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7JJD740065)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传鸿王云路楚艳芳齐艳红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温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关于“三字连言”的重新思考被引量:5
- 2011年
- "三字连言"是古汉语比较独特的一种语言现象。文章以大量文献资料为依据,比较全面深入地探讨了"三字连言"产生原因,流行时代,结构类型;分析了"三字连言"与汉语音节停顿的关系;认为中古以来汉语丰富发达的四字句构成手段导致了"三字连言"最终消失。
- 王云路
- 关键词:结构类型
- “材武”及其同类词的训释被引量:1
- 2010年
- "材武"一词,《汉语大词典》释义有误,这个词由主谓词组发展而来,经历了"人材勇武"、"有武艺"到"有武艺者"和"武艺"这样的词义发展过程,其构成特点是"材"后添加描绘性词素"武"。语言中由"材(才)"与描绘性词素构成的词很多,它们的词义发展历程大致与"材武"相同,而《汉语大词典》在释义上多有错误或未及之处,文章重新整理并训释了这些词。
- 刘传鸿
- 关键词:训释
- 几个被误作后附加式的“~头”辨正
- 2010年
- 王力、蒋宗许、赵湜等先生在谈及词尾"头"时,举了"膝头"、"钵头"、"纥头"、"辔头"、"宣头"等作为附加式的例证,不过从具体文献来看,这些词在句中都不是附加式,其中的"头"意义实在,并非词尾。
- 刘传鸿齐艳红
- 关键词:词尾附加式辨正
- 敦煌变文词尾“即”考辨
- 2012年
- 有学者认为敦煌变文中"遂即、便即、乃即、虽即、或即、忽即、实即"七个组合,"即"为词尾。然而综合比较"即"的固有功能与上述组合在文献中的用法,结合与之相关的其他组合的类比分析,我们认为:"即"在上述组合中主要发挥了其副词和连词的连接和强调功能,并非用以凑足音节的词尾。
- 刘传鸿
- 关键词:敦煌变文
- 中古汉语语法研究综述被引量:6
- 2010年
- 中古汉语语法研究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才开始蓬勃兴起的研究领域,同以往零星研究相比,在研究对象、内容、形式、理论和方法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拓展,出现了可喜的成果。中古汉语语法研究一方面继承了我国传统语言学的深厚底蕴,另一方面在借鉴与融合现代语言学理论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然中古汉语语法研究起步较晚,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 王云路楚艳芳
- 关键词:中古汉语语法
- 关于词尾“手”的再讨论被引量:3
- 2012年
- 学界举了很多附加式"X手"的例子,并有学者撰文探讨了词尾"手"的来源。然而从各家所举"X手"的来源及使用情况看,这些词大多是支配式。汉语中"手"是否可作词尾还需要验证。
- 刘传鸿
- 关键词:词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