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2796)

作品数:12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赵秀莉张文周贺宝霞林晓贞王卫国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河南省肿瘤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细胞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用药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肿瘤患者
  • 2篇腺癌
  • 2篇粒细胞
  • 2篇化疗
  • 2篇基因
  • 2篇合理用药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短效
  • 1篇多西他赛
  • 1篇新辅助化疗

机构

  • 7篇郑州大学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作者

  • 1篇李发美
  • 1篇赵树进
  • 1篇张霓
  • 1篇赵秀莉
  • 1篇石磊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药房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中国合理用药...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1500例肿瘤患者使用脂肪乳注射液的合理性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使用脂肪乳注射液的用药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12月所有使用脂肪乳注射液肿瘤患者的病例中随机抽取1500份,根据相关标准就脂肪乳的适应证、药物选择、配伍合理性、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专项点评。结果调查的1 500例肿瘤患者中,以围手术期患者居多,占68.2%。528例用药不合理,占35.2%;其中,适应症不适宜占16.1%,药物选择不适宜占44.5%,用法用量不适宜占50.6%,配伍禁忌占18.3%。结论该院脂肪乳注射液临床应用不合理现象较为明显,需采取措施强化该类药品的规范使用。
张霓贺宝霞
关键词:脂肪乳注射液肿瘤患者合理用药
我院托烷司琼的医嘱点评及合理性分析
2019年
目的 :分析和点评我院使用托烷司琼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点评我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应用托烷司琼的2 320份住院患者病例。结果:在抽取的2 320份病历中,不合理病历839份,占总病历的36.2%,其中,药物选择不适宜占30.5%,用法用量不适宜占62.0%,联合用药不适宜占5.2%,其他用药不合理占2.3%。结论 :我院托烷司琼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开展医嘱点评及合理性分析,规范其临床应用。
张永娜贺宝霞张振鑫张文周王震芳
关键词:肿瘤患者合理用药托烷司琼
清咽利膈丸大鼠体内给药后黄芩苷的药动学研究
2014年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研究清咽利膈丸给予大鼠后黄芩苷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以乙腈-0.2%甲酸水溶液(24∶76)为流动相,以木犀草素为内标,在ZOBAX SB-C18(2.1 mm×50 mm,3.5μm)柱上进行分离,流速为0.3 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源)在正离子检测方式下进行多反应离子监测(MRM)。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447.1→270.9(黄芩苷)和m/z 286.9→152.9(木犀草素,内标)。结果:大鼠灌胃给予清咽利膈丸后,黄芩苷的达峰时间为2.4 h,峰质量浓度为0.59 mg·L-1,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为2.80 mg·L-1·h-1,半衰期为8.24 h。黄芩苷的药-时曲线呈现双峰。提示黄芩苷在体内存在肝-肠循环。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药动学研究结果为清咽利膈丸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张霓赵秀莉李发美
关键词:黄芩苷药动学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WT1基因RS1799937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WT1基因RS1997937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pCR)的相关性。方法使用Sequenom方法检测171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RS1799937单核苷酸多态性。使用χ^2检验和Fisher’s精确概率法分析RS1799937单核苷酸多态性与pCR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R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RS1799937位点CC、TC、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0.3%(86例)、41.5%(71例)、8.2%(14例)。共53例(30.9%)达pCR,CC、TC、TT型pCR分别为:23例(26.7%)、23例(32.4%)、7例(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56,P=0.204)。根据化疗方案分层分析:表柔比星(E)、环磷酰胺(C)、多西他赛(T)(EC-T)方案组pCR共27例(31.0%),CC、TC、TT型pCR分别为8例(19.5%),14例(36.8%)、5例(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0,P=0.033);紫杉醇、表柔比星(PE)方案组pCR共26例(30.9%),不同基因型pCR无统计学差异(χ^2=0.473,P=0.8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EC—T组RS1799937单点核苷酸多态性、靶向治疗、临床分期是pCR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WT1基因RS1799937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蒽环类序贯紫衫类方案的新辅助化疗pCR相关,TT基因型的新辅助化疗患者更易出现pCR。
李曼曼邵营波刘慧徐斌贺宝霞
关键词:乳腺肿瘤WT1新辅助化疗
长、短效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和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成本-效果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对比长、短效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和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成本-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使用长、短效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和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132例病例,其中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短效,A组)60例,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长效,B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髓抑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两组治疗方案的成本,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并以下调药品价格20%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A、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7%、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骨髓抑制情况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成本分别为(335.91±180.34)、(1982.75±603.15)元,A组成本明显低于B组(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69、26.44。以A组为参照,B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94.55。敏感性分析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无差异。结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和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预防和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有效性相当,但前者的成本-效果比低于后者。
张永娜贺宝霞张振鑫陈金花张文周
关键词:肺部恶性肿瘤骨髓抑制成本-效果分析
乳腺癌患者多西他赛药时曲线下面积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多西他赛(docetaxel,DTX)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与血液学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相关性,为患者个体化给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7月接受AC序贯T化疗方案的94例乳腺癌患者,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静脉输注DTX后的血药浓度,并通过非混合效应模型软件计算多西他赛AUC。建立利用AUC预测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百分比的数学模型。结果多西他赛AUC在(0.7~3.9)mg·h/L之间,平均值为(2.34±0.7)mg·h/L,患者间AUC的变异系数(CV%)为30%。出现低级别(0~2级)及高级别(3~4)中性粒细胞减少的AUC平均值分别为2.29 mg·h/L和2.82 mg·h/L(P=0.003)。利用多西他赛AUC预测中性粒细胞减少百分比的模型为y=-1.8672x^2+25.658x-14.92,r=0.643。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利用AUC预测中性粒细胞减少百分比的数学模型,为通过测定患者AUC进行多西他赛个体化的给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霓田锋奇贺宝霞
关键词:多西他赛乳腺癌药时曲线下面积中性粒细胞减少
CYP3A4* 1G基因多态性及功能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分析CYP3A4*1G多态性对CYP3A4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构建含CYP3A4*1G突变位点的荧光素酶基因表达载体,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HepG2细胞,化学发光法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显示,pGL3-promoter-A质粒转染后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高于pGL3-promoter-G(P=0.022<0.05)。结论:CYP3A4*1G能够增强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可能增强CYP3A4基因的转录活性。
贺宝霞赵秀莉石磊赵树进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3A4基因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