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08154)

作品数:13 被引量:68H指数:6
相关作者:李大鹏黄勇范成新袁砚李勇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科技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底泥
  • 5篇
  • 4篇营养化
  • 4篇生物有效
  • 4篇磷形态
  • 4篇富营养化
  • 3篇生物有效磷
  • 3篇水体
  • 3篇沉积物
  • 2篇再悬浮
  • 2篇污泥
  • 2篇磷吸附
  • 2篇河道
  • 2篇河道底泥
  • 2篇BIOAVA...
  • 1篇底泥再悬浮
  • 1篇动频率
  • 1篇悬浮沉积物
  • 1篇悬浮物
  • 1篇厌氧

机构

  • 11篇苏州科技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1篇李大鹏
  • 9篇黄勇
  • 3篇范成新
  • 3篇袁砚
  • 2篇李勇
  • 1篇徐乐中
  • 1篇李新
  • 1篇张维佳
  • 1篇费忠民
  • 1篇张静
  • 1篇李建金
  • 1篇朱亚琴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2篇Journa...
  • 2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科技

年份

  • 2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重污染河道底泥对外源磷的吸附和固定机制被引量:19
2011年
以重污染河道底泥和上覆水为材料,研究了周期性加入外源磷条件下,间歇扰动对底泥吸附和固定外源磷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扰动状态下,39d内底泥对外源磷的累积吸附量达到363.4 mg.kg-1,远高于静态试验(213.2 mg.kg-1).内源磷形态分析表明,扰动状态下底泥吸附的外源磷中超过61%被结合到铁铝结合态磷(Fe/Al-P)中,而静态试验则上升为83%.考虑到Fe/Al-P的生物有效性,结合到非闭蓄态铁铝结合态磷中的外源磷分别占40.6%(扰动试验)和59.5%(静态试验).另外,扰动状态下,超过23%的底泥吸附的外源磷结合到钙结合态磷(HCl-P),而静态试验中HCl-P基本保持不变.底泥吸附外源磷后,2种底泥磷最大吸附容量(Smax)均有所降低,而扰动后底泥的磷平衡浓度(EPC0)、磷饱和度P(%)的增加幅度明显低于静态试验底泥.因此推测,底泥扰动不仅可以加快底泥对磷的吸附,而且提高了内源磷持留能力.
李大鹏黄勇袁砚范成新
关键词:底泥磷形态
底泥再悬浮对磷的吸收和固定作用研究
2011年
研究了周期性加入外源磷的情况下,底泥再悬浮对上覆水中磷的吸收和固定效果。结果表明,底泥再悬浮可以促进上覆水中磷向底泥迁移。36 d内共吸收17.5 mg磷(以DIP计),远高于底泥静止状态下磷的吸收量。底泥吸收外源磷后,磷平衡浓度EPC0显著升高。尽管再悬浮状态下EPC0高于静止状态,但在相同EPC0值情况下,再悬浮底泥可吸附更多的磷,说明底泥再悬浮增强了底泥对磷的固定作用。
袁砚李大鹏黄勇
关键词:底泥再悬浮
Variation of Phosphorus Bioavailability in the Re-suspended Sediments被引量:1
2009年
The variation of phosphorus(P)bioavailability in terms of water soluble P(WSP),readily desorbable P(RDP),algal available P(AAP),and NaHCO3 extracting P(Olsen-P)in the re-suspended sediments was investigated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in which the waters and sediments were taken from campus canal.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diment re-suspension can promote the migration of soluble reactive P(SRP)from overlying water to sediments.The contents of AAP and Olsen-P in re-suspended sediments reduced obviously,whereas the values of the sediments in the control increased slightly,compared with the initial state,indicating that the P bioavailability in the sediments could be reduced evidently due to sediment re-suspension.The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ron-bound P(BD-P)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AAP.The formation of Olsen-P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tents of BD-P,aluminium-bound P(Al-P),and organic P(NaOH-nrP).
李大鹏黄勇李伟光袁砚
关键词:悬浮沉积物可溶性磷沉积物再悬浮NAHCO3
城市富营养化景观河道底泥对磷吸附的影响研究
2011年
采用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底泥吸附等温曲线数据的拟合、改性前后对磷的吸附量变化以及底泥中各形态磷的含量分布变化来探讨底泥在水体富营养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吸附参数与吸附等温式均得到很好的拟合;加入三氯化铁改性后的底泥对磷的吸附量得到有效增加;不同形态磷的含量分布中,Fe/Al-P在底泥中占主要的比重,达到63.35%~57.11%,Res-P占的比重最低,Ca-P在各个底泥中的含量相差不大。
张静张维佳李大鹏
关键词:景观水体底泥
沉积物扰动频率对悬浮物中形态磷数量分布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实验模拟了沉积物在不同扰动频率条件下的悬浮过程,研究了悬浮物中不同形态磷的数量分布规律,并且探讨了形态磷数量分布对生物有效磷(BAP)的影响。结果表明,扰动作用下上覆水中溶解性磷酸盐(DIP)含量低于对照试验,与较小频率(0.015 mg/L)相比,较大扰动频率下DIP平衡浓度(0.011 mg/L)略低。弱吸附态磷(NH4Cl-P)含量降低,铁铝结合态磷(Fe/Al-P)和钙结合态磷(HCl-P)则有所增加,但是容易释放的非闭蓄态Fe/Al-P(藻类可利用磷)则有所降低。随着扰动时间延长,藻类可利用态磷(AAP)占Fe/Al-P的百分比逐渐降低。试验结束,该值分别降至39.52%(扰动频率较小)和27.68%(扰动频率较大)。说明闭蓄态Fe/Al-P含量有所增加。基于Fe/Al-P的迁移活性,采用NH4Cl-P与AAP估算BAP是合理的。扰动作用下,BAP占Tot-P的百分比逐渐降低,试验结束,BAP占Tot-P的百分比分别降至36.71%(扰动频率较小)和29.67%(扰动频率较大)。
李勇李大鹏黄勇
关键词:生物有效磷磷形态沉积物
厌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培养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1年
回顾了厌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培养以及应用的相关研究,对颗粒污泥的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厌氧颗粒污泥培养的进水水质和颗粒污泥形成过程、微生物絮凝剂和胞外聚合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并综述了厌氧颗粒污泥在低浓度废水、重金属、有毒物质、抑制剂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展望。
李建金黄勇李大鹏
关键词:厌氧颗粒污泥
沉积物悬浮频率对水体颗粒态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通过室内试验模拟沉积物在不同频率下的悬浮过程,研究了悬浮频率对颗粒态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悬浮导致颗粒态磷的生物有效性显著降低,30d时,藻类可利用态磷(AAP)占悬浮物总磷(Tot-P)的百分比仅为初始状态(56.75%)时的26.24%(悬浮频率较小)和20.04%(悬浮频率较大).内源磷形态分析表明,尽管悬浮物中铁铝结合态磷(Fe/Al-P)含量呈增加的趋势,但非闭蓄态Fe/Al-P(即AAP)占Fe/Al-P的比重却明显降低.这主要与沉积物悬浮导致溶解氧融入(溶解氧从初始状态时的3mg.L-1增至试验结束时的6mg.L-1)和pH值改变(pH值从初始状态时的8.02分别降至7.80(悬浮频率较小)和7.60(悬浮频率较大))有关.沉积物悬浮导致水体中可被利用颗粒态磷(BAPP)和溶解态磷(DTP)含量降低,从而导致上覆水中生物有效磷(BAP)含量降低.
李大鹏黄勇范成新
关键词:生物有效性磷形态颗粒态磷沉积物
不同水温时底泥扰动对不同形态磷分布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研究了江南地区典型水温条件下,底泥扰动对上覆水中不同形态磷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温条件下,底泥扰动均有利于上覆水中溶解态磷(即溶解性总磷酸盐(DTP),包括溶解性正磷酸盐(DIP)和溶解性有机磷(DOP))向底泥迁移。与对照试验相比,不同水温时的扰动均导致DIP/TP和DTP/TP明显降低。与初始状态(第0天时)相比,扰动导致DIP/TP分别降低了39.61百分点(冬季水温)和17.38百分点(夏季水温),而DTP/TP则分别降低了39.16百分点(冬季水温)和19.06百分点(夏季水温)。相反,对照试验中,DTP/TP分别上升了24.90百分点(冬季水温)和23.37百分点(夏季水温)。这说明底泥扰动促进了溶解态磷向颗粒态磷(PP)的转化。
费忠民李大鹏黄勇
关键词:磷形态水温迁移
城市富营养化水体底泥净化磷效果被引量:2
2012年
以城市富营养化水体底泥和上覆水为材料,研究了扰动状态下底泥对外源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扰动状态下,200 g湿底泥从上覆水中共吸收外源磷19.92 mg,而静止状态下,200 g湿底泥仅吸收了13.61 mg。然而,厌氧状态下,前者内源磷释放量仅占吸收磷量的43%,而后者则高达63.4%。说明底泥扰动不仅强化了底泥对外源磷的吸收,而且也强化了内源磷的固定能力。这与扰动状态下外源磷在不同形态磷间的数量分布有关。底泥扰动和静止状态下,难释放态磷(HCl-P、闭蓄态Fe/Al-P)的增加量分别占底泥吸收外源磷量的36%和21%。
李勇李大鹏黄勇袁砚李新
关键词:富营养化城市水体
底泥间歇扰动-沉降过程对静止水体中生物有效磷的影响被引量:16
2010年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底泥间歇扰动-沉降过程(每天底泥扰动10 min,然后静置沉淀1 430 min,共持续17 d)上覆水中生物有效磷(BA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每次底泥扰动后0 h,BAP含量显著升高,并在第1 d(第1次扰动)达到最高值(2.82mg.L-1);然而,随着静置沉淀时间的延长(1、6、24 h),BAP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另外,随着底泥扰动次数的增加,各采样时段(0、1、6、24 h)的BAP均明显降低,但每次扰动后0 h时的BAP含量仍远高于其它时段(1、6、24 h),这主要是由于底泥扰动导致BAPP的"瞬间释放"所致,试验过程中此时段的BAPP/BAP平均值高达95.3%.随着静置沉淀时间的延长,这一比值逐渐降低.试验开始后的第5 d,每次底泥扰动后0、1、6、24 h时的TDP达到平衡浓度(0.053、0.062、0.051、0.045 mg.L-1),而且TDP在BAP中所占的比重也逐渐降低.说明底泥扰动抑制了BAPP向TDP的转化,"延缓"了静止水体富营养化发展进程.底泥中内源磷形态分析也表明,底泥扰动后,难释放态磷占总磷的百分比由原底泥中的72.8%升至77.3%,其主要与闭蓄态铁铝结合态磷含量增加有关.说明底泥扰动促使易释放态磷向难释放态磷转化.
李大鹏黄勇范成新
关键词:生物有效磷富营养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