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0575)
- 作品数:15 被引量:52H指数:4
- 相关作者:杨扬陈规划张英才张琪李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国医师协会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创外科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腹腔镜切除和微波消融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瘤(CRLM)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在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间12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腹腔镜手术切除治疗的40例患者(腔镜组) ,42例接受微波消融治疗的肝脏转移瘤患者(微波组) ,对比44例行开放手术肝切除患者(开放组) ,比较3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为(120 ±3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00 ±120) ml;微波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5 ±20)min,出血量(100 ±25)ml,开放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05 ±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50 ±95) ml.微波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5).3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间的并发症差异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中发现对于可手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微波消融治疗与开放肝切除具有相同的疗效,而且恢复快,因此微创外科技术让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受益.
- 许世磊胡昆鹏黄河姚志成王庆亮杨培生刘波杨扬陈规划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肿瘤转移微波
- 加速康复外科优化重型肝炎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临床实践的专家共识被引量:12
- 2017年
- 为了更好地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理念用于优化重型肝炎的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达到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移植免疫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手术学组、广东省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专家制订了《加速康复外科优化重型肝炎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临床实践的专家共识》。该共识从ERAS优化重型肝炎肝移植术前、术中、术后治疗策略3个方面,总结各移植中心的临床经验,提出相应的专家共识,希望为临床优化重型肝炎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提供参考方案。
- 陈规划杨扬易述红罗刚健易慧敏
-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重症肝炎肝移植手术期间
- 大鼠脂肪供肝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 2016年
- 目的 建立一种模拟人脂肪供肝的大鼠模型,评估其行肝移植术后的效果.方法 通过高脂饲料饮食建立大鼠中重度脂肪肝模型,采用Lewis大鼠作为脂肪肝供体,36只Lewis大鼠,体重为40 -50 g,随机分为对照组、中度脂肪肝组和重度脂肪肝组,各12只.Brown Norway (BN)大鼠做为受体,利用改良的“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各组于术后1d均取4只大鼠,留取血清和肝脏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移植肝组织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观察各组其余的8只大鼠术后生存情况.3组大鼠计数资料的多重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大鼠生存分析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 经过6周和10周的高脂饲料喂养后,Lewis大鼠肝细胞的脂肪变程度分别达到中度和重度脂肪肝的水平.对照组、中度脂肪肝组和重度脂肪肝组肝移植术后1d的ALT分别为(614.5±70.6)、(1 177.5±150.9)、(1 476.5±211.5) U/L,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9,P<0.01).TBIL分别为(27.0±3.7)、(48.5±7.5)、(59.0±11.5) μmol/L,与对照组比较,中度和重度脂肪肝组TBIL水平明显升高,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7,P<0.01).肝组织MDA和TNF-α水平也观察到类似的结果.3组大鼠肝移植术后1周的生存率分别为87.5% (7/8)、37.5%(3/8)和12.5% (1/8).结论 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可较好地模拟人脂肪肝的发展过程,为临床脂肪供肝肝移植提供一种较好的动物研究模型.
- 张英才唐晖许世磊程锦涛姚嘉曾凯宁张琪杨扬陈规划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移植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肝脏再生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cMSC-Ex)对小鼠大部分肝切除后肝脏再生和肝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大部分肝切除模型,比较hucMSC-Ex处理组(n=15)和对照组(n=15)术后24、48、72 h剩余肝重体重比、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获取肝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脏再生。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hucMSC-Ex在体外对人L02肝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采用超速离心方法从hucMSCs条件培养基中成功分离出外泌体,Nasosight颗粒跟踪分析仪和透射电镜分析其直径范围在50~150 nm,最大分布峰值为137 nm;Western blot检测到hucMSC-Ex中CD63、CD9及HSP90α等标志蛋白的阳性表达。术后48、72 h后hucMSC-Ex处理组剩余肝重体重比较对照组增高[(3.06±0.44)%比(2.67±0.23)%、(3.18±0.29)%比(2.75±0.24)%,P=0.047、0.013],术后24、48 h处理组比对照组的ALT[(165.0±29.7)比(1 596.0±711.9) U/L、(49.5±18.7)比(124.0±39.7) U/L]、AST[(285.0±31.1)比(3 030.0±1249.0) U/L、(126.3±29.6)比(198.3±37.3) U/L]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14、0.011、0.030);术后24 h处理组的LDH较对照组下降[(457.0±41.0)比(4 605.0±2 941.0) U/L,P=0.033]。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肝组织HE染色脂肪变性、肝细胞肿胀以及坏死较少,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的细胞增加。体外实验CCK-8检测100 μg/ml处理组的吸光度值比对照组显著增加(1.198±0.087比0.970±0.032,P=0.006)。
结论hucMSC-Ex可以加快肝切除术后肝脏再生及肝功能的恢复,促进肝细胞增殖。
- 陈良冯啸袁泽南彭延文张琪杨扬张英才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肝脏再生肝切除
- 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在肝移植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5年
- 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在肝移植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论述了目前常见免疫诱导抗体及其在肝移植中的应用情况,指出了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减少激素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如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用量,从而有效降低感染发生、保护肾功能以及阻止急性排斥反应,最终改善移植受者的预后。关于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对肝炎和肝癌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索。
- 杨扬邓宜南
- 关键词:肝移植免疫诱导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管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管炎(ITBL)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12例肝移植术后ITBL患者,每例患者通过外周静脉输注6次MSC(1.0×10^6/kg)。从第1次MSC输注开始,所有患者随访至少随访48周。观察与MSC输注相关的短期和长期不良事件。通过肝功能等检测,评估MSC治疗ITBL的初步效果。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数据的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结果随访到2015年3月截至,平均随访时间为(20.1±4.2)个月。除1例出现自限性发热(37.6℃)外,未发现与MSC相关的不良事件,无患者死亡和移植物丢失。与治疗前基线比较,12例患者总胆红素在20周评估时有7例(5813%)好转,3例稳定(25.0%)和2例(16.7%)恶化;在48周评估时有7例(58_3%)好转,2例(16.7%)稳定和3例(25.0%)恶化(F=2.917,P=0.068)。结论MSC在肝移植患者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初步结果提示其对ITBL患者具有较好的短期治疗效果,有望成为治疗ITBL新的治疗手段。
- 张英才曾凯宁傅斌生张彤汪国营陈良刘畅彭延文姜楠易述红张剑汪根树李华张琪杨扬陈规划陈规划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脐带胆管炎肝移植
- 调节性T细胞体外诱导及其在器官移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器官移植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终末期疾病、挽救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仍是器官移植的主要术后并发症,影响受者长期存活。虽然免疫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些药物长期应用会使受者处于免疫低下状态,进而发生感染、肿瘤及其他并发症。
- 覃伟杨扬
-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器官移植免疫耐受体外诱导
- 肝移植治疗Caroli病合并原发性肝癌一例体会被引量:2
- 2014年
- 患者男,32岁。既往有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史10余年。因反复腹痛4年,加重伴腹胀10 d入院。患者4年前因反复腹痛于外院诊断为“肝内胆管扩张症、胆管结石”,予保守治疗后好转。10 d前患者腹痛加重并出现腹胀,上腹部持续性疼痛,无发热、恶心等不适。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结膜无苍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膨隆,未见胃肠蠕动波,全腹软,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肿大胆囊,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肝功能基本正常,AFP 4.88μg/L。超声检查示腹腔大量积液;腹部CT示肝Ⅲ段原发性肝癌(肝癌),肝内胆管扩张并肝内胆管多发结石,胆源性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症(图1)。入院诊断: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Caroli病),肝癌,胆源性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症。
- 唐晖傅斌生陈规划
- 关键词:CAROLI病原发性肝癌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反复腹痛腹腔大量积液
- 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动脉痉挛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观察酚妥拉明预处理对H-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10)、缺血再灌注组(Control组,n=20)和酚妥拉明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PHT组,n=20).3组在再灌注30 min(n=10)和再灌注90 min(n=10)分别行超声检查,然后分别取门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及第一肝门部肝组织病理标本.结果 通过超声学检测,Sham组、Control组再灌注30 min及90 min、PHT组再灌注30 min及90 min时肝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分别为0.50 ±0.09、0.65 ±0.09、0.50 ±0.08、0.54±0.09、0.54 ±0.05.通过软件计算所得反映肝脏整体微循环状态的曲线下面积(AUG)分别为1 846.81±376.78、939.94±452.18、1 502.24±382.39、1 709.80 ±214.36、1 848.02±374.39.Control组再灌注30 min与其他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PHT组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trol组再灌注30 min时比较,PHT组再灌注30 min时血清ALT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1041.5±174.0)、(816.3 ±117.8)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trol组再灌注30 min时肝动脉管径缩小,管壁凹陷,而其余组肝动脉管径均无明显变化,管壁亦无凹陷.结论 H-IRI过程中,肝动脉存在短暂的一过性痉挛缩窄现象,可导致肝脏再灌注后继续缺血,加重肝脏损伤.而酚妥拉明可缓解肝动脉痉挛,增加肝脏血流灌注,部分改善肝脏微循环,对肝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 唐晖张英才曲恩泽姚嘉叶林森曾凯宁李浩辉张琪杨扬陈规划
- 关键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痉挛酚妥拉明
-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断流术和分流术对肝移植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断流术及分流术对其行肝移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18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史的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肝移植前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9例设为断流术组,行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5例设为分流术组,其余无断流或分流手术史的1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者在肝移植术前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个月门静脉吻合口最大血流速度(V_(max))、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3年存活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断流术组受者术前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断流术组、分流术组的肝移植手术时间均明显增加(均为P<0.05),断流术组术后1个月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断流术组、分流术组的3年存活率明显降低(均为P<0.05)。3组受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个月门静脉吻合口V_(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既往接受的断流术或分流术不会给后续的肝移植造成严重的困难或风险。
- 孟炜赵辉张彤傅斌生汪国营易述红许赤汪根树李华杨扬陈规划
- 关键词:肝移植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分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