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2JZ007)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2JZ007)
-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建科朱红杰姚秋霞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汉水流域戏曲中的三国戏被引量:6
- 2016年
- 三国戏的研究成为三国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既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元明杂剧和传奇,对地方戏的研究较为薄弱。汉水流域是三国文化和三国故事形成和传播的重要地理空间,产生和流传着大量的三国戏。学界尚未有论著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流经陕、豫、鄂的汉水流域剧种众多,三国戏主要出现在汉剧、湖北越调、汉调二黄、汉调桄桄等剧种之中,现存剧目和剧本90余种。剧作主要由小说《三国演义》故事改编而成,亦有改编自元明杂剧、明清传奇和民间传说的戏曲剧目。戏剧活动一方面扩大了"三国"故事的传播和互动,另一方面重写中融入了地域和时代的特色。
- 王建科
- 关键词:汉水流域三国戏河南梆子汉调桄桄汉调二黄
- 论《香囊怨》中刘盼春的精神困境与生存悲剧
- 2013年
- 《香囊怨》作为朱有燉情爱题材类的杂剧中最有影响的剧作,其主题思想一直被学者关注与探讨,而其中刘盼春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命运令人深思。她的悲剧不是作品表层展现给读者的——为了守节以及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观念造成的。她的死亡与悲剧的命运,更主要的原因是她想做一个正常人而不得的精神困境:脱离风尘之地而不得,与自己爱人相守亦不能,忠守爱情亦不可。剧作展示了刘盼春想要做一个正常人而不能的生存悲剧。
- 朱红杰
- 论“汉调桄桄”对“包公戏”的传承与发展
- 2017年
- "汉调桄桄"是明清以来流行于汉水流域的地方戏,它在思想内涵上体现出与中国传统戏曲共有的文化精髓,在演出风格上则继承、创新,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汉调桄桄"传统剧目中的"包公戏"相对于元明清时期的"包公戏"而言,更多继承了元代"包公戏"的叙事艺术。同时,在汉水流域的生态环境及地域文化影响下,又有所改变、创新,包公形象更多的作用是用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剧作也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戏曲语言在以往"包公戏",尤其是元代"包公戏""俗"的特点上更加民间化、地域化,从而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及地域特征,可以说是对元明以来"包公戏"的传承与延伸。
- 姚秋霞
- 关键词:汉水流域汉调桄桄包公戏传承
- 论汉水流域的水浒戏及其传播特点被引量:2
- 2015年
- 随着《水浒传》小说和"水浒"杂剧、传奇的传播,地方戏中亦出现了许多演叙梁山好汉的水浒戏。地处陕西、湖北、河南的汉水流域剧种众多,水浒戏主要出现在汉调桄桄、汉调二黄、湖北越调、汉剧等剧种之中。现存剧目和剧种60多种,大多为散出戏(折子戏),汉水流域水浒戏的故事渊源主要有两方面。宋江、武松、李逵、林冲、杨雄、石秀、时迁等"英雄"人物,潘金莲、阎婆惜、王婆、孙二娘等女性人物,均是戏场上为人熟知的人物形象。水浒戏一方面扩大了"水浒"故事的传播和互动,另一方面重写中融入了地域和时代的特色。
- 王建科
- 关键词:汉水流域水浒戏汉调桄桄汉调二黄汉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