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2011ZHA011)
- 作品数:10 被引量:155H指数:6
- 相关作者:丁国娟潘贤妃张宇虹王锦芬陈园园更多>>
- 相关机构:绍兴市人民医院新昌县人民医院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42
- 2013年
-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4月6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人院后予以脑出血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常规护理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干预时间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负性情绪的变化,比较其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24.76±3.81)、(20.84±3.12)、(18.91±3.17)、(15.27±2.97)分]均较治疗前[(30.17±4.12)、(26.15±3.52)、(29.87±4.26)、(25.76±3.42)分]明显下降(t=2.21、2.26、2.89、3.02,P<0.05或P<0.01),且护理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t=2.32、2.37,P<0.05);同时护理干预组的治疗总依从率(88.24%)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61.76%)(x2=6.35,P< 0.05),并发症发生率(14.71%)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41.18%)(x2=5.92,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潘贤妃王海英童巧薇方志红
- 关键词:脑出血综合性护理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并发症
- 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降压、降脂、减轻脑水肿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神经节苷脂针60mg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孢磷胆碱钠针500mg静滴,每日1次,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NSE和S100B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比对照组的80.0%明显上升;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发生不良反应3例和5例,症状较轻。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较好,作用与降低血清NSE和S100B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 张宇虹丁国娟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神经节苷脂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
-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旨在科学制定预防措施提高其治愈率。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有无并发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住院天数、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等之间的差异。结果感染组年龄>60岁、病程≥10年、住院≥30d、糖化血红蛋白≥10 mmol/L的患者分别占80.00%、70.00%、54.00%、74.00%,均高于未感染组患者的21.43%、28.57%、28.57%、38.57%,其均是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糖尿病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24例,占48.00%,其次为胃肠道感染13例,占26.00%。结论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采取科学的有效预防治疗措施、缩短住院天数,可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孙颖赵群峰陈倩倩鲍文卿
- 关键词:糖尿病医院感染
- 高血压伴脑出血的预后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脑出血的预后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情况。方法分析收治的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收集资料和查阅文献的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预后因素进行观察。按照ADL评分情况,分为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患者处于Ⅰ级、Ⅱ级、Ⅲ级;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组:患者处于Ⅳ级、Ⅴ级、Ⅵ级。结果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术前血糖值、术前白细胞计数、术前血肿量、手术时机与ADL评级呈现明显的负相关;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术前GCS评分、血肿破入脑室、肺部感染与ADL评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明确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相关因素可为临床护理提高可靠的理论依据,为提高预后和巩固治疗效果奠定基础。
- 黄苏琴童巧薇方志红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护理
-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8
- 2013年
-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就诊后均予以控制颅内压、血压、血糖和保护、营养脑细胞等常规对症治疗。常规护理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康复护理,均连用8周。结果治疗8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χ2=8.10,P<0.01);康复护理组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χ2=6.29,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均有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康复护理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及认知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延缓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 潘贤妃方志红
- 关键词:脑卒中恢复期康复护理神经功能
-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在浙江省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省台州市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内科住院的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控制颅内压、血压和血糖、营养脑细胞及改善脑循环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t=2.23、2.31,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t=3.02、3.26,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较对照组更明显(t=2.29、2.33,P<0.05);两组患者CN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FMA评分均有明显上升(对照组治疗前后,t=2.21、2.29,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t=3.41、2.91,P<0.01),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值较对照组更明显(t=2.39、2.21,P<0.05);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7.5%)明显优于对照组(62.5%)(χ2=7.41,P<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神经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尽早恢复,促进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
- 王锦芬方志红
-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焦虑心理干预
- 脑卒中患者便秘情况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便秘情况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调查815例脑卒中患者的基本资料、排便情况、卒中情况、认知功能情况等,分析患者便秘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便秘组和非便秘组脑卒中类型、脑卒中时期存在显著差异(P<0.01),便秘组多发病灶比例显著高于非便秘组(P<0.01),便秘组基底节病变以及丘脑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非便秘组(P<0.01)。便秘组认知功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非便秘组(P<0.01或P<0.05)。随着患者认知障碍程度的加重,便秘发生的风险也逐渐升高。结论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率较高,患者认知功能越严重,便秘风险越大。
- 黄苏琴童巧薇方志红
- 关键词:脑卒中便秘
- 急诊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调查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 调查急诊危重症患者家属的需求现状,以期为临床优质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1~3月,在我院急诊抢救室和急诊监护室发放调查问卷,对“病危”以及“病重”急诊患者家属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 果不同婚姻状况家属的需求状况不同(P<0.01),未婚者需求得分更高,不同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家属对自身舒适需求不同;不同职业的家属对病情保证需求不同;与患者的关系不同对获取信息的需求不同(P均<0.05);患者身体越好,则对需求的满足状况越高(P<0.01).结论 家属对病情保证的需求最迫切,而对需求的满足程度较低.
- 陈园园丁国娟
-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急诊家属
- 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被引量:39
- 2015年
-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4例,将其分为康复护理组(n=42)和常规护理组(n=42)。两组均予以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及康复护理干预8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干预8周后神经、肢体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CNS评分和FMA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或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康复护理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CDR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康复护理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可改善其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有利于神经和肢体运动的早日康复,并能改善其认知功能障碍,延缓其下降幅度,提高生活质量与预后。
- 高婉霞方志红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神经功能
- 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8和9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8和9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控制颅内压、血压及血糖、阿司匹林抗凝、营养脑细胞等基础治疗。氯吡格雷组加用氯吡格雷75 mg,1次/d,连用4周。对照组除不使用氯吡格雷外余同氯吡格雷组。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MMP-3、8和9水平[(51.16±17.15)、(19.76±5.17)、(502.64±76.41)、(38.45±17.24)、(15.24±3.07)、(384.02±65.14)μg/L]均较治疗前[(70.17±19.12)、(25.17±7.45)、(621.59±113.67)、(71.54±20.15)、(24.71±8.15)、(627.63±98.72)μg/L]明显下降(t=2.37、2.17、2.12、3.16、2.87、2.90,P<0.01或P<0.05),且氯吡格雷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t=2.21、2.14、2.17,P<0.05);同时氯吡格雷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χ2=6.44,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作用机制与其降低血清MMP-3、8和9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密切相关。
- 张宇虹丁国娟
- 关键词:氯吡格雷缺血性脑卒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