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工程项目(11yzgc054)

作品数:10 被引量:70H指数:6
相关作者:刘新月裴磊卫云宗刘莉董双全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工程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小麦
  • 5篇性状
  • 4篇小麦品种
  • 4篇抗旱
  • 4篇旱地
  • 3篇冬小麦
  • 3篇选育
  • 3篇选育研究
  • 3篇栽培
  • 3篇农艺
  • 3篇农艺性
  • 3篇农艺性状
  • 3篇抗旱小麦
  • 3篇旱地小麦
  • 2篇冬性
  • 2篇育种
  • 2篇远缘
  • 2篇远缘杂交
  • 2篇远缘杂交育种
  • 2篇杂交

机构

  • 10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10篇卫云宗
  • 10篇裴磊
  • 10篇刘新月
  • 3篇刘莉
  • 2篇牛惠平
  • 2篇徐萍
  • 2篇董双全
  • 2篇张正斌

传媒

  • 3篇农学学报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农业技术与装...
  • 1篇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旱6号小麦品种的选育及推广被引量:3
2014年
临旱6号由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室选育,在生产试验示范中表现为抗旱、抗倒、高产、稳产、成熟落黄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以及产量水平高、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各项指标稳定,达到国家中筋小麦标准。该品种在旱地小麦生产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尤其适宜在黄淮冬麦区的山西南部、陕西渭北的旱肥地,以及河南西北部、河北南部、山东中南部的旱地种植。2007年,该品种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8年—2012年连续5年成为国家和山西省良种补贴项目的主导品种,在小麦生产上发挥了巨大的增产作用。
裴磊刘新月卫云宗牛惠平
关键词:小麦品种选育研究高产栽培推广应用
山西省小麦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山西省小麦育种在近十年取得了较大进展。为了总结小麦育种经验,为进一步选育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提高小麦生产水平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直观统计分析方法,对山西省2001—2010年审定的82个小麦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育成品种的遗传背景不够丰富,遗传差异性较小。品种间产量差异很大,82个小麦品种产量幅度在2774.0~7365.0kg/hm2,平均5375.1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7.9%;其中水地品种在5329.5~7365.0kg/hm2,平均6159.5kg/hm2,旱地品种在2774.0~5885.0kg/hm2之间,平均4084.7kg/hm2。蛋白质在11.7%~18.0%之间,平均14.7%;其中水地品种蛋白质在12.8%~18.0%之间,平均14.9%;旱地品种蛋白质含量在11.7%~17.0%之间,平均14.7%。湿面筋在23.6~45.5之间,平均32.3;其中水地品种在26.1~45.5之间,平均32.2;旱地品种在23.6~39.8之间,平均32.3。沉降值在11.1~71.4mL之间,平均33.3mL;其中水地品种在15.5~71.4mL之间,平均31.8mL;旱地品种在11.1~63.5mL之间,平均35.8mL。山西省审定品种产量不断提高,主要品质性状指标均高于全国水平。在未来的小麦育种过程中,应加强农艺性状优异、具有遗传多样性小麦种质创新研究,为培育突破性品种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刘新月姚先玲裴磊董双全卫云宗
关键词:小麦品质性状
晋南旱地小麦区试品系农艺性状相关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为了解晋南旱地小麦育种发展趋势,对2006—2015年晋南旱地小麦区试参试的121份品系进行农艺性状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变异系数最大(29.74%)。产量三因素变异系数顺序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产量与有效穗数(0.869**)、株高(0.878**)、穗粒数(0.775**)、有效分蘖率(0.735*)、千粒重(0.593**)、穗长(0.519**)和最高总茎数(0.371**)极显著正相关,与基本苗(0.191*)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0.291**)极显著负相关。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有效分蘖率和生育期对单位面积产量的直接贡献较大,依次为有效穗(0.591)>穗粒数(0.373)>千粒重(0.266)>株高(0.093)>有效分蘖率(|-0.069|)>生育期(0.059),它们决定了单位面积产量97.65%的变异。2006—2015年山西省南部旱地小麦品种产量的提高是在保证穗数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穗粒数和提高千粒重来实现的。
刘新月裴磊刘莉卫云宗
关键词:旱地小麦农艺性状通径分析
冬小麦种质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研究被引量:18
2012年
小麦种质资源是小麦育种的重要基础,小麦遗传多样性评价不仅有助于种质资源的搜集、管理和利用,也有利于核心种质的研究。为了合理利用小麦种质资源,降低组配小麦杂交组合的盲目性,选取73份国内外种质材料,在旱地条件种植,以株高、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和产量为指标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雨养条件下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为: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供试材料可以分为6类,并对各类种质材料的特点及在育种中的应用作了评述。试验中综合表现较好的4个亲本材料为第Ⅵ组的18thFAWWON-IR-023、18thFAWWON-IR-111、18thFAWWON-IR-027和18thFAWWON-IR-169,可为选育抗旱优质丰产小麦新品种提供优异基因。
刘新月裴磊董双全卫云宗
关键词:小麦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气象因素对旱地小麦品种灌浆特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研究气象因素对旱地小麦品种灌浆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2个旱地小麦品种晋麦91号和晋麦47号,在同一地区雨养农业条件下,连续种植2年。通过对灌浆期气象因素的观察记录,利用Logistic方程对2个品种灌浆特性及其参数进行分析,明确旱地小麦灌浆特性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找到影响旱地小麦灌浆特性的直接作用因子。结果表明:旱地小麦品种千粒重变化趋势呈前期缓、中期快、后期稳的S型灌浆曲线类型,灌浆期35-40 d,灌浆速率最大值出现在开花后17-20 d,日增长量最大值为2.4 g以上;旱地小麦灌浆期间影响籽粒灌浆的主要气象因素是温度指标,在旱作条件下,20 cm地温是旱地小麦灌浆粒重的主导因素。
裴磊刘莉刘新月卫云宗
关键词:小麦品种灌浆特性气象因素千粒重
优质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晋麦97号
2016年
晋麦97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室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以临丰3号为母本,临优145为父本,于2003年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远缘杂交育种法,通过异地鉴定、生态选择等手段选育而成。2014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编号为晋审麦2014008。1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幼苗半匍匐,芽鞘浅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75cm左右,叶片绿色、无蜡质,
刘新月裴磊张正斌徐萍卫云宗牛惠平
关键词:高产小麦小麦育种远缘杂交育种农作物品种审定冬性
抗旱小麦新品种晋麦91号选育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晋麦9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共同育成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10—2011年在山西省南部旱地区试中,平均产量3 048.0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7.9%;2011年在山西省南部旱地生产试验中,产量达3 180.0 kg/hm2,比对照增产8.8%。该品种2011年12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山西省南部麦区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裴磊刘新月卫云宗徐萍张正斌孙灵姣邢丽娜
关键词: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冬小麦
抗旱小麦新品种‘晋麦98号’选育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针对山西省干旱缺雨,旱寒交迫和倒春寒严重的生态环境,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室以抗旱节水、高产优质为育种目标,经系谱杂交育种法,通过水旱交叉生态选择、多环境多点鉴定等手段,并且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新技术,最终选育出旱地小麦新品种‘晋麦98号’。该品种含有10个与水分高效利用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及7个抗旱节水相关基因。2013—2014年在山西省南部旱地区域试验中,2年区试平均产量4562.3 kg/hm2;比对照品种‘晋麦47号’增产9.6%,株高75 cm左右,有效穗数525万/hm2,穗粒数30-35粒,千粒重44 g,该品种为冬性、早熟、抗寒、抗旱、抗倒伏、抗干热风,高产、稳产、成熟落黄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适应性广。‘晋麦98号’于2014年11月通过山西省审定,该品种适宜于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麦田大面积推广种植。
裴磊刘新月刘莉卫云宗
关键词: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旱地小麦
黄淮旱地小麦品种产量性状演变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研究1986—2014年黄淮旱地冬小麦品种产量及其结构性状变化规律,为旱地小麦育种适应未来耕作制度和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利用近30年来国家黄淮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临汾点的对照品种产量及其结构性状的资料,研究旱地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演变规律,并进行产量及其结构性状变异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986—2014年产量及其结构性状的变异状况为产量>有效穗>株高>穗粒数>千粒重,尤其是2006—2014年各产量结构和产量性状变异偏离程度均最大。黄淮旱地小麦品种千粒重和穗粒数逐年缓慢上升,有效穗数和产量及株高缓慢下降。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有效穗和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在黄淮旱地小麦高产育种进化中,对产量贡献较大且为正效应的有株高、穗粒数。由此得出,耕作制度和气候变暖对黄淮旱地冬小麦产量及结构性状变化趋势有较强的影响,选育中高秆、有效穗数适中、千粒重较大的高产抗旱品种是黄淮旱地小麦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育种改良方向。
刘新月裴磊卫云宗
关键词:黄淮旱地冬小麦产量性状
抗旱小麦新品种—晋麦98号被引量:2
2016年
晋麦98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室于2004年利用超优67为母本、临旱6326为父本,采用系谱远缘杂交育种法,通过异地鉴定、生态选择等手段选育而成的抗旱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好,高产稳产,品质优良,适应性广。其于2014年11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六届三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4009。
裴磊刘新月卫云宗
关键词:综合农艺性状远缘杂交育种农作物品种审定冬性分蘖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