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2109)

作品数:6 被引量:109H指数:6
相关作者:陈兵林周治国卞海云孟亚利王立国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麦棉
  • 3篇麦棉两熟
  • 2篇养分
  • 2篇土壤
  • 2篇土壤养分
  • 2篇酶活性
  • 2篇棉花
  • 2篇根际
  • 1篇养分含量
  • 1篇原棉
  • 1篇生物合成
  • 1篇套作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 1篇土壤酶活性
  • 1篇土壤养分含量
  • 1篇纤维
  • 1篇纤维比强度
  • 1篇纤维强度
  • 1篇纤维素

机构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6篇周治国
  • 6篇陈兵林
  • 5篇卞海云
  • 4篇孟亚利
  • 3篇王瑛
  • 3篇张思平
  • 3篇张立桢
  • 3篇王立国
  • 2篇蒋光华
  • 1篇熊宗伟
  • 1篇胡宏标
  • 1篇薛晓萍
  • 1篇张丽娟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棉花学报
  • 1篇纺织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5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麦棉两熟复合根系群体对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36
2005年
在麦棉两熟双高产条件下,设置麦棉自然根系(根系和肥水均可相互通过)、麦棉纱网隔根(肥水可相互通过,根系不能相互通过)和麦棉塑膜隔根(根系和肥水均不能相互通过)3种套种复合根系群体,研究麦棉两熟复合根系对棉花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麦棉共生期,与麦棉塑膜隔根相比,麦棉自然根系和纱网隔根复合群体中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其中以麦棉纱网隔根处理的土壤酶活性最高。同时,麦棉自然根系复合群体中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降低,纱网隔根处理减缓了小麦根系对棉花根系营养的竞争,同时又可能是小麦根系分泌物的作用使其养分含量最高。到棉花盛蕾期,小麦已收获,麦棉复合群体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状况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麦棉自然根系复合群体的改善程度最大,其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达到最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超过塑膜隔根,但仍低于纱网隔根。麦棉套作地下部不仅存在小麦对棉花营养竞争的不利一面,同时还存在小麦根系促进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提高的有利一面,且此效应将持续影响套作棉花一生。
孟亚利王立国周治国陈兵林王瑛张立桢卞海云张思平
关键词:麦棉两熟棉花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
麦棉两熟双高产条件下麦棉复合根系生长的时空动态分布被引量:8
2005年
在麦棉两熟双高产条件下,以单作棉和单作麦为对照,利用根钻与DT SCAN扫描仪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麦棉复合根系群体生长的时空动态分布。结果表明,套作棉和单作棉的根长和根长密度、根表面积以及根系平均直径均随生育进程呈单峰曲线,套作棉40cm以下各土层根系根长和根长密度、根表面积的衰退速率在盛花期后明显低于单作棉,根系平均直径差异较小。套作棉浅层根系干重在盛花期前低于单作棉,深层根系干重在盛花期后显著高于单作棉,在根系总量上超过单作棉。在距棉株水平距离25cm以内,纵向0~20cm土层中根系的根长和根长密度、根总表面积最大,随土层加深而递减。单作棉各土层根长和根长密度以距棉株由近及远地增加,浅层根系在距棉株水平距离12.5cm处较高。套作棉浅层根系以距棉株3.75cm处根系的根长和根长密度最大,随距棉株水平距离的增加而降低;随土层加深,各土层根长最大密度位点逐渐远离棉株。根表面积的空间分布与根长和根长密度相同。根系平均直径在距棉株水平距离3.75cm处随土层加深而降低,而在水平距离12.5cm和21.25cm处,在纵向0~40cm各土层中随土层加深而增大,在40cm以下各土层随土层加深而降低。随土层深度增加,若以棉花主茎垂直向下比喻为弓弦,则单作棉根干重的空间变化呈弓背形分布,而套作棉各土层根干重最大值出现的位点逐渐远离棉株。
王立国孟亚利周治国张立桢陈兵林卞海云张思平王瑛
关键词:麦棉两熟
套作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变化被引量:46
2005年
在棉麦两熟双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棉花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套作棉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趋势与单作棉表现一致,但整个生育期套作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各种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单作棉.套作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在麦棉共生期低于单作棉或差异较小,而在麦收后则显著高于单作棉.套作棉土壤养分含量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趋势与单作棉大体相同,但一些养分的吸收高峰晚于单作棉.无论套作棉还是单作棉,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各养分含量与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呈显著(P=0.05,n=32)或极显著(P=0.01,n=32)相关,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关不显著.
孟亚利王立国周治国王瑛张立桢卞海云张思平陈兵林
关键词:麦棉两熟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
原棉成纱品质质量模型被引量:7
2005年
基于对国内外原棉性能与成纱品质关系的研究,提出棉纤维综合品质指数(IFQI)的概念是棉纤维品质性状的综合表达,能表示原棉和成纱品质质量,是预测成纱强力的一个中间参数,并与成纱强力成正比的一个无量纲指标。在纺纱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棉纤维综合品质指数的模型。该模型具有机理性强、自变量少、形式简单直观等优点。
张丽娟孟亚利陈兵林薛晓萍熊宗伟周治国
关键词:棉花成纱品质
低温条件下外源生理活性物质对棉铃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1
2005年
在4月20日(正常播期)、6月15日(晚播)两个播期条件下,对棉花1~4果枝1、2果节棉铃及其对位果枝叶于花后15 d和30 d涂抹外源生理活性物质:6%蔗糖和0.6%谷氨酰胺混合溶液(C+N)、2%蔗糖和0.2%谷氨酰胺混合溶液(1/3 C+1/3 N)及12%蔗糖和1.2%谷氨酰胺混合溶液(2 C+2 N),各浓度处理的C/N比值相同.统计正常播期铃龄50 d和纤维加厚发育期(铃龄25~50 d)日均温分别为28.5℃、28.1℃,晚播铃龄50 d和纤维加厚发育期日均温分别为22.9℃、21.4℃(超过了相应的临界温度21℃和18℃).试验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花后15 d C+N处理以及花后30 d 2C+2N处理促进了氮和可溶性糖的运转,均使铃重增加最大,分别达0.40 g和0.58 g.3种浓度外源生理活性物质均增加了纤维素的累积量,且于花后30 d促进了螺旋角(φ)和取向分布角(ψ)的优化,提高了纤维比强度,其中以2C+2N处理提高纤维比强度幅度最大,达1.45 cN/tex.花后15 d以1/3 C+1/3 N处理对提高纤维比强度最有利,达2.10 cN/tex.
卞海云陈兵林周治国蒋光华胡宏标
关键词:纤维比强度
棉纤维加厚发育期间纤维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4年
棉纤维加厚发育期纤维素的沉积影响纤维强度的形成,本文综述了棉纤维加厚发育期间纤维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酶促作用,以及影响棉纤维素生物合成的因素。利用生理或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纤维素生物合成的生理基础及其酶活性调节水平的基因表达特征,可以揭示棉纤维强度的形成机制,为进一步探索改善纤维强度的生理调控途径和运用分子手段培育高强纤维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卞海云周治国陈兵林蒋光华
关键词:棉纤维纤维素生物合成纤维强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