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9Z110)

作品数:7 被引量:77H指数:5
相关作者:陆斗定黄海燕王红霞夏平王广策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孢囊
  • 4篇甲藻
  • 4篇甲藻孢囊
  • 2篇海域
  • 2篇分子系统
  • 2篇长江口
  • 2篇长江口海域
  • 1篇动态过程
  • 1篇亚历山大藻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分光
  • 1篇荧光分光光度...
  • 1篇入侵
  • 1篇扫描电镜
  • 1篇商船
  • 1篇生物入侵
  • 1篇球藻
  • 1篇舟山港

机构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5篇黄海燕
  • 5篇陆斗定
  • 4篇夏平
  • 4篇王红霞
  • 2篇戴鑫烽
  • 2篇王广策
  • 1篇刘志媛
  • 1篇张宝玉
  • 1篇何飘霞
  • 1篇张春云
  • 1篇陈国福
  • 1篇王春生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海洋学研究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用于赤潮藻分子系统学研究的遗传及分子标记被引量:5
2008年
各种遗传标记及分子标记技术被广泛地用于赤潮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为形态鉴定方法提供了辅助依据,对揭示赤潮生物的多样性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通过综述并分析用于赤潮藻分子系统学研究的遗传和分子标记,认为交叉运用各种遗传标记及多种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分析,是今后快速准确鉴定赤潮藻研究的趋势。
陈国福张春云王广策张宝玉
关键词:赤潮赤潮藻分子标记
东海剧毒卡尔藻的形态特征及其系统进化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利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分布于我国东海海域的剧毒卡尔藻(Karlodinium veneficum)藻株(LAMB090611)的形态特征和显微结构进行了描述,并探讨了其分子系统进化关系。该藻株细胞长11.1-18.7μm,平均值为(14.2±1.8)μm,宽8.2-14.7μm,平均值为(10.8±1.5)μm。细胞形态结构特征为:上下锥体积基本相同;顶沟短而直;腹孔明显;纵沟延伸至上锥;横沟错位距离约占细胞总长的28%-38%;含有2或4个不规则形态的叶绿体;细胞核位于中部或下锥。此藻种的暴发可引发有害赤潮(harmful algal bloom)。当前加强有害赤潮的预防和监测工作是减少危害的有效途径,而对引发赤潮原因种的准确识别和鉴定则是基础和关键。
王红霞陆斗定黄海燕戴鑫烽夏平
关键词:分子系统进化扫描电镜
铁促进海水小球藻油脂积累的动态过程被引量:30
2008年
许多微藻被认为是制备生物油燃料的理想原料,培养液中高浓度的Fe3+对海水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的油脂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对尼罗红染色后的海水小球藻的油脂积累过程进行了观测,同时测定了铁对小球藻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处理的小球藻出现了两次油脂积累高峰,且第2次脂积累的量显著高于第1次。
刘志媛王广策
关键词:微藻FECL3叶绿素荧光分光光度法
2006年冬季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类学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于2006年12月23日至2007年2月3日,采集长江口海域(121°~127°E,30°~32.5°N)19个站位0~10cm的底泥样品,根据孢囊的形态特征共鉴定出分属5大类的27种甲藻孢囊类型。其中自养型孢囊10种,异养型孢囊17种,9种为国内首次报道,它们是Scrippsiella sp.、Scrippsiella crystallina、Pentapharsodinium tyrrhenicum、Scrippsiella sp.1、Scrippsiella sp.2、Cochlodinium sp.cf.Geminatum、P.sp.1、P.sp.2和Gotoiusabei,并发现了Alexandrium tamarense/A.catenella complex、A.minutum/A.affinecomplex两种有毒种,Polykrikos kofoidii、Gonyaulax spinifera complex(Spiniferites mirabilis*)和Gonyaulax spinifera complex(Spiniferites cf.ramosus*)3种有害种。各站位孢囊物种数在1~15种之间,M4-13和N11-4最低,O7-6最高,且种类组成上基本以异养型甲藻孢囊为主。在长江口、苏北、杭州湾、舟山海域、外海海域分别鉴定出15、15、12、15、13种甲藻孢囊类型。对每种孢囊的分类学特征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丰富了长江口海域甲藻孢囊种类记录,对研究该海区的甲藻群落结构及其目标赤潮生物的种群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黄海燕陆斗定夏平王红霞
关键词:长江口甲藻孢囊分类学
舟山港4艘商船压舱箱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种群结构的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解商船压舱箱沉积物在海洋水生生物入侵过程中扮演的潜在媒介作用,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法,研究了停泊于我国舟山港4艘商船压舱箱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种类组成、孢囊密度、香农-威纳指数(H′)和PSP原因种,并对甲藻孢囊种群结构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鉴定出的甲藻孢囊隶属于5大类,共24种,4份样品中甲藻孢囊的种群结构各有差异,但均检测出能产生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s,PSP)的甲藻孢囊,如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spp.和链状裸甲藻Gymnodium catenatum。在4艘商船的压舱箱沉积物中均检测出有硅藻分布,其中在富成轮压舱箱沉积物中还检测出3种未知种孢囊。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甲藻孢囊H′值与PSP甲藻孢囊密度占总甲藻孢囊密度的比率呈负相关。甲藻可以通过商船压舱箱沉积物为传播媒介,以孢囊形式来扩大其生物地理分布,提高甲藻物种多样性可有助于降低PSP甲藻的破坏风险。因此,有效处理船只压舱箱沉积物、积极保护当地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对于降低外来甲藻物种(特别是一些有毒有害种)的赤潮风险和保持当地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戴鑫烽陆斗定王春生夏平黄雷王采典王红霞黄海燕何飘霞
关键词:孢囊生物入侵海洋运输
甲藻孢囊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9年
孢囊的形成是某些海洋甲藻生活史中的重要阶段,尤其是甲藻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使个体度过逆境的阶段,它对种群的保存和延续有重要的意义。孢囊被普遍认为是赤潮发生的"种源"以及外来种类的主要来源之一,它对赤潮的发生、延续和消亡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的甲藻孢囊具有含孢粉类似物的抗性细胞壁,可以长期保存在底部的沉积物中,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中世纪以来的沉积物生物地层学和古生态学的考察中。对甲藻孢囊的研究,目前是海洋生态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环境学的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国内外近些年来对甲藻孢囊研究的主要进展,内容主要集中在甲藻孢囊的研究方法、形态分类、空间分布、原位动力学以及孢囊与海洋环境关系方面的研究。
黄海燕陆斗定
关键词:甲藻孢囊海洋环境
2006-2007年冬季长江口海域甲藻孢囊的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被引量:12
2010年
分析了2006—2007年冬季长江口海域(121°-127°E,30°-32.5°N)19个站位0-10cm沉积物中的甲藻孢囊,共检出27种甲藻孢囊类型,其中自养型10种,异养型17种,异养型孢囊数量比为0.70。各站位孢囊种数在1-15种之间,孢囊平均密度在干重0.7-89.0个/g之间。表层(0-3cm)、中层(3-5cm)和底层(5-10cm)之间孢囊组成差异不大,大多以原多甲藻类孢囊为主要优势种,孢囊密度表层大于中层,中层大于底层的分布趋势;在经度方向上,孢囊平均密度在近岸逐渐增高,到站位M4-13突然降到最低,然后再逐渐增高。与其它海湾相比,长江口属于孢囊密度较低的海域。亚历山大藻分布广泛但数量较低,最高密度为干重40.8个/g,其他种类如Polykrikos kofoidii、Gonyaulax spiniferacomplex(Spiniferites mirabilis)和G.spiniferacomplex(S.cf.ramosus)都在长江口海域有分布。沉积物类型是影响孢囊数量分布的重要因素,水深、温度、盐度与孢囊分布呈正相关性,溶解氧与孢囊分布呈负相关性。孢囊的分布格局对河口的富营养化与低氧区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
黄海燕陆斗定夏平王红霞
关键词:甲藻孢囊亚历山大藻长江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