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770036)
- 作品数:22 被引量:64H指数:5
- 相关作者:秦鄂德于曼杨佩英赵卫胡志君更多>>
-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我国D2-43病毒株PrM-E基因的复制型载体质粒DNA的免疫原性(英文)被引量:1
- 2002年
- 观察含我国登革 2型病毒株 (D2 4 3)的PrM E基因的复制型SFV(semlikiforestvirus)重组质粒DNA的免疫原性 ,为登革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依据 .将PrM E基因自T载体上切下 ,插入复制型SFV病毒载体质粒DNA中 .将此重组质粒DNA以电穿孔法导入BHK2 1细胞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在感染细胞内可检测到登革 2型病毒特异蛋白的表达 .采用去除内毒素的质粒提取试剂盒制备重组质粒DNA ,然后以不同剂量通过肌肉多点注射途径免疫Balb c鼠 ,获得的鼠血清可与登革D2 4 3感染的C6 36抗原片起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 .结果表明 ,含登革 2型病毒PrM E基因的复制型SFV病毒载体质粒DNA在Balb c鼠中可诱导登革 2型病毒特异抗体的产生 ,但抗体水平较低 .
- 陈水平秦鄂德于曼胡志君赵卫范宝昌王鹏程杨佩英
- 关键词:免疫原性登革病毒DNA免疫
- 登革2型病毒PrM基因的重组甲病毒RNA介导的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 2001年
- 将扩增的登革 2型病毒株PrM基因导入pSFV载体的SP6启动子下游 ,筛选出含该基因正、反向插入的重组质粒DNA。用SpeI酶分别将重组的和辅助的质粒DNA线性化 ,并将其体外转录成 5′末端含帽子结构的RNA。再将这两种RNA共转染BHK细胞。然后将转染的宿主细胞用登革 2型病毒株攻击 ,并分别观察含正、反义PrM基因的重组甲病毒RNA介导的抗病毒效果。通过碱基序列测定 ,筛选出含PrM基因正、反向插入的pSFV PrM重组质粒。并获得了经重组RNA与辅助RNA共转染细胞而产生的重组病毒颗粒。含有反义PrM基因的重组病毒RNA ,在宿主细胞中具有抗登革 2型病毒复制的作用 ,而且强于含正义PrM基因的重组病毒RNA。
- 于曼秦鄂德赵卫胡志君苑锡同
- 关键词:登革2型病毒抗病毒作用
- 新分离的无乳鼠神经毒力的登革2型病毒福建株基因组结构特征的研究
- 2002年
- 目的 测定对乳鼠不致病登革 2型病毒福建株 (DEN2 FJ11)全基因组序列 ,探讨其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关系。方法 采用RT PCR和 5′、3′端RACE方法测定病毒基因组的全序列 ,并运用DNASTAR软件的Clustal法将该毒株的序列与其它 6株登革 2型病毒进行比较 ,分析其进化关系。结果 DEN2 FJ11株基因组全长 10 72 3个核苷酸 ,含有 1个单一的读码框架 ,编码 3391个氨基酸。 5′、3′端非编码区 (NCR)长度分别为 96和 45 4个核苷酸。DEN2 FJ11与同时分离的对乳鼠致病的FJ10株之间共有 32个核苷酸不同及 13个氨基酸的变化 ,其中 8个氨基酸是其极性或电荷的改变。 3′端非编码区 134位的单个核苷酸变化导致其二级结构改变。DEN2 FJ11与FJ10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 99.7%和 99.6 %,这 2株病毒与印度尼西亚株亲缘关系最近 ,同为Ⅳ基因型。结论 DEN2 FJ11株基因组与FJ10株及其它登革 2型病毒株类似。位于病毒编码区的 8个氨基酸差异及 3′端非编码区 134位的核苷酸可能与病毒的乳鼠神经毒力有关。
- 于曼赵月峨胡志君苑锡同耿丽卿赵卫范宝昌王鹏程陈水平段鸿元杨佩英秦鄂德
- 关键词:全基因组登革热
- 多引物RT-PCR技术用于登革病毒的检测及快速分型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建立登革病毒的多引物PCR检测方法 ,并对不同血清型的登革病毒进行快速分型。方法 :根据不同型别登革病毒基因组之间的保守性及型特异核苷酸序列合成相关引物 ,采用RT PCR的方法扩增登革病毒RNA ,电泳观察扩增产物的特异性和分型情况。结果与结论 :组合引物的扩增产物具有登革病毒的型别特异性 ,可对登革病毒进行快速分型 ,该方法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等优点。
- 苑锡同耿丽卿于曼赵卫胡志君王鹏程杨佩英秦鄂德
- 关键词:登革病毒
- 我国两株登革2型病毒5′和3′端非编码区序列测定及二级结构分析被引量:5
- 2001年
- 为测定我国两株临床症状、乳鼠神经毒力不同的登革 2型病毒流行株 5′和 3′端非编码区序列 (untranslated region,UTR) ,分析二级结构差异与毒力变化的关系 ,分别从 D2 - 0 4、D2 - 44株感染的 C6/ 36细胞及鼠脑中提取总 RNA.以该 RNA为模板 ,利用 RACE法 ,分别扩增了 D2 - 0 4、D2 -44株的 5′和 3′末端 c DNA片段 .将其分别与 p GEM- T载体连接得到重组质粒 ,测定上述 c DNA插入片段的序列 .用 RNAdraw软件预测 D2 - 0 4、D2 - 44株 5′和 3′端非编码区的二级结构 .D2 - 0 4、D2 -44株 5′端和 3′端非编码区分别有 96和 454个核苷酸 .其中 5′非编码区 59位 C(D2 - 0 4 )→T(D2 -44 ) ,使 D2 - 44二级结构稳定性下降 ;3′端非编码区有 1 5个核苷酸不同 ,其中 T(355)→ A,T(32 6)→ G引起了所在位置二级结构自由能变化 ,且分别位于两个保守序列区 (conserved sequence,CS)CS1、CS2 A.这些位点变化可能与毒力有关 .
- 赵卫宋海峰杨敬胡志君杨佩英秦鄂德于曼
- 关键词:登革2型病毒
- 我国登革2型病毒prM基因与甲病毒载体重组RNA的构建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将我国登革 2型病毒的prM(D2 prM)基因导入甲病毒载体 (pSfV) ,研究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介导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首先将扩增的病毒prM基因导入pSfV的Sp6启动子下游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SpeⅠ酶将pSfⅤ prM重组DNA线形化 ,再将其体外转录成 5′末端含帽子结构的重组RNA。然后通过电穿孔法将此重组RNA转染BHK 2 1/ 13细胞。采用X Gal原位染色和免疫荧光法对转染细胞的表达产物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碱基序列测定证明病毒的prM基因已插入到甲病毒载体中 ,而且其重组DNA的转录物经RNaseA消化证实为RNA。重组RNA的细胞转染率达 90 %以上。prM蛋白表达细胞约占 80 %。结论 由pSfV prMRNA转染哺乳动物细胞所产生的蛋白可与登革 2型病毒多克隆抗体起特异反应 ,证明体外转录的重组RNA含有登革 2型病毒特异序列。
- 于曼秦鄂德欧武段鸿元杨佩英
- 关键词:登革2型病毒
- 我国登革1型病毒广州株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对引起 1980年广州登革热流行的登革 1型病毒 (GZ/ 80 )株的基因组全序列进行测定 ,为进一步了解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从分子水平探讨登革病毒的传播和流行规律及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用广州登革热流行期间从患者血清中分离的GZ/ 80株病毒感染乳鼠 ,取鼠脑制备病毒RNA。对基因组编码区分段进行RT PCR扩增 ,非编码区采用RACE法进行cDNA扩增。然后将特异产物纯化后与pGEM Teasy载体连接 ,分别进行克隆测序。结果 :GZ/ 80株基因组全长 10 735nt,5′和 3′非编码区长度分别为 94nt和 4 65nt;基因组单一的读码框架长度为 10 176nt,编码 3392个氨基酸。与登革 1型病毒 160 0 7株、WestPac74株、新加坡S2 75 / 90株和FGA/ 89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4 % ,93% ,95 %和 91% ;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8.0 % ,97.9% ,97.9%和 97.1%。结论 :GZ/ 80株基因组大小及结构与已知的登革 1型病毒其他地区分离株一致。系统发生树分析显示 ,GZ/ 80株属于第Ⅱ基因型 ,与台湾 87株、88株和泰国 80株为同一基因型。
- 李晓萸耿丽卿苑锡同于曼胡志君赵卫赵月峨杨佩英秦鄂德
-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基因组
- 1999年新分离的登革病毒福建株基因组非编码区的结构特征
- 2001年
- 目的 :测定和分析我国登革 2型病毒福建株 (FJ 11)基因组非编码区 (NCR)序列 ,为探讨其结构特征与功能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 :从登革 2型病毒感染的C6/36细胞中提取总RNA ,采用RACE法扩增病毒基因组 5′和 3′端片段 ,分别将其克隆至pGEM T载体 ,挑取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 ;利用RNAdraw软件对非编码区二级结构进行预测。结果与结论 :我国登革 2型病毒FJ 11株基因组 5′和 3′非编码区长度分别为 96nt和 4 5 4nt,具有黄病毒共有的保守序列和二级结构。与登革 2型病毒美洲基因型比较显示 ,5′NCR第 69位核苷酸的改变对其二级结构有影响 ;3′NCR端约 70nt能形成相同的保守结构 ,而前 380nt呈现多处核苷酸的差异而导致两者预测的二级结构差别较大 。
- 胡志君赵卫于曼范宝昌耿丽卿赵月峨秦鄂德杨佩英
-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结构特征
- 登革2型PrM基因的重组病毒对不同型别登革病毒复制的阻断作用
- 2002年
- 观察登革 2型PrM基因的pSFV重组甲病毒抗该型病毒的作用 ,进一步探讨登革 2型PrM基因的这种重组病毒对其它 3个血清型登革病毒复制的阻断作用 .采用体外转录和电穿孔 ,分别将构建的含正、反义PrM基因的重组质粒DNA和辅助载体DNA转录成RNA ,然后将这两种RNA共转染BHK细胞 ,进而包装成重组病毒颗粒 .再将激活的重组病毒感染细胞 ,分别用不同型病毒进行攻击 .然后通过免疫荧光法 ,观察对登革病毒复制的阻断作用 .结果表明 ,含登革 2型PrM基因的重组病毒不仅可阻断登革 2型病毒的复制 ,同样具有抑制其他 3个型病毒复制的能力 ,且抗登革 1、4型病毒的复制作用强于抗登革 3型病毒的作用 .用 10 3 TCID50 剂量的登革病毒攻击 ,含反义PrM基因的重组病毒可完全阻断登革 1、3、4型病毒的复制 .但含正义PrM基因的重组病毒对登革 3型病毒的复制不能完全阻断 .
- 于曼秦鄂德陈水平赵月峨范宝昌段鸿元姜涛杨佩英胡志君
- 关键词:重组病毒登革病毒病毒复制阻断作用
- 我国登革2型病毒prM-E基因与SFV病毒载体重组RNA的构建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构建我国登革 2型病毒 4 3株prM E基因的甲病毒 (Semlikiforestvirus ,SFV)重组RNA ,为登革新型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首先将含有多种稀有限制酶位点的接头插入pSFV载体的多克隆位点 ,再把prM E基因克隆至该载体中。将获得的重组质粒DNA经体外转录后 ,通过电穿孔法将其转录的RNA产物导入宿主细胞 ,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prM E基因的表达。结果 :已获得含多种酶位点的pSFV病毒载体 ,并且所构建的含prM E基因的重组pSFV病毒RNA ,在宿主细胞中的表达产物可与登革 2型病毒特异抗体起反应。结论 :构建的含prM E基因的重组pSFV病毒RNA可表达我国登革 2型病毒株的特异蛋白。
- 陈水平秦鄂德于曼赵卫欧武杨佩英
-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重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