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K62B02)
- 作品数:28 被引量:555H指数:11
- 相关作者:周成林平杰陶萍舒盛芳殷恒婵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被引量:22
- 2012年
-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教育保障因子、课堂教育因子、家庭教育因子、社区教育因子是影响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最主要的因子。以此为依据构建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校体育为主体,以家庭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社区功能,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体质健康教育模式。
- 刘星亮陈义龙刘辉陈婷刘齐佳杨海鹏
- 关键词: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教育模式
- 从稳定性特征看上海市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程度被引量:9
- 2011年
- 从稳定性特征来看,上海市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程度还远远不够。少数中学生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模糊,还没有形成全面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半数中学生没有养成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校内生活方式和体育活动开展的效果不利于中学生形成长期稳定的体育行为和体育锻炼习惯。校外方面,中学生在家课业负担太重,体育锻炼时间难以保证,少数中学生没有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和没有人指导,体育锻炼场地缺乏,锻炼场地不便利,没有体育锻炼的伙伴,大多数中学生还没有稳定的体育锻炼项目,制约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研究认为,体育锻炼时间、场地和方法(项目)是制约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3个基本要素;提高校内体育活动开展的质量是根本,校内、外体育活动互补是体育生活方式稳定性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
- 平杰舒盛芳任杰杨烨陆大江代俊
-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
- 上海市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心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被引量:2
- 2013年
-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从心理学角度对上海市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的四个心理学指标两两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从主观意识形态到客观物质形态,其相关性基本呈递减趋势。学生在"认知和态度""需要和动机""个性和品质"方面表现积极,而在"行为和习惯"方面的积极性不够。男女青少年学生在"认知和态度""需要和动机""行为和习惯"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男生相对于女生具有更加积极的外在表现。
- 王哲舒盛芳
-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学特征
- 基于步态触觉参数的青少年运动能耗估算公式的建立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建立基于步态触觉参数的青少年体力活动估算公式,为能耗评估方法和青少年健康促进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11~14岁青少年为受试者,测量其身体基本数据(身高、体重、腿长、体脂率)后,穿着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数字化跑鞋在可变速跑台上,分别以3、4、5、6、7、8 km/h的速度进行走或跑步运动,同时采用K4b2心肺功能测试仪采集数据,测定运动能量消耗。根据数字化跑鞋采集的运动足底压力和加速度信号参数测算步频,推算步频值与运动能量消耗的关联,再综合个体参数,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建立运动能耗代谢公式,最后将公式带入事先抽出、未参与建模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1)步频值和单位体重运动能耗的代谢率的皮尔森指数为0.86,有显著性差异;两者之间线性拟合与二次曲线拟合的R2值均约为0.73。(2)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得到了基于青少年运动步频和身体参数的单位体重运动能耗代谢率的估算公式:AEE=1.913×SF-2.079×BMI+10.755×Sex-4.211×Age-42.312(R2=0.75),其中,AEE:每公斤体重每分钟运动消耗的能量,单位为cal/min/kg;SF:步频,单位为steps/min;BMI单位为kg/m2;Sex:性别,男生=1,女生=0;Age:年龄,单位为周岁。通过验证,该公式准确度为83%。结论:基于生物力学步态触觉参数得到的步频值和身体参数可较准确地估测初中阶段青少年的运动能量代谢量,并得到运动代谢计算公式,采用步态触觉参数评估能耗代谢有良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 杜唐慧子刘宇田石榴杨先军王亮
- 关键词:步频青少年
- 青少年户外运动动机对运动坚持性的影响:运动氛围的中介作用被引量:66
- 2011年
- 鉴于户外运动对青少年教育和发展的重要性,提高青少年户外运动的坚持性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自行编制的【青少年户外运动动机量表】、【青少年户外运动氛围量表】和【青少年户外运动坚持性量表】进行严格的信、效度检验,然后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对运动动机、运动氛围和运动坚持性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3个量表都具有可靠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青少年户外运动动机、运动氛围和运动坚持性的有效工具;青少年户外运动氛围(人际关联、自然关联和信息获取)在运动动机(自我突破、能力、自主选择和个人投入)对运动坚持性的预测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
- 刘微娜周成林孙君
- 关键词:青少年户外运动运动动机中介作用
- 基于流行病学视角的运动伤害防范与管理被引量:6
- 2011年
- 从流行病学视角就运动伤害研究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包括:运动伤害的界定、运动伤害与伤害流行病学相互关系及潜在交叉学科形成的可能、运动伤害领域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国内外比较、数学模型在运动伤害研究中的应用、从运动伤害预防到运动安全促进的理念及具体操作框架等。针对运动伤害防范需求,提出应该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参照运动伤害所涉及的各个层面,提出综合全面有效的防范措施,促进体育运动的安全进行。
- 田旻露周成林魏勇
- 关键词:流行病学
- 健身干预对辽宁地区青少年不同年龄组体质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依据不同年龄组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分别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健身干预方案,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具体实施,每天有组织地进行30~50min的锻炼,每周3次,平均心率为110~140次/min。共实验10周。结果表明:针对不同年龄学生设计的健身方案对这些被测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以及运动素质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初高中组学生的身体机能指标均有相对明显的变化,各组学生的握力体重指数和平衡能力等部分身体素质指标变化也较为明显,但各组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基本没有明显变化。
- 杨丹张绍礼门传胜陈秀琴
- 关键词:青少年体质
- 青少年“三位一体”体育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基于西安市的调查被引量:18
- 2013年
- 使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西安市青少年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体育健康教育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体育健康教育理论假设结构模型与现实调查数据的拟合度较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联度最高为0.75,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联度为0.69,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联度为0.61。三类教育中,学校教育开展最好,社区教育最差。四个年级中,小学三年级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评价最高,年级越高评价越低。此研究为评价西安市乃至全国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水平提供了新的认识途径,也为我国青少年"三位一体"体育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 方程
-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
- 趣味游戏活动促进中学生身心素质提升的实验研究
- 2012年
- 为了提高中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解决目前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不足,学生积极性不高、活动强度不够、锻炼效果不佳等问题,对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以达到全面提高中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目的。本研究以吉林省某中学20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十周的趣味游戏健身干预方案实验教学。结果表明:趣味游戏组合活动干预对中学生的心肺机能、身体柔韧性、下肢力量、奔跑能力、反应能力和减少腹部脂肪厚度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提高中学生情绪调节、人际交往感知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中学男生的心肺机能、下肢力量、奔跑能力、反应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中学男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中学女生的心肺功能、身体柔韧性、奔跑能力、反应能力以及腹部脂肪厚度的减少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中学女生的情绪控制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 支二林刘云发陶萍
- 关键词:中学生趣味游戏身心健康
- 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报告被引量:205
- 2012年
- 对中国8所城市(6个地区)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中国青少年课间及午休活动方式选择、"1h"日锻炼计划、家庭作业耗时、校内外课余时间支配、周末及节假日活动安排、锻炼方法的适用性、体质测试的严整性、赛事举办频次、场地器材满足度、班主任及文化课教师的支持度等均存在明显的地区及年级差异;经济因素、政策因素、认识与方法、习惯养成、外部条件及课业压力是妨碍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6个制约因素,它们带有鲜明的性别、年级、地缘位置、学校特色及地区差异性,其中,上海(华东)6个因素的制约力最弱,沈阳(东北)制约力最强;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参与优势比(OR)天津(华北)第一、沈阳(东北)第四、上海(华东)最差,这一事实确证了6个影响因素只是制约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参与的充分条件但非必要条件;研究发现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参与选择模型变量17个,影响力列前8位的依次为锻炼兴趣、锻炼动机、不同年级、体育奖、学校体育特色、健身的认识度、健身方法的适用性、体质测试的严整性。
- 章建成张绍礼罗炯周成林平杰周里吕万刚唐炎殷恒婵金亚虹雷震陶萍
- 关键词: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