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30770)

作品数:10 被引量:48H指数:5
相关作者:张志荣龚涛刘洁段友容徐雄良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纳米粒
  • 4篇细胞
  • 4篇米粒
  • 3篇毒性
  • 3篇体外
  • 3篇细胞毒
  • 3篇细胞毒性
  • 1篇星点设计
  • 1篇星点设计-效...
  • 1篇血浆蛋白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原代细胞
  • 1篇脂质纳米粒
  • 1篇溶解度
  • 1篇溶菌酶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机构

  • 9篇四川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山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 9篇张志荣
  • 6篇龚涛
  • 2篇孙逊
  • 2篇徐雄良
  • 2篇段友容
  • 2篇刘洁
  • 2篇聂宇
  • 1篇杨立开
  • 1篇胡海燕
  • 1篇林芸竹
  • 1篇石三军
  • 1篇何黎黎
  • 1篇全灵东
  • 1篇王荣昌
  • 1篇赵栋
  • 1篇符垚
  • 1篇陈静
  • 1篇王建伟
  • 1篇郑强
  • 1篇韩静

传媒

  • 6篇华西药学杂志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航天医学与医...
  • 1篇Chines...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雷公藤内酯醇-溶菌酶偶联物的性能研究及体外评价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肾靶向前体药物雷公藤内酯醇-溶菌酶偶联物的理化性质。方法采用HPLC法考察偶联物在37℃不同pH缓冲液、大鼠血浆及大鼠肾脏溶酶体溶液中的稳定性及细胞毒性。结果体外稳定性试验表明,偶联物在37℃的不同pH缓冲液及大鼠血浆中稳定,在大鼠肾脏溶酶体溶液中可降解。偶联物能降低肾近端小管的细胞毒性,减少脂多糖引导的NO产生。结论雷公藤内酯醇-溶菌酶偶联物可提高雷公藤内酯醇的肾靶向性,并可降低不良反应。
韩静郑强鞠静红曾丹张志荣龚涛
关键词:溶菌酶肾靶向靶向给药系统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化注射用Cheliensisin A冻干乳剂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优化注射用Cheliensisin A冻干乳剂的处方。方法以高压乳匀法制备乳剂,加适当冻干保护剂冻干,以冻干制剂的外观、加水复溶情况、粒径及多相分散系数(PDI)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确定较优处方。结果大豆磷脂、中链脂肪酸酯和Cheliensisin A的浓度分别为4%、15%和0.2%时,制得的Cheliensisin A冻干乳剂外观结实、光滑平整;加水再分散性好;粒径为168±5 nm;PDI为0.133±0.070;适合静脉给药。结论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能够快速方便地筛选出Cheliensisin A冻干乳剂的较优处方。
赵栋龚涛梁湖沂陈琳琳张志荣
关键词: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
一种合成的纳米粒高分子材料的细胞毒性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检测本实验室新合成的准备应用于静脉注射的系列高分子材料poly(ethylene glycol)-D,L-lactic and glycolic acid-poly(ethylene glycol)(mPEG-PLGA-mPEG,PELGE)以及由其制成的纳米粒对多种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利用快速评定细胞增殖率和细胞毒性的噻唑蓝比色法(MTT),不仅参照美国药典用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株进行评价,还根据该材料将来可能的应用领域,用Chang氏正常肝细胞株,原代人肾血管内皮细胞,原代人胚成骨细胞,原代人胚成肌细胞评价其细胞毒性。结果结果表明该系列聚合物对L929细胞株24 h内和内皮细胞48 h内的毒性为0或Ⅰ级,即无细胞毒性,而对其它不同种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结论该材料具有应用于静脉注射的可能性。该实验为进一步的动物试验提供依据,同时为该新型材料应用于实际提供了前提检测方法。
聂宇段友容石三军张志荣李秀群
关键词:细胞毒性原代细胞静脉注射高分子材料
载白细胞介素18基因多聚复合物纳米粒的性质及表达研究
2009年
目的载小鼠白介素18重组质粒纳米粒的性质及其表达研究。方法以无毒的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聚乙二醇/乙交酯丙交酯作为载体材料,采用双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了载聚阳离子-DNA复合物纳米粒(polymer-polycationic peptide-DNA,PPD),用透射电镜观察该多聚复合物的形态,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琼脂糖电泳分析抗核酸酶和抗超声的能力,用Westernblot检测在HepG2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制得的纳米粒,形态圆整,大小均匀,平均粒径(155±2.97)nm,平均Zeta电位为(-27.31±2.02)mV,平均包封率91.12%,质粒制成纳米粒后提高了质粒对抗超声剪切及核酸酶降解的能力,细胞转染表达效率也显著优于裸质粒。结论PPD纳米粒是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中一种很具前景的多聚复合物载体系统。
聂宇陈平高薇袁雯王秀丽张志荣
关键词:基因纳米粒
不同溶解性质的药物在O/W微乳中的溶解度和体外释放特征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不同溶解性质的药物在O/W微乳中的溶解机制及体外释放特征。方法制备喷昔洛韦、布洛芬,阿克拉霉素O/W型微乳,并对微乳形态及大小进行表征;测定药物在微乳及在微乳组分中的溶解度,进行比较分析。用平衡透析法考察载药微乳的体外释放。结果电镜及光子分光光度法均显示空白微乳与载药微乳粒径均为20 nm左右。药物在微乳中的溶解度与药物在外相、内相及总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的总和相当。喷昔洛韦在微乳外相的溶解度较大,体外释放速率较快;布洛芬、阿克拉霉素在微乳内相及总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较大,体外释放速率较慢。结论微乳对药物的增溶作用与药物在油相,水相及总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相关;微乳对药物的释放,特别是对脂溶性药物的释放有明显的延缓作用。
胡海燕徐雄良龚涛王荣昌张志荣
关键词:布洛芬阿克拉霉素微乳溶解度体外释放
不同PEG含量对mPEG-PLGA-mPEG纳米粒血浆蛋白吸附和体外细胞摄取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考察不同PEG含量对mPEG—PLGA—mPEG(PELGE)纳米粒血浆蛋白吸附和巨噬细胞吞噬的影响。方法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分析不同纳米粒的血浆蛋白吸附;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模型,采用化学发光法分析不同纳米粒的吞噬情况。结果与结论PEG含量为5%-10%时,纳米粒吸附最少的血浆蛋白,而且被巨噬细胞吞噬也最少。由此,可设计出适合于静脉注射的、可生物降解的、长循环的药物载体。
全灵东徐雄良符垚孙逊龚涛张志荣
关键词:纳米粒血浆蛋白细胞吞噬RAW264.7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nsulin-5-Fu conjugate, enabling insulin as multi-drug cartier via dendritic approach被引量:4
2007年
To enable insulin as multi-drug carrier, w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dendritic linker molecule bearing three 5-Fluorouracil residues at the branch ends. The new conjugate showed excellent water solubility. The stabilitie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jugate was a potential prodrug to release free 5-Fu.
Juan Huang Jian Wei Wang Tao Gong Zhi Rong Zhang
关键词:5-FU接枝法
胰岛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包封率的测定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制备胰岛素固体脂质纳米粒(Ins-SLNs),考察其理化性质,并建立测定包封率的方法。方法通过复乳/溶剂扩散法制备Ins-SLNs,考察其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通过改变pH,调节Zeta电位后,采用冷冻高速离心分离纳米粒与游离Ins的方法,测定Ins-SLNs的包封率。结果复乳法制备的Ins-SLNs在扫描电镜下均呈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14.7±4.68nm,Zeta电位为-54.36±2.04mV;包封率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47~100.47μg·ml^-1,平均回收率为98.37%,RSD=1.02%;测得3批Ins-SLNs样品的平均包封率为97.78%。结论所用制备工艺简单,制得的纳米粒包封率较高;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便、灵敏、准确。
刘洁张志荣林芸竹陈静吴芸婷龚涛
关键词:固体脂质纳米粒胰岛素高效液相色谱法包封率ZETA电位
胰岛素-5-氟尿嘧啶偶联物在体外的细胞毒性和细胞亲和性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胰岛素-5-氟尿嘧啶偶联物(insulin-5-Fu)在体外的细胞毒性和细胞亲和性。方法通过MTT比色法和荧光标记成像来检测insulin-5-Fu对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作用效应。结果偶联物在体外能够与肝癌细胞迅速地特异性结合;在中、低浓度下对肝癌细胞具有与原药相近的细胞毒性,对于正常细胞,其初期毒性较低;在高浓度下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毒性急剧增加。结论以胰岛素为靶向载体的偶联物能够靶向肿瘤细胞,在中、低浓度范围内能够达到与原药相近的抑瘤效果,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表现出时间延迟现象,高浓度时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
黄娟王建伟张志荣
关键词:细胞毒性细胞亲和性
mPEG-PLGA-mPEG系列纳米粒的毒性与其结构的关系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丙交酯/乙交酯/聚乙二醇(LA/GA/PEG)共聚物(mPEG-PLGA-mPEG)系列材料所制备的空白纳米粒的细胞毒性,并考察毒性与材料结构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与空白纳米粒培养48 h后的正常人肝细胞Chang的细胞存活率,采用Origin软件分析mPEG-PLGA-mPEG材料中的PEG分子量,并考察PEG的含量和LA/GA比例对毒性的交互作用。结果PEG的分子量和含量对纳米粒的毒性影响较明显,LA/GA比例对其影响较小。结论控制合成mPEG-PLGA-mPEG的材料中所使用PEG的分子量和含量,可降低mPEG-PLGA-mPEG所制备纳米粒的毒性。
杨立开何黎黎段友容刘洁孙逊张志荣龚涛
关键词:纳米粒细胞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