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4113)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4113) 作品数:5 被引量:23 H指数:2 相关作者: 王林江 吴大清 高莉 张烨 谢襄漓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桂林工学院 教育部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一般工业技术 理学 化学工程 天文地球 更多>>
高岭石-葡萄糖插层原位合成Sialon粉体 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极性有机分子十二烷基胺插层高岭石,葡萄糖层间取代的方法合成高岭石-葡萄糖插层复合物。以高岭石-葡萄糖插层复合物为前驱体,采用原位碳热还原、氮化反应技术,在1450℃保温4h,以500mL/min的N2流量的反应条件合成了Sialon粉体。并运用XRD、FT-IR、TG、DSC等技术表征反应过程和产物特征。研究表明,十二烷基胺插层复合物中,高岭石的d001值扩大为2.280nm,高岭石-葡萄糖插层复合物中,高岭石的d001值由0.717nm扩大为3.364nm,插层率达87%。插层复合物原位碳热还原、氮化反应研究表明,产物中结晶相主要有:Sialon相(以β-Sialon为主)和少量莫来石。高岭石插层复合物原位碳热还原、氮化反应能在较低的温度下合成β-Sialon,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方法。 高莉 王林江 张烨 谢襄漓关键词:高岭石 葡萄糖 插层复合物 SIALON 高岭石-聚丙烯酰胺插层原位合成Sialon粉体 被引量:10 2005年 以高岭石-聚丙烯酰胺插层复合物为前驱体,采用原位碳热还原、氮化反应技术,在1 400℃合成了S ia lon粉体。并运用XRD,FT-IR,TEM等技术对合成产物的组成、结构及形貌特征进行研究发现:以插层复合物为前驱体的合成反应,β-′S ia lon,O-′S ia lon为主晶相,不含方石英;而以高岭石-碳混合物为原料的合成产物中,相组成复杂,β-′S ia lon含量较低,并有氧化物。高岭石插层复合物原位碳热还原、氮化反应是合成β-′S ia lon的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方法,插层复合物有序的纳米级层状结构特征是提高碳热还原、氮化反应效率的主要原因。 王林江 吴大清关键词:高岭石 聚丙烯酰胺 插层复合物 碳热还原 氮化反应 SIALON 溶胶-凝胶还原氮化合成β-sialon微细粉 2007年 以异丙醇铝、氧化硅细粉、活性碳粉等为起始原料,通过溶胶-凝胶、还原氮化工艺制备了β-sialon微细粉。将原料粉末在异丙醇铝水解得到的勃姆石凝胶中充分混合并干燥制备出合成所需的粉体原料,分别添加0.3%(质量分数,下同)的MgO、Y2O3、Fe2O3和CaO粉末并充分混合,混合粉体原料分别在1450℃和1500℃流动氮气下保温8h和4h。研究了添加剂、氮化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合成β-sialon粉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MgO、Y2O3、Fe2O3可以促进β-sialon的合成,其中MgO的促进作用最明显;1450~1500℃是比较合适的氮化温度;SEM结果表明:合成的β-sialon粉体的粒子尺寸在1μm左右;XRD的结果表明:合成β-sialon粉体的纯度在90%左右,Z值为2.9。 张烨 王林江 高莉 谢襄漓关键词:溶胶-凝胶 高岭石-聚丙烯酰胺插层原位合成Sialon粉体 以高岭石-聚丙烯酰胺插层复合物为前驱体,采用原位碳热还原、氮化反应技术,在1400C合成了Sialon粉体。并运用XRD,FT-IR,TEM等技术对合成产物的组成、结构及形貌特征进行研究发现;以插层复合物为前驱体的合成反... 王林江 吴大清关键词:高岭石 聚丙烯酰胺 插层复合物 碳热还原 氮化反应 SIALON 文献传递 β'-Sialon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04年 介绍了β’-Sialon合成、烧结工艺及机理研究的新进展。以粘土矿物有机插层复合物为原料,原位碳化、碳热还原、氮化反应工艺制备β’-Sialon,可以降低反应温度和制备成本,提高产物的烧结性能。不但可以扩大β’-Sialon应用领域,也为粘土矿物在高技术领域的应用打开新的途径。 王林江 吴大清关键词:合成工艺 烧结性能 六方晶系 用硫酸选择性浸取高岭石制备微孔氧化硅 利用高岭石的高硅含量和层状结构特征,于600℃煅烧24h 得到变高岭石,用25mass%的稀硫酸选择性浸取变高岭石2h 制备微孔氧化硅。用化学分析、XRD、FTIR、TG、SEM 和 BET 吸附等技术研究了制备过程和材... 谢襄漓 王林江关键词:高岭石 酸处理 文献传递 高岭石结构缺陷的~1H MAS NMR和Raman研究 被引量:1 2004年 高岭石为典型的二八面体1∶1型层状硅酸盐矿物,其结构单元层由SiO4四面体片和AlO6八面体片沿c轴堆垛而成,单元层厚度~0.717 nm,层间由氢键连结.自1930年Pauling发现高岭石的晶体结构(Al2SiO5(OH)4)以来,晶体学家和矿物学家们用X射线及中子衍射、X射线单晶分析和电子衍射等方法对高岭石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广泛研究[1~3].但是由于高岭石颗粒非常细小,难以找到作为标准单晶分析的足够大晶体.通常用作高岭石单晶分析的样品并非真正的单晶体,而可能是晶体在相同方向的堆垛.准确确定其晶体结构比较困难,对高岭石空间群的认识就有C1空间群[4]和P1空间群[5]两种观点.分歧的焦点是高岭石结构中的质子位置. 王林江 吴大清关键词:高岭石 拉曼光谱 层状硅酸盐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