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20130024)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5
相关作者:陈凤平冯欣姝耿琪瑛杨景哲温海玲更多>>
相关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人粒细胞
  • 10篇伤创
  • 10篇重组人粒细胞
  • 10篇细胞
  • 10篇细胞集落
  • 10篇粒细胞
  • 10篇纳米
  • 10篇纳米银
  • 10篇巨噬细胞
  • 10篇巨噬细胞集落...
  • 10篇集落
  • 10篇集落刺激因子
  • 10篇创面
  • 9篇烫伤
  • 9篇重组人粒细胞...
  • 8篇烫伤创面
  • 7篇烧伤
  • 7篇RHGM-C...
  • 5篇愈合
  • 5篇烧伤创面

机构

  • 11篇承德医学院附...

作者

  • 11篇杨景哲
  • 11篇耿琪瑛
  • 11篇冯欣姝
  • 11篇陈凤平
  • 8篇温海玲
  • 5篇王芳

传媒

  • 2篇医药导报
  • 2篇华西药学杂志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4篇2015
  • 7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纳米银对深Ⅱ°烫伤治疗作用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联合纳米银对深Ⅱ°烫伤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建立深Ⅱ°烫伤模型,分为4组,A组(30只):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30只):纳米银覆盖,C组(30只):rhGM-CSF涂抹,D组(30只):rhGM-CSF+纳米银覆盖,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愈合,计算愈合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第10天各组开始愈合,愈合过程A组炎症反应明显,B、C组适中,D组适度;创面愈合率,第10、14、21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水平,A组第21天达峰值为(25.76±1.46)pg/mL,B、C、D组第14天达峰值[(29.73±1.58),(38.91±2.38),(43.54±1.28)pg/mL],第4、7、10、14、21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水平,各组均在第21天达峰值[(0.72±0.14),(0.93±0.13),(1.18±0.16),(1.50±0.15)ng/mL],第7、10、14、21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GM-CSF联合纳米银,促进深Ⅱ°烫伤创面愈合,并且优于rhGM-CSF、纳米银单独应用。
杨景哲陈凤平冯欣姝温海玲耿琪瑛
关键词:烧伤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纳米银VEGFEGF
rhGM-CSF、纳米银外用对深Ⅱ°烫伤创面病原菌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纳米银外用,对深Ⅱ°烫伤创面愈合过程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烫伤模型,分为A、B、C 3组,A组(30例):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30例):纳米银覆盖,C组(30例):rhGM-CSF涂抹创面,伤后第1,4,7,10,14,21天,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并计数,细菌分离鉴定,测定细菌耐药谱。结果:A组、B组、C组分别于伤后第4,10天出现细菌生长,第10,14,21天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主要对青霉素G、环丙沙星、利福平、苯唑西林、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等耐药,革兰阴性菌主要对哌拉西林、奈替米星、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等耐药,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均为C组>B组>A组。结论:rhGM-CSF、纳米银外用,均减少深Ⅱ°烫伤创面细菌生长;提高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且rhGM-CSF优于纳米银。
杨景哲陈凤平耿琪瑛冯欣姝王芳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纳米银烧伤创面病原菌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纳米银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影响的比较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比较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与纳米银敷料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分为A、B、C 3组,A组(n=30):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n=30):纳米银敷料覆盖;C组(n=30):rhGM-CSF涂抹创面。分别于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炎症反应,计算愈合率,细菌培养并计数。结果 A、B、C 3组均在第10天出现明显的血管化和上皮化,A组创面伤后红肿明显,并且在第14天出现痂下积脓,向皮下潜行,切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聚集、迁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管化和上皮化进程较慢;B、C组创面伤后红肿,在伤后第4天炎症反应最重,切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聚集、迁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管化和上皮化进程较A组明显加快,至第14天因为创面溶痂,炎症反应较前略有加重。创面愈合率方面,C组>B组>A组,第14、2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C组分别于伤后第4和10天出现细菌生长,第10、14、21天,B组、C组比A组细菌生长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结论 rhGM-CSF和纳米银敷料外用,均能减少深Ⅱ度烫伤创面细菌生长,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方面,rhGM-CSF优于纳米银敷料。
杨景哲陈凤平耿琪瑛冯欣姝温海玲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纳米银烧伤创面细菌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纳米银联合外用对深Ⅱ度烫伤创面血管化的影响
2014年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和纳米银敷料联合外用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化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随机均分为模型组、纳米银组、rh GM-CSF组、rh GM-CSF+纳米银组,各组大鼠按相应方法处理创面后,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的病理学改变;按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VEGF的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HIF-1αmRNA的变化。结果各组大鼠均在第10天出现明显的血管化;模型组大鼠血清的VEGF水平持续上升,纳米银组、rh GM-CSF组、rh GM-CSF+纳米银组的于第14天达峰值,第4、7、10、14、21天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创面中HIF-1αmRNA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增大,模型组于第14天达峰值,其余3组均于10 d时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rh GM-CSF+纳米银组的下降幅度最大,第1、4、7、10、14、21天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 GM-CSF和纳米银联合外用可加速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化的形成,并且血管化程度优于rh GM-CSF或纳米银单独使用。
杨景哲陈凤平冯欣姝温海玲王芳耿琪瑛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纳米银
rhGM-CSF、纳米银对深Ⅱ°烫伤愈合过程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纳米银对深Ⅱ°烫伤创面愈合过程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烫伤模型,分为A、B、C 3组,A组(30例):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30例):纳米银覆盖;C组(30例):rhGM-CSF涂抹创面。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炎症反应,细菌培养并计数,按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炎症反应,A组>B组>C组;A组、B组/C组分别于伤后第4、10天出现细菌生长,B组、C组与A组相比,细菌生长数量少,并且第10,14,2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水平,伤后第1天各组间及第4天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相点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水平,伤后第1天,A组和B组、B组和C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相点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GM-CSF、纳米银外用均能减少创面细菌生长,减轻炎症反应,并且rhGM-CSF在减轻创面炎症反应方面,更有优势。
杨景哲陈凤平耿琪瑛冯欣姝王芳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纳米银烧伤创面白细胞介素-8
rhGM-CSF和纳米银联合外用对深Ⅱ°烫伤创面上皮化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和纳米银敷料联合外用对深Ⅱ°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上皮化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烫伤模型120例,均分为4组,A组用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用纳米银敷料覆盖、C组用rh GM-CSF涂抹创面、D组用rh GM-CSF+纳米银敷料覆盖,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的病理学改变,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表皮生长因子(EGF),采用RT-PCR法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TGF-β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4个组均在第10天出现明显的上皮化;EGF水平逐渐上升,A组上升最慢,D组最快;A、B组的TGF-β1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上升,C、D组的在第14天达到峰值,第21天下降,且D组下降幅度较大。结论 rh GM-CSF和纳米银联合外用,加速了深Ⅱ°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上皮化的形成,上皮化程度优于单独应用。
杨景哲温海玲耿琪瑛陈凤平冯欣姝王芳
关键词:纳米银
rhGM-CSF和纳米银联合外用对深Ⅱ°烫伤创面炎性反应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纳米银敷料联合外用对深Ⅱ°烫伤创面愈合过程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烫伤模型,分为A、B、C、D 4组,A组30例: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30例:纳米银敷料覆盖;C组30例:rhGM-CSF涂抹创面;D组30例:rhGM-CSF联合纳米银敷料覆盖,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炎性反应,细菌培养并计数,按照ELISA测定血清IL-2、IL-8水平。结果炎性反应由重至轻依次为A组、B组、C组、D组;A组、B组/C组、D组分别于伤后第4、10、14天出现细菌生长,D组与A、B、C组比较,B、C组与A组比较,细菌生长数量少,且第10、14、2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IL-2、IL-8水平各时相点不同,D组最低,A组最高;IL-2水平,除伤后第1天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4天,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P>0.05)外,其余各时相点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水平,除第1天,A组与B组、B组与C组、D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各时相点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GM-CSF和纳米银联合外用,减轻深Ⅱ°烫伤创面炎性反应,并且优于rhGM-CSF、纳米银单独应用。
杨景哲耿琪瑛冯欣姝陈凤平王芳
关键词:烧伤
rhGM-CSF及纳米银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血管化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研究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和纳米银敷料外用,对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愈合及血管化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分为A、B、C组。A组(n=30):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n=30):纳米银敷料覆盖,C组(n=30):rh GM-CSF涂抹创面。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病理学改变,按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缺血坏死因子-1α(HIF-1α)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病理学改变:A、B、C组均在第10天出现明显的血管化;创面愈合率:C组>B组>A组,第14天、第21天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水平:伤后第1天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7,10,14天3组间及第21天A组和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A组第14天达峰值,B组、C组逐渐增大,第10天达峰值,随后下降,且C组下降幅度最明显,第1天A组与B组、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A组与C组之间及第10,14,21天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 GM-CSF和纳米银外用,促进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化的形成,并且rh GM-CSF血管化程度优于纳米银。
杨景哲温海玲耿琪瑛陈凤平冯欣姝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纳米银烫伤创面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深Ⅱ度烫伤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90只Wistar大鼠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分为A、B、C三组,每组30只。A组: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纳米银敷料覆盖;C组:rh GM-CSF涂抹创面。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病理学改变,按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病理学改变:A、B、C三组均在第10天出现明显的上皮化;EGF水平逐渐上升,A组上升最慢,C组上升最快,第1,4天各组间及第7天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其余各组间及第10,14,21天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GF-β1mRNA相对表达量,A组、B组逐渐上升,C组在第14天达到峰值,第21天下降,第1天,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0,14,21天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 GM-CSF可加速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
杨景哲陈凤平冯欣姝温海玲耿琪瑛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烧伤创面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rhGM-CSF、纳米银外用对深Ⅱ°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研究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和纳米银,对深Ⅱ°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烫伤模型,分为A、B、C 3组,A组(30例):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30例):纳米银覆盖;C组(30例):rh GM-CSF涂抹创面;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愈合率,按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A、B、C 3组均在伤后第10天出现血管化和上皮化;创面愈合率C组>B组>A组,第10天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天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水平,A组、B组、C组分别在第21、14天达峰值,伤后第1天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7、10、14天各组间及第21天A组和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水平,各组均在第21天达峰值,第1、4天各组间及第7天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C组与A组、B组之间及第10、14、21天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 GM-CSF、纳米银外用,均加速深Ⅱ°烫伤创面愈合,并且rh GM-CSF效果优于纳米银。
杨景哲陈凤平冯欣姝温海玲耿琪瑛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纳米银表皮生长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