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041)
- 作品数:5 被引量:80H指数:5
- 相关作者:毛胜勇朱伟云姚文孙云章张耿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高精料日粮添加延胡索酸二钠对山羊瘤胃代谢、血液指标及瘤胃细菌区系的影响
- <正>通过调控瘤胃发酵来提高反刍动物的饲料转化率是多年来反刍动物营养研究重点之一。有机酸,包括苹果酸和延胡索酸可提高瘤胃内乳酸利用菌对乳酸的利用能力,降低甲烷产量。但目前该方面多集中于苹果酸对瘤胃调控作用效应研究,而有关...
- 毛胜勇张耿朱伟云
- 关键词:延胡索酸二钠瘤胃发酵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 文献传递
- 不同精粗比底物下瘤胃真菌和纤维降解细菌共培养发酵特性及菌群变化被引量:50
- 2006年
- 采用体外厌氧共培养技术,研究了瘤胃真菌和纤维降解细菌在不同精粗比(A组为全粗料,B组3:7,C组5:5,D组7:3,E组为全精料)底物下菌群变化及其共培养发酵特性。结果表明:与Oh相比,发酵至24h时B组和C组的厌氧真菌数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A组和D组则有所下降,E组未检测到真菌生长;纤维降解细菌随精粗比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发酵至48h时,各组均未检测到真菌生长;从A组到C组细菌数量呈上升趋势,此后急剧下降。DGGE结果表明,A、B和C组(精粗比低于5:5)的DGGE图谱相似,有11条共有条带,但是当精粗比上升到7:3时,条带数目显著下降。随精料比例的增加,整个发酵期共培养系统中pH值显著下降(P〈0.05)。整个发酵期问,共培养系统发酵产生的VFA主要为乙酸,丙酸和丁酸的量较少,乙酸与丙酸比值从A组到C组呈下降趋势,此后呈上升趋势。随精料比例的上升,发酵48h时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从A组到C组呈上升趋势,此后呈下降趋势。发酵48h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和术聚糖酶活均以A组最高,而α-淀粉酶活从A组到D组逐渐增大,而E组最低,仅为B、C、D组的1/4~1/3。
- 孙云章毛胜勇姚文朱伟云
- 关键词:瘤胃真菌共培养精粗比发酵
- 体外研究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及与酵母联用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0年
- 利用体外批次培养技术,分别以羊草、玉米和淀粉为底物,研究了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L9菌株及其与酵母联用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结果显示,以羊草为底物时,添加酵母可显著提高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戊酸和TVFA浓度(P<0.05),降低乳酸浓度(P<0.05),有降低乙丙比值的趋势(P=0.082),但对异丁酸及pH值无显著影响(P>0.10),添加L9菌可显著提高pH值、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和TVFA浓度(P<0.05),降低乳酸浓度和乙丙比值(P<0.05),但对异丁酸及戊酸浓度无显著影响(P>0.10),在影响pH值、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TVFA浓度及乙丙比值方面,酵母与L9菌株间无显著的互作关系(P>0.10);在降低乳酸及戊酸浓度方面,酵母与L9菌株之间有显著的互作作用(P<0.05),在影响pH值及乙酸产量方面,酵母与L9菌之间有互作效应趋势。以玉米为底物时,添加酵母可显著提高pH值、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和TVFA浓度(P<0.05),降低乳酸浓度和乙丙比值(P<0.05),有提高戊酸浓度的趋势(P=0.082),但对异丁酸无显著影响(P>0.10),添加L9菌可显著提高pH值、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戊酸和TVFA浓度(P<0.05),降低乳酸浓度和乙丙比值(P<0.05),但对异丁酸浓度无显著影响(P>0.10),在影响pH值、乳酸、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TVFA浓度及乙丙比值方面,酵母与L9菌株间有显著的互作关系(P<0.05);在影响异丁酸及戊酸浓度方面,酵母与L9菌株之间无显著的互作作用(P>0.10)。以淀粉为底物时,添加酵母可显著提高pH值、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和TVFA浓度(P<0.05),降低乳酸浓度(P<0.05),但对戊酸、异丁酸浓度和乙丙比值无显著影响(P>0.10),添加L9菌可显著提高pH值、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TVFA浓度(P<0.05),降低乳酸浓度和乙丙比值(P<0.05),但对异丁酸和异戊酸浓度无显著影响(P>0.10),在影响pH值、乳酸、乙酸、丙酸、丁酸、�
- 毛胜勇龙黎明朱伟云
- 关键词:酵母培养物瘤胃体外发酵
- 体外共培养法研究瘤胃真菌对瘤胃细菌发酵的影响被引量:5
- 2005年
- 采用体外厌氧共培养技术,研究了山羊瘤胃真菌对瘤胃细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瘤胃真菌与瘤胃细菌共培养24 h内,瘤胃真菌对瘤胃细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共培养组24 h时底物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5.85%)、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28.21 mmol/L)及乙酸浓度(20.32 mmol/L)显著低于瘤胃细菌培养组(10.49%、32.66 mmol/L和24.39 mmol/L);而共培养组在48 h和72 h时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24.37%、29.04%)均高于瘤胃细菌培养组(21.69%、26.41%);试验结果同时显示,经灭菌处理的瘤胃真菌发酵液可显著降低瘤胃细菌对稻草片段的降解活力。
- 毛胜勇陈洁姚文朱伟云
- 关键词:瘤胃真菌瘤胃细菌共培养
- 高精料日粮条件下酵母培养物对瘤胃细菌体外发酵的影响被引量:7
- 2009年
- 本试验研究添加不同活性和不同浓度的酵母培养物在高精料日粮的发酵体系中对混合瘤胃细菌发酵的影响。采用二因子设计,进行体外厌氧发酵,发酵结束采集样品,测定乳酸、挥发性脂肪酸及酶活浓度。结果表明,发酵24 h后各处理pH均随着酵母培养物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活性组各处理乳酸浓度均显著低于灭活组(P<0.05),灭活组与活性组中各处理之间淀粉酶酶活均差异显著(P<0.05),且各处理均随着酵母培养物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活性组中各处理乙丙比均显著低于灭活组,而TVFA浓度均显著高于灭活组(P<0.05),发酵系统中NH3.N浓度均随着酵母培养物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结果提示,在高精料日粮条件下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改善瘤胃环境,改变瘤胃发酵类型。
- 刘相玉毛胜勇朱伟云
- 关键词:酵母培养物瘤胃细菌体外发酵
- 延胡索酸二钠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6年
- 采用体外批次培养,研究了不同浓度(0、4、7和10mmol·L^-1)延胡索酸二钠对山羊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高精料(玉米粉、豆粕粉及羊草粉,质量比为5:2:3)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延胡索酸二钠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动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延胡索酸二钠可提高体外培养体系中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TVFA),显著提高总挥发性脂肪酸中丙酸的比例(P〈0.05),但乙酸/丙酸值、乳酸及氨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对各指标的影响程度未呈现出一致的剂量效应。动态研究表明,在整个发酵期间,延胡索酸二钠处理组的累计产气量均高于对照组,在12~24h发酵期间,延胡索酸二钠处理组的pH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除8h点外,在其他时间点,延胡索酸二钠处理组的乳酸浓度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8~24h期间,延胡索酸二钠处理组的TVFA及丙酸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过程中,延胡索酸二钠处理组的羧甲基纤维索酶活性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淀粉酶活性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延胡索酸二钠能提高发酵体系中的pH值,降低乳酸浓度,改变瘤胃发酵模式。
- 毛胜勇张耿朱伟云
- 关键词:延胡索酸二钠瘤胃微生物乳酸体外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