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1802)

作品数:15 被引量:189H指数:7
相关作者:王玉杰成晨王云琦储小院齐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土壤
  • 5篇水源涵养
  • 4篇水源涵养林
  • 4篇径流
  • 3篇植被
  • 3篇植被类型
  • 3篇三峡库区
  • 3篇林地
  • 3篇林分
  • 3篇库区
  • 3篇降雨
  • 2篇地表径流
  • 2篇有机碳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重庆北部
  • 2篇楠竹
  • 2篇楠竹林
  • 2篇林地土壤
  • 2篇不同时间尺度

机构

  • 15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15篇王玉杰
  • 6篇成晨
  • 5篇王云琦
  • 5篇储小院
  • 5篇齐娜
  • 4篇刘楠
  • 4篇赵洋毅
  • 3篇李香云
  • 3篇申彦科
  • 2篇李耀明
  • 2篇赵占军
  • 1篇刘敏
  • 1篇朱金兆
  • 1篇吴得荣
  • 1篇王毅力
  • 1篇张心平
  • 1篇潘玉娟
  • 1篇杨小梅
  • 1篇雷声坤
  • 1篇杨晓梅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年份

  • 5篇2010
  • 9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及效应被引量:8
2010年
对三峡库区典型林分林地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特征及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结构和土壤养分效应进行研究,以期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结果表明:SOC含量表现为表层(A层)土壤(12.06~45.18g/kg)明显大于下层土壤,大一个数量级。从土壤表层到底层,SOC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由相同立地条件的灌木林改造而来的农地土壤(改造年限8a)各层土壤SOC含量都有所降低,土壤表层SOC含量降低了10%,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降到为灌木林地的66%。三峡库区SOC含量与土壤物理性质直接相关,SOC含量与土壤容重和土壤毛管孔隙度存在最为明显的线性关系(R2=0.83,0.83,n=19,p<0.01)。土壤有机碳直接参与了土团聚体的形成,SOC含量与土壤团聚度和土壤团聚状况均有较好的相关关系(R2=0.62,0.76,n=19,p<0.01)。各林地土壤中氮元素含量最高,速效氮含量约为速效磷的6倍,为速效钾的2.5倍。SOC与土壤主要营养元素(N,P,K)关系中,对N元素作用最明显,特别是速效氮(R2=0.66,n=19,p<0.01),对磷的矿化起主要作用,与钾元素关系不明显。土壤有机碳是决定N和P矿化的主导因子,从土壤表层到底层C/N比值呈下降趋势,C/P值约为C/N值的6倍。阳离子交换量(CEC)与土壤团聚度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R2=0.49,n=19,p<0.01)。SOC对CEC的作用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结构而实现。
王云琦王玉杰
关键词:三峡库区物理性质
渝北水源区水源涵养林构建模式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被引量:70
2010年
土壤渗透性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作用重要指标之一,其受制于许多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影响,与植被类型、土壤结构、土壤种类和降雨强度等关系密切。为探讨不同构建模式水源涵养林对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以裸地为对照,以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平均渗透速率和渗透总量表征土壤渗透性,对重庆北部水源区8种不同构建模式的水源涵养林地的土壤渗透性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式水源林地和同一模式林地不同层次土壤渗透性能存在较大差异,各林地土壤渗透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母质层土壤渗透性受林分类型和林分结构等外界条件的干扰较小,差异不显著;8种林地土壤渗透性均好于裸地,各林地土壤渗透性能大小依次为:广东山胡椒×杉木混交林>马尾松×柳杉混交林(火烧迹地)>四川大头茶×四川山矾混交林>毛竹×四川山矾×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广东山胡椒混交林>马尾松×四川大头茶混交林>广东山胡椒×四川杨桐混交林>毛竹纯林>裸地,根据土壤渗透能力可将8种模式林分类型分为4类:第1类,广东山胡椒×杉木混交林和马尾松×柳杉混交林,土壤渗透性最好;第2类,四川大头茶×四川山矾混交林,土壤渗透能力较好;第3类,毛竹×四川山矾×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广东山胡椒混交林、广东山胡椒×四川杨桐混交林、马尾松×四川大头茶混交林,土壤渗透性好;第4类,毛竹林和裸露地,土壤渗透性最差。以广东山胡椒和杉木混交的林分模式的土壤渗透性最好,毛竹纯林地最差,毛竹纯林对提高土壤渗透性作用较差,营林时适当增加毛竹林中其他树种的混交比例可增强林地土壤渗透性能。通用经验方程对各林分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比较适用于描述本研究区域水源涵养林地土壤入渗特征的模型,Kostiakov方程拟合效果次之,Horton方程最
赵洋毅王玉杰王云琦赵占军吴云陈林
关键词:重庆北部水源涵养林土壤渗透性土壤理化性质
渝北不同模式水源涵养林植物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特征的关系被引量:26
2009年
以重庆缙云山8种不同构建模式的水源涵养林及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用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以及用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12个指标表征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养分特征,分析了8种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土壤特征及二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以广东山胡椒(Lindera kwangtungensis)×杉木(Cunninghamia anceolata)混交林最高。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广东山胡椒混交林次之,马尾松×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混交林和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纯林最低。各模式林地土壤特征差异显著,以毛竹纯林土壤质量最差。在该地区针阔混交林对提高物种多样性和改良土壤作用显著,针叶林及纯林则较差。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特征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模式水源林群落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特征因子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与土壤物理性状特征关系不显著,与养分特征关系显著。全N与全K与四个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速效P呈显著的正相关,特别是有机质和全N两因子与物种多样性关系最密切。
赵洋毅王玉杰王云琦赵占军刘楠陈林
关键词:水源涵养林物种多样性土壤特征
重庆缙云山水源涵养林地土壤水文效应被引量:19
2010年
土壤层是水源涵养林水文效应的第三活动层,对林分的水文效应起重要作用。以重庆缙云山不同配置模式水源涵养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分中具有代表性的马尾松×广东山胡椒混交林、四川大头茶×四川山矾混交林、毛竹×四川山矾×马尾松混交林、广东山胡椒×杉木混交林、马尾松×柳杉混交林对土壤水文生态效应的影响,以缙云山广泛分布的毛竹纯林作为参照。结果表明:总体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呈增加的趋势,而孔隙度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各林分中以广东山胡椒×杉木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最小、孔隙度最大、最大持水量最大、渗透性能最好,马尾松×柳杉混交林次之,毛竹纯林最差。
刘敏王玉杰赵洋毅吴得荣刘楠雷声坤
关键词:水源涵养林土壤容重孔隙度水文效应
重庆市缙云山不同林分对坡面产流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针对三峡库区理水调洪型植被的建设问题,在三峡库区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混交林、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丛)建立坡面径流小区,对天然降雨过程和由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地表径流量的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楠竹林、阔叶林、混交林和灌木丛,分别是3.094,1.972,1.751和1.170mm。混交林、阔叶林和灌木林的林地地表径流量,均小于楠竹林的地表径流量,且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林分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与降雨强度关系不显著。在同一降雨条件下,不同林分地表径流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且均是楠竹林地表径流量最大。因此,重庆缙云山不同林分中,灌木丛理水调洪功能最强,楠竹林理水调洪功能最差。
申彦科王玉杰齐娜杨小梅李耀明成晨
关键词:植被类型地表径流
重庆缙云山不同林分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对重庆市缙云山中马尾松+四川大头茶混交林(MDH)、四川大头茶+山矾混交林(DSH)、马尾松+广东山胡椒混交林(MKZH)、广东山胡椒+杉木混交林(GSZH)、马尾松火烧迹地(MJD)和楠竹+山矾+马尾松混交林(NMH)水源涵养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种林分的地上部分持水总量顺序为DSH(73.871t/hm2)>NMH(71.136t/hm2)>MDH(58.103t/hm2)>MKZH(57.430t/hm2)>GSZH(30.677t/hm2)>MJD(19.010t/hm2);各种林分的枯落物实际拦蓄效应排序为NMH>DSH>MKZH>GSZH>MDH>MJD;非毛管持水量顺序为:NMH(204.300mm)>MJD(168.909mm)>MKZH(145.598mm)>GSZH(137.547mm)>MDH(48.919mm)>DSH(43.096mm);各林分涵养水源能力顺序为NMH(211.4mm)>MJD(170.8mm)>MKZH(151.2mm)>GSZH(140.6mm)>MDH(54.6mm)>DSH(50.2mm);各林分涵养水源能力排序为NMH(0.864)>MKZH(0.767)>DSH(0.744)>MDH(0.613)>GSZH(0.512)>MJD(0.477)。
成晨王玉杰潘玉娟储小院齐娜申彦科
关键词:林冠截留枯落物持水土壤蓄水水源涵养
重庆缙云山楠竹林地不同时间尺度降雨量再分配规律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楠竹林是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的一种典型植被类型,通过对楠竹林地设置的径流小区2002-2007年水文观测资料研究,定性和定量揭示了该植被类型降雨-径流过程特征的变化规律,并得出降雨过程中,林冠截留、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土壤、枯落物等影响因子对降雨量的分配情况。研究证明,(1)2002-2007年,楠竹林的降雨的年际分布比较稳定;降雨量比较集中出现4-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2%,峰值出现在7月。(2)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与降雨保持密切的响应关系,在对降雨量的分配中,地表径流占30.7%,地下径流占15.2%。(3)楠竹林地的土壤最大分配降雨量为19 mm,枯落物最大分配降雨量为4.6 mm,林冠截留分配降雨量13.2%。本研究旨在为长江流域森林生态水文研究中树种选择、植被建设提供参考与数据支持。
李香云王玉杰朱金兆
关键词:楠竹林降雨
楠竹林地不同时间尺度降雨径流过程及趋势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楠竹林是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的一种典型植被类型,为揭示该植被类型对降雨径流过程的影响,对设置在重庆缙云山楠竹林地的径流小区2002—2007年的水文观测资料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①2002—2007年,楠竹林的降雨年际分布比较稳定;一年中降雨量比较集中出现在4—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2%,峰值出现在7月份。②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与降雨保持密切的响应关系,在对降雨量的分配中,地表径流占30.7%,地下径流占15.2%。③楠竹林地的径流未来呈减少趋势。
李香云王玉杰
关键词:楠竹林降雨径流过程
缙云山楠竹林地的降雨径流过程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应用在重庆缙云山典型植被类型楠竹林地设置的径流观测小区所收集的2002~2007年降雨及径流的观测资料,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揭示了缙云山楠竹林地的降雨径流过程特征,采用分形维数和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影响因子的范围以及影响程度进行了排序。研究发现,(1)2002~2007年,缙云山楠竹林地区降雨的年际分布比较稳定;其降雨量较集中出现于4~9月,此期占全年降雨量的72%,而降雨量的峰值出现在7月。(2)缙云山楠竹林地的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与降雨保持密切的响应关系,对降雨量的分配为,地表径流占30.7%,地下径流占15.2%。(3)缙云山楠竹林地降雨径流过程的影响因子为6个。其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序为林分的高度、生物多样性组成、降雨(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厚度)、林冠截留量、土壤孔隙度。
李香云王玉杰
关键词:降雨径流
重庆北部水源区水源涵养林构建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为探讨不同模式水源涵养林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以便从营林的角度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土壤,以最大限度保持土壤肥力和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提高水源涵养林对重庆市水源区的水源涵养效益。对重庆北部水源区6种不同构建模式的水源涵养林地土壤有机质、活性酸(pH)、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进行了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构建模式对土壤养分特征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各模式林地土壤养分特征差异显著,不同层次土壤有机质含量、pH、CEC、全P、全N、速效P、速效N、速效K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不同层次土壤全K含量间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CEC、全P、全N随土壤深度按照幂函数递减,土壤速效P、速效N、速效K深度按照指数函数递减,土壤活性酸(pH)与土壤层次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土壤肥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广东山胡椒×杉木混交林地>马尾松火烧迹地>楠竹×四川山矾×马尾松混交林地>马尾松×广东山胡椒混交林地>楠竹纯林>四川大头茶×四川山矾混交林地。广东山胡椒×杉木混交组合模式对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状况具有明显效果。
赵洋毅王玉杰王云琦成晨储小院刘楠吴云陈林
关键词:重庆北部水源涵养林土壤养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