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HB11YJ07)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黎黎马振刚王宝钧闫永安定明更多>>
- 相关机构:张家口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过渡带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张家口市为例被引量:2
- 2014年
- 由于过渡带地区城市空间扩展在不同历史时期主导因素不同,以处在农牧交错带的张家口为例,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和历史资料,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张家口城市发展演变历程,确定了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并提出影响城市空间扩张的主导因素.研究表明:张家口城市增长极经历了由上堡-下堡-火车北站-火车南站的迁移过程;城市面积从1975年到2013年扩大了5倍,其中尤以2004年以来扩张速率最快;空间扩展的方向以南为主;城市空间集中在700~800 m高程带上,并由早期的向城区周围的高地发展转向为2004年以来的向城南的洋河谷地蔓延.过渡带两侧所固有的区域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利用空间获取利益的方式,是城市空间扩展的根本动力.在边疆不稳定时期,过渡带特殊的地形条件符合域内首位城市军事防御的需要,催生了城的落地;异样的气候条件造成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农耕区和游牧区产生了商品交换的需求,催化了市区的发展;交通方式的改善加速了生产要素的集聚与扩散,加快了城市的生长;而政策的融通与否成为人口集散的的政治基础,影响着城市的兴衰.今后,过渡带城市对于生态要素有效流通的媒介作用将更为凸显,成为影响城市空间扩展的关键要素.
- 马振刚李黎黎闫永安定明
-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空间扩展
- 理论指导下的张家口生态环境治理失效因素分析
- 2014年
- 从生态治理的相关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张家口实际,分析了张家口生态环境治理失效的原因并提出对策。认为生态环境脆弱是其客观自然因素,产业结构层次低是其经济因素,环境的外部性和产权不清是体制因素,人民群众需求层次低是其社会因素。提出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在加强区域合作基础上,立足绿色发展、提高人民需求层次、完善生态治理政策。
- 马振刚李黎黎王宝钧
- 关键词:生态治理
- 1978年—2013年官厅水库水域面积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基于TM卫星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利用GIS相关技术,研究了官厅水库1978年—2013年水域面积变化的时序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库水域面积变化与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978年—1987年,官厅水库水域面积处于上升期;1987年—2000年,水库面积保持在90 km2左右,变化不大;2000年—2004年,水域面积突然出现大面积萎缩,降至不足40 km2;2004年—2013年,虽经过水资源治理,但水库面积没有得到恢复,水域面积维持在45 km2,且狭窄处水域不断被分割,水库破碎度增大.通过对选取区域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水域面积与区域国民生产总值,特别是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呈显著负相关,与耕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水域面积的变化情况与上游张家口地区处在工业化加速期的发展阶段以及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关系密切.官厅水库水资源治理需要系统设计,发展生态型产业是水资源治理的关键.建议官厅水库水资源治理要加强京张区域合作,借力北京加快张家口产业转型升级;要统一流域水资源管理,完善水权制度,落实流域水资源补偿政策.
- 马振刚李黎黎张利雅
- 关键词:官厅水库产业结构
- 生态经济区建设研究——以张家口为例被引量:2
- 2014年
- 生态经济区是区域发展的一种模式,张家口建设生态经济区是外部环境和内部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论述了影响生态经济区建设的4个因素及各因素的主要矛盾方面。然后从自然的可能性、经济的可行性和政策的可容性3个方面阐述了张家口建设生态经济区的必要性。最后从区域一体化的视角阐述了建设生态经济区是张家口在首都圈区域中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
- 王宝钧马振刚李黎黎
- 关键词:生态经济区建设
- 张家口生态环境治理失效因素及应对思路被引量:6
- 2014年
- 张家口生态环境治理失效是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层次低、环境的外部性和产权不清、人民群众需求层次低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在加强区域合作的基础上,立足绿色发展,提高人民需求层次,完善生态治理政策。
- 李黎黎马振刚王宝钧
- 关键词:生态治理
- 生态经济区建设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对现有生态经济区理论和实践的梳理,认为促使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充分、必然条件是自然的可能性、经济的可行性、政策的可容性和民众的选择性。现实中,自然的可能性和政策的可容性是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要驱动力;而经济发展和民众需求不充分是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限制性因素。环境外部性强与生态环境脆弱、处在重要经济区内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低、政策约束性强与政策可操作性弱、城乡二元性与民众需求不一致是四个因素中的主要矛盾方面。矛盾的根源在于选择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当地所处的生产力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破解矛盾的主要办法是加快发展生产力,而加快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有重要经济区支持。
- 马振刚李黎黎王宝钧
- 关键词:生态经济区经济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