尘埃含量记录与δ18O记录之间相关关系分析,揭示出大气尘埃载荷变化与气温变化之间关系在高原北部地区呈显著负相关,而在南部地区却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青藏高原南北气候环境变化的差异性。
王宁练L.G.ThompsonM.E.Davis
关键词:青藏高原冰芯
“98.5”华南前汛期暴雨的湿位涡异常诊断:质量和热力强迫的数值分析被引量:16
2006年
利用MM5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对“98.5”华南暴雨的湿位涡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了质量强迫和热力强迫引起的湿位涡异常。结果揭示:降水区位于负湿位涡的下方,负湿位涡的趋势走向与降水区的一致。造成本次暴雨的成因中包括湿对称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两种机制,湿位涡MPV(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的分量MPV2对MPV起主要作用,其中主要是MPV2v的贡献。质量强迫和热力强迫共同作用引起湿位涡异常变化,它们的作用大小相当,在研究暴雨时,不可忽略因降水造成的质量强迫。
文莉娟程麟生左洪超隆霄
关键词:华南暴雨湿位涡热力强迫
Variations in dust event frequency over the past century reflected by ice-core and lacustrine records in north China被引量:2
2007年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the variations of dust proxies in the Dunde, Malan and Chongce ice cores from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Hongjiannao lacustrine sediment core from north Shaanxi Province, and found that they all showed a general decrease trend over the past century. Owing to the fact that all these ice cores and lacustrine core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margins and/or the leeward sides of the major areas of dust events in north China, their records could suggest that the dust event frequency in north China declined over the study period. This decrease trend might be attributed to increasing precipitation and weakening westerly. However, human activities have made the areal extent of desertification expand acceleratingly in north China. This status could make it possible that dust events would occur on a large spatial scale under the future climate change, which would be a big environmental issue we shall face.
WANG NingLianYAO TanDongYANG XiangDongSHEN JiWANG Yong
关键词:FREQUENCY
祁连山七一冰川消融期间的能量平衡特征被引量:23
2007年
冰川表面的能量平衡可以描述冰雪消融与气候响应之间的物理机制,利用2006年6月9日至9月28日在祁连山七一冰川消融区中部自动气象站(AWS)的观测资料,对七一冰川表面的能量平衡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在冰川消融期,净辐射、湍流热通量和冰川消融耗热是能量平衡的主要组成部分,能量收入方面主要是净辐射和感热通量,分别约占总能量收入的82.4%和17.6%;而支出方面主要是冰雪消融耗热和潜热释放,分别约占总能量支出的87.2%和12.8%.2006年7月31日至8月6日进行了为期近7 d的冰面径流场观测,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对冰川表面的消融进行了模拟,模拟的消融速率和实测的冰面消融数据吻合的较好.
陈亮段克勤王宁练蒋熹贺建桥宋高举谢君
关键词:七一冰川能量平衡感热通量潜热通量
黑河上游夏半年河水化学组成及年内过程被引量:19
2008年
2006年5月至2006年10月在黑河上游扎马什克、祁连及莺落峡水文站逐日采集河水样,同期在七一冰川冰采集融水样,研究水化学组成、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样品分析结果表明:黑河上游山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水中可溶性无机离子的含量比较低,主要受水岩作用过程影响。水文因素,特别是降水是控制水中化学物质含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受流域地理-地貌特征及水文差异影响,祁连水文站样品中Cl-,NO3-,SO42-和Na+的含量相对较高,札马什克样品中Ca2+,Mg2+和HCO3-浓度较大,莺落峡的水化学组成介于扎马什克与祁连之间。在流域范围内,气候差异是引起水化学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上游河水中的化学物质主要来源于碳酸盐溶解,也有部分硫酸盐的贡献,随径流演化,岩盐和硫酸盐的贡献逐渐占主要地位。
武小波李全莲贺建桥蒋熹张春文谢君
关键词:水化学
2006年夏季晴天祁连山七一冰川消融与气温日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1
2008年
2006年夏季祁连山七一冰川野外观测资料表明:夏季晴天冰川消融区上的气温日变化过程存在滞后于消融强度日变化过程的现象,最大值相位差约4 h.辐射平衡在消融热量总收入中权重最大,控制着消融强度的日变化过程;同时,冰川区气温则受到局地环流的强烈影响,消融区空气同周围非冰川区上的暖气流进行的水平热交换以及下垫面性状共同决定了消融区气温的日变化.
贺建桥王宁练蒋熹陈亮宋高举李全莲武晓波
关键词:气温日变化局地环流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