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CB955304)

作品数:36 被引量:483H指数:14
相关作者:王润元张强姚玉璧王鹤龄邓振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甘肃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9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0篇气候
  • 13篇气候变化
  • 6篇小麦
  • 5篇作物
  • 5篇流域
  • 4篇生态
  • 4篇内陆河
  • 4篇旱地
  • 3篇冬小麦
  • 3篇油菜
  • 3篇玉米
  • 3篇植被
  • 3篇生态系统
  • 3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生育
  • 3篇土壤
  • 3篇气候变化响应
  • 3篇气候变暖
  • 3篇气温
  • 3篇马铃薯

机构

  • 28篇中国气象局兰...
  • 7篇甘肃省气象局
  • 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宁夏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3篇西北区域气候...
  • 3篇学研究院
  • 2篇甘肃省农业科...
  • 2篇西北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天水市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东省生态环...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中国空间技术...

作者

  • 20篇王润元
  • 13篇张强
  • 7篇邓振镛
  • 6篇姚玉璧
  • 6篇王鹤龄
  • 4篇马兴祥
  • 4篇王焕炯
  • 4篇吕昌河
  • 3篇王燕
  • 3篇戴君虎
  • 3篇赵鸿
  • 3篇岳平
  • 3篇肖国举
  • 3篇范兰
  • 3篇陈春阳
  • 2篇刘亚辰
  • 2篇阳伏林
  • 2篇高伟东
  • 2篇王红丽
  • 2篇孙兰东

传媒

  • 5篇干旱地区农业...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生态学报
  • 4篇冰川冻土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高原气象
  • 1篇地理研究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甘肃科技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气象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环境保护与循...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15篇2012
  • 3篇2011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北地区特色作物对气候变化响应及应对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2年
总结了白兰瓜、大樱桃、酿酒葡萄、苹果、桃、当归、党参、黄芪、甘草、枸杞等10种特色作物的生长发育、种植区域、气象灾害、生物量、产量与品质等对现代气候暖干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气候暖干化使多年生特色作物萌芽或返青提早,生长发育速度提前加快;瓜果类作物全生育期缩短,根类作物全生育期延长;使种植区的高度提高150m左右,向更高纬度扩展,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对旱作农业区的特色作物气候产量下降,对灌溉农业区的影响较少,有利于喜温凉特色作物气候产量增加,对较耐旱的影响较轻,对不够耐旱受到较大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瓜果类作物的品质,尤其含糖量提高.提出了建立特色作物种植基地或示范区,实现农工商产业系列服务,创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管理新模式适应气候变化;制定精细化综合农业自然资源区划,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根据未来气候预测和不同气候年型调整作物种植比例;加强气象灾害监测、评估、预警与防御工作等4个方面的措施应对气候暖干化.
邓振镛张强王润元高伟东徐金芳孙兰东姚晓英刘明春
关键词:特色作物气候变化
生态建设对陕北植被变化的影响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运用趋势分析法及相关系数检验法,分析了陕北大规模生态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植被NDVI变化趋势,检验了NDVI变化与降雨量、温度以及造林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陕北大部分地区植被明显转好(通过α=0.05检验),尤其是丘陵沟壑农耕区植被改善最为显著,12 a间NDVI净增0.123 3,提高24.90%,南部森林植被区,NDVI净增最低,只有0.045 0,增加率5.56%。NDVI变化格局与生态退耕格局在空间上呈现高度吻合的特征。NDVI变化与降雨量和温度没有显著的回归关系(R2<0.15),但与造林率(造林面积占县土地面积的比)回归关系显著(R2=0.560 8),说明降雨量、温度变化对陕北NDVI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而以退耕和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建设才是导致NDVI变化的主导因素。结论认为过去12 a的生态建设明显促进了陕北植被的恢复,改善了区域环境状况。
李旺君吕昌河
关键词:NDVI生态建设
河西內陆河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流域适应性水资源管理研究
为探讨三大內陆河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选取1955—2008年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的河流流量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50多年来,石羊河年径流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黑河呈略有增加趋势,疏勒河呈明显增加趋势,地域上呈现愈往...
邓振镛张强王润元高伟东徐金芳曹玲刘明春
关键词:气候变化响应流域水资源管理
文献传递
气候暖干化对西北四省(区)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及调整方案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陕、甘、宁、青四省(区)141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气象要素值计算和分析得出,暖干化是西北四省(区)现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年平均气温表现为一致的增温趋势,每10年增温0.27℃,1996年是突变年。年降水量自1961年以来呈持续下降趋势,1986年是转折年,1987-2008年年平均降水量比1961-1986年平均减少20~40mm。以黄河为界,黄河以东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每10年减少10~40mm;黄河以西呈增多趋势,每10年增加10mm左右,减少的幅度明显高于增加的幅度。进入21世纪,气候暖干化的势头有所减缓。在分析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特点和气候暖干化及其对农作物影响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规划理论,采用气候生态相似原理,提出了陕、甘、宁、青四省(区)13个不同地域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为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进程,使农业结构调整方案收到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邓振镛张强赵红岩王润元史志娟方建刚李林李艳春
关键词:气候暖干化农业种植结构气温变化降水变化
甘肃内陆河流域造纸工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2016年
分析了甘肃内陆河流域建厂比较早的某造纸企业技术提升前后资源能源利用、污染物排放及环保效益变化情况,分析了技术提升中生产方式变化情况:现有的生产方式基本为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大气污染基本没有主动防御措施,生产废水混合进入污水处理厂,致使污水处理厂负荷过高;生产技术提升改进了生产工艺,提高了废水及固废循环利用率、改造了生产线中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设备及技术,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归纳总结了适宜于甘肃内陆河流域工业生产技术(造纸行业)提升中的循环经济模式。
王燕王燕王润元王润元
关键词:循环经济模式
近50年黄河源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1959—2008年黄河源区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和日照百分率等气候要素资料,应用修订的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近5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分析其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主要气象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959—2008年黄河源区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线性拟合倾向率为5.316~11.318mm.(10a)-1,春、夏季增幅较大;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其线性拟合倾向率在0.273~0.322℃.(10a)-1之间,增温率以冬季最大;最大蒸散呈增加趋势,年最大蒸散的线性拟合倾向率为5.286~8.026mm.(10a)-1,夏季增幅最大;地表湿润指数也呈增加趋势,年地表湿润指数的线性拟合倾向率为0.011~0.026(10a)-1,冬季增幅最大,在15年时间频率附近出现了5个干湿交替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偏湿期,在中高频区,1998—2004年有偏干振荡;近50年年NPP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NPP变化的线性拟合倾向率在95.502~190.72kg.hm-2.(10a)-1之间,20世纪80~90年代NPP较高。影响黄河源区NPP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是降水量、最大蒸散量和平均最低气温。
姚玉璧杨金虎肖国举王润元陆登荣
关键词:黄河源区净初级生产力气候变化
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被引量:19
2012年
三江源地区的草地生态系统对于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采用多种方法对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的9项服务价值逐项进行了评估,得出2000年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562.60亿元,其中价值最高的两种服务类型依次为气候调节和食物生产,分别达259.09亿元和111.68亿元,贡献率分别为46.05%、19.85%。按照草地类型划分,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服务价值分别为490.95亿元、64.68亿元,占总服务价值的87.42%和11.52%。虽然沼泽单位面积服务价值最高,为4230.77元/hm2,但在草地生态系统面积中所占比例较低,总价值相对很低。本文关于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的评估结果可以为制定区域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科学支撑。
陈春阳陶泽兴王焕炯戴君虎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草地价值评估
甘肃内陆河流域工业技术提升中的环境风险问题探讨
2015年
分析了甘肃内陆河流域建厂比较早的某造纸企业技术提升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风险因素,分析了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类别及缘由,强调因地缘优势引起的环境风险,重视风险预防,推行"早期规划—制度保障—管理措施"环境风险预防模式;应急预案考虑开展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微观实施层面)和应急决策体系建设(宏观决策层面),构建事故环境风险的急响应机制。
王燕苏凤王润元杨发春
关键词:环境风险
河西走廊极端干旱区PM10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利用敦煌和酒泉2007—2011年的PM10质量浓度资料和风速、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天气现象等相关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西部极端干旱区不同下垫面环境PM。0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下垫面是沙地环境的敦煌PMl0质量浓度年平均值为128.9lμg·m-1,明显高于绿洲环境酒泉的76.1mg·m-1两站均是春季大于其他季节,尤以4月最为显著,敦煌和酒泉分别达到272.1lμg·m0和151lμg·m-2;PMl0质量浓度的不同分布特征与气象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受沙尘天气的影响较大,其最大值可以反映沙尘天气的强度,非沙尘日PMl0质量浓度在不同下垫面条件下虽有一定相差,但空气质量状况均在“良”以上。两站PM10质量浓度日变化差异较大,敦煌四季的日变化特征均不特别显著,变化比较平稳,基本都呈单峰单谷型分布,最大值出现在17:00时左右,最小值出现在6:00左右;酒泉春、秋季日变化基本一致,呈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正午时段;夏季日变化规律性不明显,变化幅度比较平缓;冬季呈双峰双谷型,最大值和次大值分别出现在16:00和2:00左右,最小值和次小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0:00左右。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沙尘日和非沙尘日PM10质量浓度明显不同,其对应的压、温、湿、风及能见度也有一定规律,沙尘日的日均风速和日最大风速大于非沙尘日,相对湿度、气压和能见度小于非沙尘日。两站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与PM10质量浓度均有一定相关性,但PM10质量浓度的分布最终是受各要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敦煌和酒泉,PM值与PM10质量浓度日均值的相关性都很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961和0.9152,远高于其他各单气象要素与PM10质量浓度的相关性。两站沙尘日的昂M均值分别是非沙尘日2-3倍,因此气象影响指数能有�
曹玲曹华于海跃杨庆华王凯王秀琴
关键词:PM10质量浓度沙尘天气气象要素极端干旱区
EPIC模型对华北平原冬小麦与夏玉米生长和产量模拟的适用性评价被引量:6
2014年
为验证EPIC模型应用于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适用性,利用禹城生态试验站的试验观测数据对该模型参数进行了修订,构建了适合华北平原的模型参数数据库,并分别验证了2003-2005年冬小麦、2004年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产量模拟的精度与适用性。结果表明,EPIC模型对禹城站冬小麦和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决定系数均高于0.81;EPIC模型对禹城站2004、2005年冬小麦产量的模拟误差分别为1.61%和-2.56%,对2004夏玉米产量的模拟误差为-2.60%。因此,该模型模拟产量的绝对误差低于2.60%,适用于华北平原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评估。
范兰吕昌河王学春陈朝
关键词:EPIC模型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叶面积指数模拟误差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