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JY014)
- 作品数:12 被引量:28H指数:4
- 相关作者:黄万阳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 中美贸易失衡的均衡、错位及其矫正被引量:1
- 2015年
- 基于中方与美方视角,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均衡、错位及其矫正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中美基本面经济要素对中美双边贸易失衡有重要长期和短期影响;2007-2011年,中美贸易失衡的均衡水平呈下降趋势;1986-2011年,美中贸易失衡的均衡水平呈下降趋势;1986-2011年,中美贸易失衡的错位程度不严重.政策启示是:不应简单化地将美国挑起针对中国的汇率和贸易争端归因于政治动机;加强中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加强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坚持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度升值.
- 黄万阳
- 关键词:中美贸易失衡
- 供给因素、结构变化、汇率与中国的机电产品贸易被引量:1
- 2011年
- 基于考虑供给因素、结构变化的出口决定模型,采用两方程方法研究了外国GDP、中国GDP、结构变化、汇率与中国机电产品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供给因素、结构变化对中国机电产品贸易有重要影响,供给因素对中国机电产品贸易的影响存在不对称性,结构变化对中国机电产品贸易的影响基本对称,汇率对中国机电产品贸易的影响存在不对称性。
- 黄万阳
- 关键词:汇率机电产品
- 供给因素、结构变化、汇率与我国的双边贸易被引量:2
- 2012年
- 基于考虑供给因素、结构变化的出口决定模型,采用两方程方法和单方程方法研究了外国GDP、中国GDP、结构变化、汇率与我国17个双边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供给因素、结构变化对我国双边贸易有重要影响,供给因素对我国与美、澳、马、巴、新、泰、加进口及出口的影响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结构变化对我国与德、印、加进口及出口的影响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汇率对中国对15个贸易伙伴国出口与进口的影响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采用出口除进口表示贸易收支做法的单方程方法的研究存在严重错误。经济增长模式对双边贸易有重要影响,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双边贸易不平衡有一定的矫正作用,对改善我国双边贸易不平衡的国别分布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 黄万阳
- 关键词:汇率双边贸易GDP
- 中日美宏观经济政策汇率溢出效应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中日美宏观经济政策出现重大变化,全球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剧烈,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本文利用30个国家1980—2012年跨国面板数据,研究中日美宏观经济政策汇率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日美宏观经济政策存在显著的汇率溢出效应;日美财政政策扩张存在汇率贬值溢出效应,日美货币政策扩张存在汇率升值溢出效应;中国财政政策扩张存在汇率升值溢出效应,中国货币政策扩张存在汇率贬值溢出效应。因此,中国、日本、美国政府不应推出过于激进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措施。中国政府应长期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日本安倍政府推出的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应适可而止,美国退出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应采取渐进方式。
- 黄万阳
-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汇率政府消费支出货币供给量
- 我国双边贸易收支模型设定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基于考虑供给因素、结构变化的出口决定模型,采用两方程方法和单方程方法研究了外国GDP、中国GDP、结构变化、汇率与我国11个双边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供给因素、结构变化对我国双边贸易有重要影响,供给因素、结构变化、汇率对我国双边进口与出口的影响存在不对称性.在出口与进口决定模型设定中不考虑供给因素或结构变化会导致严重的模型设定偏误.采用出口除进口表示贸易收支做法的单方程方法的研究存在严重错误.
- 黄万阳
- 关键词:汇率双边贸易
- 欧债危机对中欧贸易的影响——基于异质面板数据协整模型的实证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本文建立引入供给因素的我国对欧出口模型和进口模型,研究欧债危机下我国对欧元区15个成员国出口、进口、贸易收支的影响。研究表明:欧债危机通过需求、供给、汇率三条渠道对我国对欧贸易造成负面影响,欧债危机对中欧贸易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国别差异。因此,应避免对欧债危机反应过度,不应推出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和频繁地降息;应密切关注欧债危机的传染效应并制定相应预案,不能坐等欧债危机升级时仓促推出有深远影响的宏观经济政策,做到未雨绸缪;制定针对困难外贸企业的应对欧债危机政策措施;有效利用欧债危机的国别差异调整我国对欧贸易结构,将欧债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
- 黄万阳
- 关键词:欧债危机汇率贸易顺差
- 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的转折点、均衡、错位及其矫正
- 2014年
- 本文基于中国和美国的基本经济要素构建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的均衡模型及其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的均衡、错位及其矫正。研究表明: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分别于2007、2006年达到转折点。中国和美国的基本经济要素对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有重要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美国的基本经济要素对中国对外平衡存在长期和短期溢出效应,中国的基本经济要素对美国对外平衡存在长期和短期的溢出效应。2007-2011年,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的均衡水平呈上升趋势。2010-2011年,中国经常账户低于均衡水平,美国经常账户接近均衡水平。
- 黄万阳
- 关键词:经常账户
- 辽宁出口决定的多维度模型的计量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基于考虑需求因素、供给因素、结构变化因素的出口决定模型,从总量出口、主要国别(地区)出口、区域出口、按性质分出口多维度研究辽宁出口的决定因素。实证研究表明:需求因素、供给因素、结构变化因素对辽宁出口有重要影响。并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辽宁出口可持续增长的4条政策建议:根据不同出口市场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保持出口可持续发展;坚持积极引进FDI的政策不动摇,充分发挥FDI对辽宁出口发展的促进作用;重视进口,充分发挥进口对辽宁出口发展的促进作用;深化改革,渐进地促进辽宁省出口结构升级,保持出口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 黄万阳
- 关键词:出口
- 钓鱼岛争端、日元贬值对辽宁对日进口影响的实证研究
- 2015年
- 利用1995—2013年数据,采用基本统计分析、协整模型、误差修正模型方法,研究钓鱼岛争端、日元贬值对辽宁对日进口的影响。研究表明:钓鱼岛争端和日元贬值对辽宁对日进口短期负面影响有限,日元贬值对辽宁对日进口有一定的长期负面影响。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应对钓鱼岛争端和日元贬值的政策建议,如建立中日钓鱼岛争端升级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非官方合作机制、利用辽宁开展对日经贸的传统和地域优势降低负面影响、围绕中日钓鱼岛争端加强理性和策略性、促进辽宁对日贸易结构升级等。
- 黄万阳
- 关键词:钓鱼岛争端日元贬值
- 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与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基于美国官方SITC分类商品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建立了引入供给因素的中国对美总量和SITC分类商品出口与进口模型.基于美国官方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供给因素对中国对美总量和SITC分类商品出口与进口的影响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需求因素对中国对美总量和SITC分类商品出口与进口的影响基本对称,汇率对中国对美总量和SITC分类商品出口与进口的影响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
- 黄万阳
- 关键词:汇率中美贸易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