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2128)

作品数:8 被引量:80H指数:5
相关作者:何宏林魏占玉石峰毕丽思徐岳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广东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6篇地震
  • 3篇断层
  • 2篇地表破裂
  • 2篇地貌
  • 2篇断层崖
  • 1篇地表
  • 1篇地表破裂带
  • 1篇地堑
  • 1篇地震地表破裂
  • 1篇地震地表破裂...
  • 1篇地震破裂
  • 1篇断层面
  • 1篇形貌
  • 1篇形貌特征
  • 1篇遥感
  • 1篇遥感解译
  • 1篇遥感影像
  • 1篇遥感影像特征
  • 1篇玉树MS7....
  • 1篇玉树地震

机构

  • 9篇中国地震局
  • 3篇广东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太原大陆裂谷...

作者

  • 8篇何宏林
  • 7篇魏占玉
  • 5篇毕丽思
  • 4篇石峰
  • 3篇徐岳仁
  • 1篇徐长鹏
  • 1篇邓起东
  • 1篇孙浩越
  • 1篇高翔
  • 1篇张英
  • 1篇闫计明

传媒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震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 1篇Scienc...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西霍山山脉河流地貌定量参数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35
2013年
河流地貌形态定量研究是了解构造活动与地表过程耦合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霍山山脉位于山西地堑系中部,介于临汾盆地和太原盆地之间,以发育霍山山前断裂带和1303年洪洞M_S8级地震而著名,通过分析跨断裂带及周边的48条河流的纵剖面形态、SL参数、Hack剖面、面积高程积分曲线以及HI值等,得到以下认识:1)跨断裂带的河流,其纵剖面在断层两侧的形态具明显差异,反映其受断层活动控制,而其他河流,除极少部分在上游存在局部陡变外,纵剖面为近似下凹的指数曲线形态显示近均衡状态;2)河流的HI值及积分曲线显示了霍山地区新生代以来整体处于强抬升弱侵蚀状态,即所有河流均处于壮年或幼年期;3)48条河流一致上凸的Hack剖面也表明霍山地区新生代以来处于强烈的构造抬升阶段,跨断裂带的Hack剖面形态以陡变下降而区别与其他河流的近似圆弧形;4)跨断裂带河流的SL/K参数在断层附近出现异常高值,反映了SL/K参数与断层垂直差异运动的相关性,周边其他河流的SL/K参数反映了没有差异运动的准均衡状态,局部的异常高值可能对应不同基岩的抗风化能力差异。河流地貌定量参数与构造环境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河流地貌定量参数特征揭示霍山山前断裂带在新生代以来的强烈垂向运动特征。
徐岳仁何宏林邓起东魏占玉毕丽思孙浩越
关键词:构造地貌山西地堑系
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的遥感影像特征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正>甘孜—玉树断裂带是鲜水河—小江断裂系的西北段,与该断裂系中其它断裂,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大凉山和小江断裂一起,构成了顺时针旋转的青藏高原南东地块的北边界。甘孜—玉树断裂带由斜列状排列的一组北西向断层组合而成,西...
石峰何宏林魏占玉毕丽思
文献传递
Near-field postseismic deformation along the rupture of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its implications被引量:3
2010年
At first time,we observed the postseismic deformation,which actually is a kind of creep after slip,along the intra-plate active fault associated with the Wenchuan earthquake.To understand the near-field postseismic deformation following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e of China,we compared the fault scarp or flexure scarp profiles measured in different campaigns.Our result shows that among total 19 observation sites,on 13 sites (68% of 19) fault scarps fall back with an average about 9.7% decrease;on 5 sites (26% of 19) fault scarps present no change;and on one site (6% of 19) fault scarp continues to uplift with 12.8% increase.The variety of fault scarp we observed results mainly from near-field postseismic deformation,after slip occurred in shallow.Based on our observations,the following are demonstrated: except for the southwestern end near Yingxiu Town where coseismic slip deficit and some elastic energy residue exist there,fall back (68%) or non-changing (26%) of fault scarp shows energy balance or energy deficit due to overthrust,implying that the likelihood of occurrence of strong aftershocks of ≥ M7 becomes very small in these energy-released areas.Moreover,we suggest that a minimum of 10% error due to near-field postseismic deform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evaluating the magnitude of historic and paleoearthquake or slip rate based on the fault scarp displacement,even though the error caused by erosion has been accounted already.
HE HongLin WEI ZhanYu SHI Feng SUN HaoYue
关键词:地震破裂滑动速率断层崖
霍山山前断裂带冲沟纵剖面形态参数的构造响应特征
<正>霍山山前断裂带为右旋走滑兼倾滑断裂,它是临汾盆地甚至是山西断陷带中结构最复杂的张扭性断裂,由北东和北北东向两组断裂构成,使盆地边缘呈锯齿形。霍山山前断裂带自上新世形成以来表现出强烈的活动性,上升盘一直处于间歇性的隆...
毕丽思何宏林徐岳仁魏占玉石峰
文献传递
利用分形参数进行地貌定量分区研究——以鄂尔多斯块体及周边为例被引量:11
2011年
地貌分区是地学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传统的地貌分区大多是定性的划分,随着数字地形技术以及分形分析方法的成熟,利用分形参数进行定量化的地貌分区成为可能。本文利用水平分辨率为90m的SRTM数据,采用元分维模型,通过变差函数法计算了鄂尔多斯块体及周边地形的分形参数。在65×65,129×129以及257×257等3种尺度滑动窗口中得到的分形参数的特征表明了研究区地形分形特征的尺度不变性至少在2.97km到11.61 km范围内是存在的,而且分形参数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结合地表分维值和截距值用K-Means非监督分类法进行综合地貌定量分区,所得结果与地貌类型有很好的吻合关系,每一地貌分区都具有特征的分形值组合。河套盆地和银川盆地是地表分维值高值区和截距值低值区,分维值主要为2.8~3.0,截距值主要为0~1;鄂尔多斯块体南部陕北黄土高原区地表分维值主要为2.5~2.7,截距值主要为2.5~3.5;吕梁山、贺兰山、乌拉山等山区也是截距值高值区,主要为2.5~3.5,但地表分维值较低,主要为2.4~2.6。鄂尔多斯块体北部库布齐、毛乌素等沙漠区与渭河、山西盆地带都是地表分维值低值区,地表分维值大部分低于2.5,但两区域的截距值差异明显。沙漠区地形起伏较缓,截距值主要为0~1.5,而渭河盆地和山西盆地带的截距值没有明显的优势范围。分形值组合所显示的分形特征与地质构造、地貌类型等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利用分形参数进行地貌分区是一种可行的定量方法。
毕丽思何宏林魏占玉石峰
关键词:鄂尔多斯块体变差函数
利用基岩断层面形貌定量特征识别古地震--以霍山山前断裂为例被引量:8
2015年
基岩断层面形貌特征的定量分析方法是研究断层活动历史和识别古地震的有效手段,是对探槽技术的有力补充,可以弥补在基岩区开展古地震研究技术手段的严重不足。文中以山西霍山山前断裂上的断层面(崖)为例,采用各向同性变差函数法计算了断层面形貌的2D分维值,并通过沿断层走向逐条平均的方式获得了2D分维值在断层倾向上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断层面形貌在倾向上具有显著的分带性特征,由此获得的每个分带的特征分维值随断层面高度的增加呈阶跃式增加。这种断层面形貌在倾向上的显著分带性特征、特征分维值的阶跃式增加反映了断层面的出露方式不是渐进式,而是不连续的间歇式;这种间歇式分带性出露方式与断层的周期性地震活动相关,每个分带的特征值与每个分带的出露时间相关,即与地震发生时间相关。因此:1)可以通过每一个断层面分带的特征分维值估计该分带出露的时间;2)断层面分带的宽度可以用来估计每次破裂地震的同震位移量。霍山山前断裂带上3个基岩断层面形貌分带揭示出3次地震事件;3个2D特征分维值不仅显示3个分带自上而下由老变新的阶跃特征,而且3个阶跃之间大致相等的特征分维值差显示了3次地震发生间隔是大致相等的;断层面分带的宽度反映出破裂地震的倾向同震位移量大约为3.5m。此外,在阶跃式分带之间还存在宽0.5~1m的较窄分带,这些窄分带的特征分维值是随断层面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大的,显示在间震期基岩断层面被逐渐剥露的特征。
何宏林魏占玉毕丽思徐岳仁
关键词:古地震
青海玉树M_S7.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遥感影像解译被引量:17
2010年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MS7.1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除组织现场快速震害评估和地表破裂带调查外,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是迅速给出初步震害评估和同震地表破裂的位置和展布的最佳途径。本文通过对震前、震后高分辨率SPOT卫星影像的对比,解译出了12km长的同震地表破裂带,其在影像上主要表现为线性阴影和色彩变化。地表破裂带位置和先存的断层、老破裂带位置一致,说明青海玉树地震属于原地复发型地震。同时,解译结果也得到了来自野外实地调查结果的验证,证明了遥感解译的可信性和及时性。但解译破裂长度远小于实际破裂长度,也说明了基于2.5m分辨率的SPOT卫星影像的遥感解译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石峰何宏林张英
关键词:玉树地震遥感解译地表破裂
汶川地震破裂带白沙河段同震水平缩短量的估算被引量:3
2009年
同震位移向量由垂直、走滑和水平缩短(或拉张)三分量构成,合理估计各分量是全面认识地震地表变形特征的基础。汶川地震后的现场调查,获得了大量的同震位移数据,但是绝大部分是垂直和走滑两个分量,水平缩短(或拉张)分量十分缺乏,这必然导致我们对汶川地震破裂特征认识的偏差。本文通过对变形的天然地貌面和人工建筑的测量和复原,获得了白沙河破裂段8个观察点水平缩短量数据。同震水平缩短量在白沙河段的分布显示出了其由南西向北东逐渐减小的趋势,它与其他研究获得的垂直和走滑同震位移的分布基本一致。此外,同震水平缩短与同震垂直位移量在该破裂段上的分布,表现为峰、谷互补,可能暗示了地震破裂面倾角沿该破裂段的变化过程:南段为高角度,中段逐渐转变为低角度,最后在北段再次转为高角度。
石峰何宏林魏占玉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
汶川地震地表破裂面形貌特征被引量:7
2010年
准确描述破裂面形貌对于我们理解地震断层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破裂面的形貌特征包含许多关于地震和断层机制的有用信息。在Mw7.9 2008汶川地震中断层活动产生了两个新鲜的破裂面,八角庙破裂面和沙坝破裂面。我们使用3D便携式激光扫描仪(Tri mble GX)对两个破裂表面进行测量,在野外微观尺度上研究了破裂面形貌特征。通过能谱密度和均方值两个方法分析破裂面形貌,新鲜的破裂面表现为自相仿性,能谱密度和均方值均与剖面长度存在幂律关系。在能谱密度与空间频率的对数图中,能谱密度曲线存在明显的拐点,该拐点所对应的波长称为"特征波长",表明单一分形不能准确描述破裂面形貌。八角庙破裂面在平行滑动方向上的特征波长为7 mm,在垂直方向上特征波长略大一些(区域Ⅰ为10 mm,区域Ⅱ为9 mm);沙坝破裂面在平行滑动方向上的特征波长为8 mm,但垂直方向上特征波长略小(6 mm)。均方值曲线的最小二乘拟合直线的斜率为Hurst指数,该指数依赖于剖面线方向并描述破裂面形貌的各向异性,H指数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与平行擦痕和垂直擦痕方向对应,这与野外断层面擦痕测量结果一致。沙坝破裂面的H指数极坐标图中存在次级H指数峰值(对应剖面线方向为85°和160°),这揭示破裂面上存在一组隐匿擦痕。该组隐匿擦痕为汶川地震之前断层活动中形成的,但这还不足以推测上一次断层活动的时间和规模。另外,通过比较新鲜节理面和破裂面表明H指数是否大于0.8反映了断层类型。在整个空间频率域上,能谱密度曲线斜率(-α)和均方值曲线斜率(H)的线性拟合关系为α=1.22+1.72H,并不严格满足两者之间理论关系式,α=1+2H。这个差异是由于测量信号噪音、破裂面的多分形性和分析方法的差异造成的。
魏占玉石峰高翔徐长鹏何宏林
关键词:汶川地震破裂面形貌特征粗糙度
黄土地区坡面侵蚀率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松散沉积物中断层崖形态的演化可被准确的模拟,经适当的校正,可提供断层崖演化的高精度数字模型,这些模型是确定断层崖出露年龄的基础。通过一系列不同坡角的人工坡面的1年高精度观测,发现30°以上的人工坡面都处于不稳定阶段,并获得了一系列后退参数。不同角度坡面的侵蚀厚度、日侵蚀速率和后退速率都存在差异。除了80°坡面6.13mm的最大侵蚀厚度外,侵蚀厚度在50°坡面处存在一个峰值5.24mm,并存在逐渐向高角度和低角度降低的趋势。日侵蚀速率和年后退速率也存在类似的分布特征,除了80°坡面为(6.74±0.26)mm/a外,后退速率在50°坡面最大形成峰值(7.41±0.84)mm/a,而在30°坡面处出现一个明显的异常高值(8.19±1.16)mm/a,可能与低坡角有关,因为随着坡角减小侵蚀厚度与后退量的偏离越来越大。尽管只有1年的观测结果,而且是不同坡角陡坎的平均值,存在较大局限性,但平均后退速率为5.8mm/a,仍可作为山西地堑系黄土层内正断层坎的校准值。此外,实际观测与理想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断层崖前的坡脚碎屑物堆积并不等于断层崖的全部侵蚀量,部分侵蚀风化碎屑物会被雨水冲刷掉。实验观测显示,雨季(至10月份)各坡面表面均被雨水冲刷侵蚀,但坡脚却没有明显的黄土堆积;冬季积雪融化后,坡脚处出现明显的黄土碎屑堆积。对比全年的观测结果得到:80°坡面上1年内黄土侵蚀量的41.6%被雨水冲走,其他坡面分别为52.4%(50°坡面)、47.6%(70°坡面)、50.6%(60°坡面)、60.5%(40°坡面)。
闫计明魏占玉何宏林
关键词:黄土断层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