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CS09-07)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2
相关作者:效存德窦挺峰陈茹秦大河李向应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湍流通量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气溶胶
  • 1篇温室气体
  • 1篇涡动
  • 1篇涡动相关法
  • 1篇南半球
  • 1篇南极冰
  • 1篇南极冰盖
  • 1篇南极中山站
  • 1篇近地
  • 1篇近地层
  • 1篇近地层湍流
  • 1篇莱尔
  • 1篇环流
  • 1篇极冰
  • 1篇降水
  • 1篇降水异常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效存德
  • 2篇窦挺峰
  • 1篇李向应
  • 1篇秦大河
  • 1篇陈茹
  • 1篇马永锋
  • 1篇卞林根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极地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南极中山站至Dome A考察断面近地层湍流参数特征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南极中山站至Dome A考察断面上3个自动气象站2005~2007年的观测资料和2008年夏季在中山站附近冰盖获取的湍流观测资料,应用空气动力学方法和涡动相关法计算分析了中山站至Dome A断面上近地层各种湍流参数(感热通量,潜热通量,湍流温度、湿度和速度尺度,地表粗糙度,大气稳定度及动量输送系数)的季节变化、日变化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感热和潜热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夏季日变化特征.夏季,近地层大气向雪冰表面输送的感热通量由沿岸中山站的-4.2 W/m^2降至高原缓坡区EAGLE的-0.3 W/m^2,至内陆高原Dome A则已转变为由雪冰表面向大气输送感热,约5.5 w/m^2;潜热通量由沿岸的16.8 W/m^2向内陆高原快速减小至Dome A的1.2 W/m^2;地表粗糙度、动量输送系数和地表摩擦速度均由冰盖陡坡区(强下降风区)向沿岸和内陆高原快速减小,最小值出现在Dome A,这与风速的变化特征相一致,表明南极内陆冰盖的地表动力学参数与风速密切相关.该结果对改进气候模式中南极地区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马永锋卞林根效存德窦挺峰
关键词:南极冰盖湍流通量涡动相关法
南半球降水对南极海冰涛动异常的响应被引量:1
2013年
运用NCAR/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结合气候学诊断方法,分析了南极海冰涛动异常对南半球降水的影响,并对可能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南半球中纬度降水对海冰涛动异常的响应较为显著,且异常响应的空间分布与海冰涛动类似,分别在南美洲大陆以东大西洋和以西太平洋的广阔海域上存在两个正负值中心。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海冰涛动异常可以通过改变地表热通量,影响对流层中层大气,进而驱动费莱尔环流的上升支,加强或减弱费莱尔环流的强度,最终对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降水分布产生影响。在阿蒙森/别林斯高晋海外围海冰异常偏少的海域,向上的热通量增加,局地加热会使得费莱尔环流的上升支异常偏强,费莱尔环流的经向输送增强,对应其在中低纬的下沉支也偏强,局地下沉气流异常偏强则会抑制降水的生成,导致降水异常偏少。在威德尔海外围海冰异常偏多的海域,经向环流和降水的响应几乎相反,但因受西南极半岛和南美洲陆面作用的影响,对应经度带费莱尔环流对海冰异常的响应较弱。
窦挺峰效存德
关键词:降水异常
近期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被引量:17
2011年
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上的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IPCC-AR4以来的全球气候及其影响如何变化更为引人瞩目.本文综述了近年在Science和Nature等国际杂志上刊登的涉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如辐射强迫、温室气体、气溶胶、海水和海平面、温度和降水、南北极地区等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对全球变化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以及即将发布的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向应秦大河效存德陈茹
关键词:气溶胶温室气体海平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