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0048920)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刘永定饶本强李敦海郝宗杰吴沛沛更多>>
相关机构:信阳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代谢酶
  • 1篇代谢酶活性
  • 1篇氮磷
  • 1篇氮磷含量
  • 1篇生境
  • 1篇生理特性
  • 1篇生物结皮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酶
  • 1篇胁迫
  • 1篇磷含量
  • 1篇结皮
  • 1篇高温
  • 1篇高温胁迫
  • 1篇表土
  • 1篇不同生境
  • 1篇超微
  • 1篇超微结构
  • 1篇超微结构特征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李敦海
  • 2篇饶本强
  • 2篇刘永定
  • 1篇沈银武
  • 1篇胡春香
  • 1篇吴沛沛
  • 1篇吴易雯
  • 1篇郝宗杰
  • 1篇李根保

传媒

  • 1篇土壤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生境对人工结皮发育及表土氮、磷含量及其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土壤生物结皮对于改善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土壤的增肥改良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库布齐沙漠固定沙丘(迎风坡、坡顶、背风坡和丘间地)披碱草和沙蒿群落下长期发育(8年生)的人工藻结皮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生境下人工结皮对表层土壤氮、磷元素含量以及相关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沙丘顶部结皮叶绿素a和土壤可溶磷含量最高,分别为4.24 mg/g和2.926 mg/kg。丘间地结皮层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总磷含量及脲酶活性为最高,迎风坡结皮生物量和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背风坡结皮层土壤。在相同立地条件下,披碱草下结皮生物量、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和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沙蒿下的结皮土壤。本研究表明生境的差异性导致人工结皮发育程度不同,进而对表土氮、磷含量及其代谢酶产生不同影响,人工生物结皮的发育程度与表土氮磷素含量及其代谢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不同植被群落对生物结皮发育具有不同的作用,披碱草对人工生物结皮影响的正效应高于沙蒿。
吴易雯饶本强刘永定李根保李敦海
关键词:生境氮磷含量土壤酶
高温培养条件下爪哇伪枝藻的生理特性和超微结构特征被引量:10
2012年
荒漠生物结皮广泛分布于干旱区环境,高温是影响生物结皮中藻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以生物结皮形成和发育中的重要优势种爪哇伪枝藻(Scytonema javanicum Born et Flah)为材料,研究高温胁迫对伪枝藻生理生化特性和细胞结构的影响。设置了25℃(对照)、35℃、40℃和45℃等不同高温处理,测定了短期(6h)和长期(15d)高温条件下,S.javanicum的光合活性、光合色素、多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S.javanicum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PSII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II在35℃下表现出最大值。40℃高温明显抑制藻体叶绿素a合成,35℃处理促进了叶绿素a合成(高于对照值),而40℃处理明显促进了藻体类胡萝卜素合成,高于对照处理和35℃处理。随温度升高,S.javanicum丙二醛、胞内可溶性糖和胞外多糖含量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透射电镜切片显示,40℃高温明显破坏了藻体细胞超微结构,如原生质体出现絮状形态和空泡化,35℃处理则有利于细胞形态结构的保持和稳定。以上结果初步证实了S.javanicum能够较好地耐受适当的高温(35℃)。研究对于了解S.javanicum对高温环境的耐受程度及对高温的适应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并对利用荒漠蓝藻治理荒漠化具有实际指导价值。
吴沛沛饶本强郝宗杰刘永定胡春香李敦海沈银武
关键词:生物结皮高温胁迫生理特性超微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