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244041)
- 作品数:36 被引量:499H指数:13
- 相关作者:郭坚华刘贤进周明国余向阳李健强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禾谷镰孢菌γ- 微管蛋白基因克隆及其与多菌灵抗药性关系分析被引量:8
- 2005年
- 根据禾谷镰孢菌参考菌株NRR[31084(PH-1)的γ-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5对引物,采用:PCR方法从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多菌灵(MBC)的敏感菌株、室内诱导及田间多菌灵抗药性菌株中分段扩增测序,获得了γ-微管蛋白基因全序列。该基因全长1868bp,含有5个内元,编码一含493aa的多肽;与PH-1的γ-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99%,存在10个差异核苷酸,与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100%;与其它7种真菌的γ-微管蛋白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31%-72%。中国的2个敏感菌株和4个抗药菌株的γ-微管蛋白基因序列完全相同,认为多菌灵抗药性与该微管蛋白变异无关。
- 陈长军王建新周明国
- 关键词:禾谷镰孢菌多菌灵抗药性
- Cry1 Ac基因载体构建及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杀虫活性表达被引量:3
- 2005年
- 根据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HD_73基因Cry1Ac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木糖诱导型启动子PxylR序列,分别设计2对特异引物Cry1AcFR和PxyFR,扩增获得了完整的启动子PxylR和Cry1Ac基因序列,进一步以上述产物混合物为模板,以PxyFCry1AcR作引物进行重迭PCR,获得了载体PxylR_Cry1Ac,经SphⅠ和BamHⅠ完全酶切后,将PxylR_Cry1Ac插入大肠杆菌_苏云金芽孢杆菌穿梭载体pHT315,重组表达质粒pCry1Ac315转化枯草芽孢杆菌感受态细胞。工程菌株质粒酶切电泳分析、SDS_PAGE电泳分析和杀虫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证实了Cry1Ac基因的导入及其在枯草芽孢杆菌JAAS01D中的有效表达。
- 刘济宁刘贤进余向阳彭正强
- 关键词:苏云金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CRY1AC基因杀虫活性
- 中国历代种子保健沿革被引量:11
- 2003年
- 种子是首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种子的健康与品质的优良自古就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是农业古国 ,农业劳动生产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子保健经验。笔者以历史时序为线索 ,对中国历代种子保健方面的主要技术与经验做了整理 ,综述中国古代种子保健方法的沿革 ,尤其是对早在公元前 1世纪就已出现的种子包衣技术的雏形溲种法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并简要评价了古代种子保健技术对当前种子科学的借鉴意义。
- 龚月娟李健强靳乐山龚月萍
- 关键词:种子包衣技术种子处理
- 禾谷镰孢菌α-微管蛋白基因克隆及其与多菌灵抗药性关系分析被引量:11
- 2005年
- 根据禾谷镰孢菌参考菌株NRRL310 84 (PH 1)的α- 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 4对引物 ,采用PCR方法克隆并测序了禾谷镰孢菌 (Fusariumgraminearum)对多菌灵 (MBC)不同敏感性表型的 6个中国菌株的α 微管蛋白基因全序列。DNA序列对照表明中国的 3个敏感菌株和 3个抗药菌株的α- 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没有差异 ,多菌灵抗药性与α- 微管蛋白无关。该基因全长 1718bp ,含有 6个内元 ,编码 4 4 9aa ;与NRRL310 84的α- 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99% ,存在 5个差异核苷酸 ,与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9 78% ;与其他 6种真菌α- 微管蛋白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37%~ 86 %。
- 陈长军李俊祁之秋王建新周明国
- 关键词:禾谷镰孢菌多菌灵抗药性
- 嗜几丁质类芽孢杆菌菌株CH11几丁质酶特性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对嗜几丁质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chitinolyticus)菌株CH1l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几丁质酶的种类及活力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分泌几丁质内切酶,其活力在前48h内几乎为零,然后逐渐升高并且大约在96h达到最大值。通过对酶初提液的层析分离到该种几丁质内切酶,蛋白质电泳显示该酶的分子量约为20kDa。温度和pH值对该酶影响的试验表明,该酶在偏酸性和40~50℃之间活性较高。
- 蒋志强徐刘平郭坚华
- 关键词:几丁质内切酶PH值芽孢杆菌
- 几种植物源农药对蚜虫的生物活性测定被引量:23
- 2008年
- 分别采用浸叶法和浸渍法测定了苦参碱和印楝素对瓜蚜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两药剂对瓜蚜有较好的毒杀作用,其毒力均明显高于对照药剂吡虫啉,苦参碱的毒力又显著高于印楝素(相同测定方法);苦参碱为正温度效应的杀虫剂,印楝素则为存在一定负温度效应的杀虫剂;测定了7.15%银杏酚(分别为80℃和100℃乙醇提取物)对桃蚜的生物活性,发现其对桃蚜有一定的触杀、拒食和内吸作用,LC50(AFC50)值分别为1 877和2 1324、675和3 027、1 838和2 835(96 h)a.i.mg/L,较常规杀虫剂毒力低。
- 徐建陶高聪芬孙定炜沈晋良周威君谢建伟彭震
- 关键词: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印楝素蚜虫生物活性
- 枯草芽孢杆菌AR11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被引量:67
- 2005年
- 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us)AR11菌株处理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的二龄幼虫(J2)和卵,以评价生防菌AR11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处理12、24、36和48h后,5倍稀释菌液(AR115)对J2的活性抑制率分别比对照(清水)高55.7%、59.5%、58.0%和47.5%;用10倍稀释菌液(AR1110)和5倍稀释上清液(SAR115)处理卵8d后,卵孵化率分别比对照高29.1%和29.7%。用不同浓度的AR11菌液进行温室盆钵实验,结果显示:8周后根系上的根结和卵块数明显减少,其中以10倍稀释菌液处理组减少最为明显,分别比对照少68.2%和75.0%;同时番茄的冠重比对照组高25.6%。上述结果表明:AR11菌株对番茄根部根结和卵块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抑制二龄幼虫的活性,但对雌虫产卵能力没有影响;低浓度的菌悬液和上清液对卵的孵化有促进作用;此外,该菌株还对番茄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 丁国春付鹏李红梅郭坚华
-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生物防治南方根结线虫
- 一株葡糖杆菌胞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组成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葡糖杆菌属菌株JS1(Gluconobactersp.)所产胞外多糖(EPS)经乙醇沉淀、Sevage法脱蛋白、透析、冷冻干燥等方法分离和纯化后得到精制多糖。该多糖呈现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0.2g·L-1的添加量就可显著抑制饱和脂质的氧化,至第9天抑制率可达93.7%,效果优于柠檬酸对照处理(87.7%);对·OH有良好的清除能力,效果与维生素C对照相当,1.0g·L-1的添加量对·OH的清除率可达87.12%。通过柱层析法对精制多糖进一步分离得到P1、P2两个单一组分,并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其纯度。通过气相色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确定,P1由阿拉伯糖、木糖和半乳糖组成,三者的含量比为1.83∶0.36∶1.00,含α型和β型糖苷键,以β型为主;P2由鼠李糖和甘露糖组成,两者含量比为1.49∶1.00,仅含β型糖苷键。
- 郭丹钊黄为一
- 关键词:胞外多糖抗氧化活性
- 细菌P-FS08的鉴定及其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被引量:34
- 2005年
- 从油菜茎秆内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菌核上分离得到拮抗菌P FS08,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该细菌的16SrDNA部分序列的进化树分析,鉴定其为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经平皿测试表明,多粘芽孢杆菌P FS08菌株及其无菌滤液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alternata)、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 rum)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P FS08培养液通过70%硫酸铵沉淀得到具有拮抗活性的蛋白粗提液,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蛋白酶K和胃蛋白酶均不敏感;能够使小麦赤霉病菌菌丝断裂,原生质浓缩。
- 石志琦胡梁斌于淑池徐朗莱范永坚
- 关键词:细菌鉴定多粘芽孢杆菌RDNA病原真菌拮抗作用
- 桃蚜与其内共生菌Buchnera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为进一步明确桃蚜与其内共生菌Buchnera之间系统进化关系,参照前人研究蚜虫系统进化所用的COⅠ/COⅡ、12S/16S rRNA、EF-1 alpha的3对引物,对桃蚜的COⅠ/COⅡ、12S/16S rRNA、EF-1 alpha基因进行了扩增,并构建了桃蚜COⅠ/COⅡ、12S/16S rRNA、EF-1 alph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通过分析发现,桃蚜的COⅠ/COⅡ、12S/16SrRNA基因序列均与已知的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Kurdj))的相应基因序列最近,而桃蚜与麦双尾蚜的EF-1 alpha基因序列则处于相邻的分支。综合我们以前的研究分析桃蚜及其内共生菌Buchnera的系统进化关系,发现桃蚜与其内共生菌是协同进化的。
- 吴玉新张春玲洪晓月
- 关键词:桃蚜RRNA基因BUCHN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