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13523306)

作品数:1 被引量:60H指数:1
相关作者:张志英沈雪勇张迪姚伟顾全保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大细胞
  • 1篇针刺
  • 1篇针刺镇痛
  • 1篇镇痛
  • 1篇镇痛效应
  • 1篇色甘酸钠
  • 1篇酸钠
  • 1篇足三里
  • 1篇脱颗粒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脱颗粒
  • 1篇肥大细胞功能
  • 1篇肥大细胞脱颗...

机构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1篇章毓清
  • 1篇丁光宏
  • 1篇林俊
  • 1篇顾全保
  • 1篇姚伟
  • 1篇张迪
  • 1篇沈雪勇
  • 1篇张志英

传媒

  • 1篇针刺研究

年份

  • 1篇200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肥大细胞功能对针刺大鼠“足三里”镇痛效应的影响被引量:60
2007年
目的:观察穴位肥大细胞与针刺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穴位针刺组、旁开针刺组、色甘酸钠组、生理盐水组、色甘酸钠+针刺组、生理盐水+针刺组和色甘酸钠+对侧针刺组。采用大鼠尾部痛阈作为效应指标,在体观察针刺“足三里”提插捻转30 min过程中大鼠的甩尾潜伏期;并通过穴位组织切片染色,离体对照针刺前后穴位处局部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的变化,以及色甘酸钠注射对其的影响。结果:手针大鼠“足三里”穴具有显著镇痛作用,效果明显优于针刺旁开对照点;而在色甘酸钠屏蔽穴位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功能后,这种镇痛作用被明显地削弱。针刺后穴位处局部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显著提高;而注射色甘酸钠可以明显减少该脱颗粒现象。结论:穴位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在针刺镇痛效应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肥大细胞脱颗粒参与了针刺镇痛效应的产生过程。
张迪丁光宏沈雪勇姚伟张志英章毓清林俊顾全保
关键词:针刺镇痛肥大细胞脱颗粒色甘酸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