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4500)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张璐李宗金孔德领徐旸冷良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方法
  • 1篇示踪
  • 1篇胚胎
  • 1篇胚胎干细胞
  • 1篇细胞移植
  • 1篇畸胎
  • 1篇畸胎瘤
  • 1篇急性肝
  • 1篇急性肝损伤
  • 1篇干细胞
  • 1篇干细胞移植
  • 1篇肝损伤

机构

  • 1篇南开大学

作者

  • 1篇王丽娜
  • 1篇童玲玲
  • 1篇苏位君
  • 1篇姚欣鹏
  • 1篇冷良
  • 1篇徐旸
  • 1篇孔德领
  • 1篇李宗金
  • 1篇张璐

传媒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分子影像学方法示踪胚胎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损伤被引量:4
2013年
背景:胚胎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已被用于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但其在体内治疗过程中的增殖迁移情况尚不清楚。目的:利用分子影像技术监测移植胚胎干细胞在急性肝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行为。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将萤火虫荧光素酶、红色荧光蛋白以及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三融合基因转入小鼠胚胎干细胞(D3)中,筛选得到稳定整合3个报告基因的D3胚胎干细胞系。将上述胚胎干细胞或分化了6 d的拟胚体细胞通过脾脏注射到急性肝损伤SV129模型小鼠体内,利用生物发光成像技术监测移植的细胞。结果与结论:RT-PCR结果显示,三融合基因的转入并未影响胚胎干细胞Oct-4和Nanog的表达。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可以观察到移植细胞从脾脏迁移到肝脏的过程。移植的胚胎干细胞和拟胚体细胞都在肝脏处形成畸胎瘤,由于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同时也是自杀基因,可以与更昔洛韦作用诱导转基因细胞死亡,通过注射更昔洛韦来抑制畸胎瘤的生长并逐步将其杀死。组织学分析显示,畸胎瘤里包含来自于3个胚层的组织。提示三融合基因的转入并未影响胚胎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且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治疗有潜在的成瘤风险,影响了对肝损伤的修复,治疗策略有待进一步改进,并需要实时监控其在体内的行为。
姚欣鹏徐旸张璐冷良苏位君王丽娜童玲玲李宗金孔德领
关键词:干细胞干细胞移植胚胎干细胞畸胎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