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ZZ003)
- 作品数:25 被引量:116H指数:5
- 相关作者:秦国民夏德峰石杰琳陈红杰高亚林更多>>
-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复合社会治理中的多维联动机制被引量:5
- 2014年
-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形成政府有效治理和社会自治良性互动的多维格局,需要优化社会治理各构成要素的配置和运行机制。党的领导与公众参与的力量有机互动,政府规制同社会自治的合作互强,增能政府与赋权社会的机制互补,道德调节和法治保障的功能互联,是新时期优化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主体结构、运行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政府社会管理、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复合社会治理中的多维联动能够产生综合效应,增强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活力,提升社会治理的品质。
- 夏德峰
- 关键词:社会治理公民参与
- 凝聚共识: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改革的关键被引量:2
- 2014年
- 改革是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改革使人们在利益观念和认识上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导致处于不同利益结构中的个人和利益主体在改革的方向、重点和步骤上产生不同的认识,影响了改革的深入进行。目前各项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和不利于改革的体制机制,因此需要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在中国重要战略机遇期,凝聚共识是深化改革的关键。凝聚共识目前主要体现在凝聚价值共识、改革共识和利益共识上。通过凝聚价值共识、改革共识和利益共识为在改革的重点和方向上、改革的制度安排和路径选择上提供改革认同。
- 秦国民秦舒展
- 关键词:重要战略机遇期
- 关于深化权力清单制度内涵式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考被引量:2
- 2016年
- 完善权力清单制度体系的构造,优化权力清单制度配置的程序环节,需确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一编制口径,扩容参与主体,延伸覆盖范围;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权力阳光运行,公众需求导向,强化制度执行,实现清单动态调整。拓展责任清单的内容范畴,应破解对责任清单的狭义理解,实现政府职责配置的具体化,监管机制设置的合理化,定位与强化履职责任。完善并激活权责清单,还需深化系统性治理,做好配套改革跟进,即应推广权力清单制度的覆盖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社会承接能力培育,探索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以信用建设为重点,构建事中事后监管新体系。
- 夏德峰
- 关键词:权力清单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
- 2015年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非经济领域改革的单兵突进,而是多个领域深层次改革的联动、协同。转方式倒逼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转型、简政放权助推国家"管理"走向"治理";转方式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角色,催化社会治理体制和方式创新;转方式要求重塑"生态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发展。因此,做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篇大文章,必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 秦国民韩靖
-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简政放权
- 政治共识的凝聚: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运行的价值机制
- 2014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性质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但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发展型政府治理模式的风险和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的突出、“压力维稳”的举步维艰、社会矛盾的日益增多,对当前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提出了新挑战,由此引发的政治秩序和政治安全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并成为一个学术热点。在新的战略机遇期,社会的运行怎样和谐有序?这就必须关注和探讨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运行机制。为此,本刊约请四位学者,分别从政治价值的共识、制度认同、积极公民的培育和协商民主等不同视角,探究新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良性运行的具体机制并为我国政府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言。
- 秦国民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政治价值
- 制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与发展的隐性动力被引量:5
- 2014年
- 制度认同是在一定条件下,公民事实上对某一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做出了属于正当的价值判断后,内心产生的一种对制度的高度信任和主动接受,以及自愿遵守与维护、进而促进该制度发展的取向与行为[1]。它是社会正常有效运转的重要条件,是执政党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制度性资源,并内在地形成了一个国家制度治理的民意基础。中国特色政治制度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马润凡
- 关键词: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执政能力民意基础
- 公平:政治稳定的价值基础被引量:2
- 2013年
- 公平是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调节器。稳定的政治环境,是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它意味着政治领域中各种关系的相对平衡、相互协调。政治稳定是反映政治生活之有序状态的一个概念,意味着政治制度的连续性、政治生活的有序性和政治心理的安全性。公平是维护政治稳定的价值基础,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更离不开作为社会发展之本的公平。
- 秦国民
- 关键词:公平正义政治稳定
-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政府转型:角色转变和制度创新被引量:22
- 2014年
-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历史必然性,但转变能否实现依赖于政府转型。首先政府角色转变有两个向度,即政府从"主导市场经济"转向"服务市场经济"、从"经济建设型"转向"公共服务型",这是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和关键。其次,政府转型必然落实到制度安排上,政府管理依托制度供给和政策制定。制度创新及其恰适性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政府是强制性变迁的主体和推动力量,这场深刻的变革需要政府做顶层设计,改革现行不适宜的制度和阻碍发展的政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赖于制度保障,不仅在于这场复杂深刻的变革需要政府做顶层设计,而且现行一些不合适宜的制度或政策阻碍发展方式转变,亟需变革,政府是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和推动力量;还在于制度创新及恰适性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
- 石杰琳秦国民
-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转型
- 中央政治局法治学习与我国法治“新常态”的营造
- 2015年
- 法治"新常态"的营造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长期法治学习的重要成果,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法治的过程,也就是我国法治确立、法治实施、法治逐渐常态化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到十八大前的法治学习为法治"新常态"的营造做了很好的铺垫。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的法治学习使我国法治更加常态化、制度化。法治成为新常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中国政治发展的客观现实要求以法治逻辑取代权力逻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未来的中国政治发展创造了新的政治空间。
- 陈文新
- 我国社会转型期政治共识的凝聚路径及其有效构建被引量:1
- 2014年
- 政治共识是在一定的时代,生活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的人们共有的一系列信念、价值观念和规范准则。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信仰共识的固本与纳新,需要对传统政治资源的创造性转换和现有政治资源的适应性创新;维系连续谱系的价值共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优势,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项改革议程之中;建设规则型主导社会,重构政治权威,需要制度权威和法治来支撑。
- 夏德峰
- 关键词:政治共识政治信仰政治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