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教育厅青年基金(2008060)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4H指数:7
- 相关作者:张凤太蔡广鹏韩会庆郜红娟邵技新更多>>
-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青年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生态健康的贵阳市云岩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重点考虑经济、社会因素,较少考虑环境因素以及土地集约利用对环境的效应。本文从生态健康的角度入手,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大评价因子、20个评价指标,并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贵阳市云岩区为例,运用GIS方法对云岩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岩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属较集约水平,还有一定的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在空间上,云岩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出从中南部向北部、西部、东部递减的特征。土地集约区域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障碍,粗放区域面临社会经济投入产出不足的障碍;针对不同集约水平的区域应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 韩会庆蔡广鹏郜红娟
- 关键词:生态健康土地集约利用
-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依据生态赤字占人均生态足迹比率,建立了基于生态足迹的喀斯特高原山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标准。以毕节地区为例,通过生态足迹的需求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得出,在考虑化石燃料情况下,毕节地区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2.970 3hm2,区域发展的人均生态足迹供给为0.267 9hm2,人均生态赤字为-2.702 3,人均生态赤字与生态足迹比率为-0.877 9,反映了毕节地区生态系统整体处于病态状态。在不考虑化石燃料消耗对生态系统健康产生的后果前提条件下,毕节试验区及所属8个县市均为亚健康状态和欠健康状态。在空间格局上,毕节地区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由西北向北部、南部和东部地区逐渐变差;在不考虑化石燃料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空间变化也大致从中心向周围方向变差。化石燃料、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密度大小及喀斯特出露面积(人地矛盾)对毕节喀斯特高原山地生态系统影响较大。
- 张凤太苏维词赵卫权梁玉华邵技新
- 关键词:生态足迹
- 喀斯特地区县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贵州省绥阳县为例被引量:10
- 2012年
-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土地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以绥阳县15个乡镇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数据为依据,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量的评价方法,对绥阳县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绥阳县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大都处于适度利用水平;其中,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投入水平是制约各乡镇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因子;(2)绥阳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阶梯差异,从东向西逐步降低的特征;(3)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低主要受地形地貌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集约度的高低与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具有一致性。
- 韩会庆蔡广鹏张凤太郜红娟朱健
-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 基于GIS的毕节市岩溶山区乡村景观格局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采用2000年贵州省毕节市的TM/ETM卫星影像数据,依据GIS软件对毕节市岩溶山区乡村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毕节市的农村景观分布差异性比较大,景观的破碎程度较高,农业景观的完整性较差,景观除了聚落景观的分维数较低外,其他农村景观的分维数比较高。其农村景观的斑块形状极不规则,形状无规律性。
- 邵技新张凤太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岩溶山区
- 贵州省喀斯特景观分类及退化喀斯特景观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按照≥10℃活动积温、年平均日照时数、年降水量并结合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的地形地貌,将贵州省喀斯特景观分为5个景观大类(南亚热带喀斯特景观、中亚带喀斯特景观、北亚带喀斯特景观、暖温带喀斯特景观和中温带喀斯特景观)和28个景观亚类。同时,结合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系统的逆向退化特征,将两者有机结合,分析得出喀斯特地区的退化生态景观类型。
- 邵技新
- 关键词:喀斯特景观
-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重庆直辖10年后农业发展动态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依据重庆直辖10年(1997—2006年)来农业发展的状况,选用反映农业发展水平的12个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农业发展的动态变化,得出重庆直辖10年来,农业发展水平呈曲折动态变化趋势,2006年农业发展水平明显下降。重庆农业发展受耕地面积减少和自然灾害影响显著。
- 杨江民张凤太
- 关键词:农业发展主成分分析法
- 贵州省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分异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基于贵州省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在GIS技术支持下,从水土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4个方面,遴选出24个指标,建立贵州省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贵州省1990—2010年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分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0年贵州省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不断提高,各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提高的速度不尽相同;(2)全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显著,影响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的各因素的空间差异也十分明显;(3)影响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分异的各因素贡献率有所不同,经济、社会因素贡献率呈上升趋势,水土资源因素贡献率呈下降趋势.
- 韩会庆蔡广鹏张凤太郜红娟
- 关键词: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分异
- 贵州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土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和土地持续利用趋势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取定量的分析方法对贵州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为低度利用、适度利用和集约利用3个等级,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整体水平并不高,城市土地利用的重点应放在土地投入水平和可持续利用方面,走集约式土地利用方向,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
- 蔡广鹏韩会庆张凤太郜红娟龙拥军
-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 喀斯特地区低丘缓坡林地适宜性评价被引量:3
- 2013年
- 为合理确定低丘缓坡土地开发为林地的适宜性,进而确定开发的空间和时序,选择了地形地貌、土壤和开发利用条件3类10个指标,建立了适用于喀斯特地区低丘缓坡林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应用GIS技术对喀斯特地区低丘缓坡林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高度适宜区面积为831.01 hm2,适宜区面积3 680.43 hm2,基本适宜区面积10 668.29 hm2,不适宜区面积785.56 hm2。坡度和相对高度是影响林地适宜性等级和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
- 张朝琼郜红娟张帮云
-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低丘缓坡适宜性人工林
- 城乡建设用地需求初探——以仁怀市为例
- 2011年
- 随着中国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对土地需求量日益增加,土地供需矛盾也更加突出。国家在积极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极力强调保持现有耕地面积不减少,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利用。建设用地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研究对于土地资源紧缺的仁怀市更为重要。结合仁怀市实际,运用标准指标预测法对仁怀市城乡建设用地进行需求预测,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参考依据。
- 张道刚封誉辉
-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