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03Z504)
-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3
- 相关作者:汤吉海崔咪芬乔旭陈献刘风芬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含铈硫酸氧盐储氧材料的制备及储/释氧性能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法分别制备了铈、镧及其复合物的硫酸氧盐和掺加铜元素的硫酸氧铈,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变换法(FT-IR)、BET比表面积测试法(BET)、程序升温还原法(TPR)、程序升温氧化(TPO)和氧脉冲吸附等技术手段对这些储氧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e_2O_2SO_4、LaCeO_2SO_4的氧化还原温度较La_2O_2SO_4显著降低,Ce_2O_2SO_4和LaCeO_2SO_4程序升温发生释氧(还原,耗氢)的温度分别为550~780℃和600~760℃,主要发生在650~780℃和650~750℃,总耗氢量分别达46和44molH_2/mol;而La_2O_2SO_4发生释氧的温度为770~930℃。Ce_2O_2S程序升温发生储氧(氧化,耗氧)的温度为100~600℃,主要发生在300~500℃,400℃时储氧速率最大。LaCeO_2S储氧的温度比Ce_2O_2S约低20℃,且主要发生在220~500℃,380℃时储氧速率最大。Ce_2O_2S与LaCeO_2S的储氧量分别达到1 57和1 58 molO_2/mol,是理论储氧量(2 molO_2/mol)的78 5%和79%,La_2O_2S程序升温氧化在400℃开始,至1000℃还没有氧化完全。采用400℃恒温O_2脉冲测得硫酸氧铈的储氧能力为0 60 molO_2/mol,占总储氧量的38%。掺入过渡金属Cu进行改性后,其氧化还原的起始温度有所降低。
- 王男崔咪芬陈献汤吉海乔旭
- 关键词:储氧材料
- Ce-Mn复合氧化物对二溴甲烷燃烧的催化性能被引量:5
- 2010年
-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e-Mn复合氧化物及单组分Ce、Mn氧化物催化剂,考察它们对精对苯二甲酸氧化尾气中二溴甲烷燃烧的催化活性.通过X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对催化剂的晶相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由于Mn3+进入了CeO2晶格中,制备的Ce-Mn复合氧化物形成均一的固溶体结构,具有优异的低温还原性能,对二溴甲烷的催化燃烧性能显著优于单组分Ce、Mn氧化物催化剂.当催化剂床层入口温度高于283℃,二溴甲烷体积分数为0.4%~1.0%,空速小于24 000 h-1时,二溴甲烷转化率大于95%,Br2及HBr的总收率可以达到83%以上.
- 刘风芬陈献汤吉海崔咪芬乔旭
- 关键词:二溴甲烷催化燃烧共沉淀法
- 掺杂Mn的Ce-Cu-K/Y催化剂制备及对甲苯燃烧的催化性能研究
- 2010年
- 在氯化氢氧化Ce-Cu-K/Y催化剂研究基础上,以氯化氢废气中所含甲苯深度氧化燃烧为目标,通过掺杂Mn和改变K含量,采用浸渍法制备了Mny/Kx/Ce0.5Cu1.0/Y催化剂,考察了不同Mn及K元素含量对甲苯深度氧化燃烧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结构变化。结果显示掺入Mn元素并改变K含量可显著提高甲苯的转化率,当x=y=0.6时催化剂的活性达到最大。反应过程中K元素形成的K2O及KMn8O16两种过渡态物种促进了氧化过程的电子转移,并有向催化剂表面迁移聚集的特征;反应后Y分子筛的孔结构没有发生改变。
- 陈献凌玉辉汤吉海崔咪芬乔旭
- 关键词:分子筛甲苯MN
- 负载于Y分子筛的纳米Ce-Cu-K催化剂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17
- 2011年
-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了负载于Y分子筛的纳米铈、铜、钾复合氧化物颗粒催化剂,考察了对氯化氢氧化制氯反应的催化性能,运用XRD、N2等温吸附脱附、UV-Vis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催化剂颗粒的抗压碎强度。研究结果显示,当负载量超过24.9%时,活性组分在分子筛表面形成了20~25 nm的纳米晶粒,呈现出一层具有较明显晶粒间隙的纳米复合物壳结构;随着活性组分负载量的增加,分子筛表面形成的纳米复合物层也增厚。在活性组分负载量为28.8%时氯化氢的转化率可达到85%,接近平衡转化率。当催化剂颗粒中硅胶含量达到11%时,颗粒的径向抗压碎强度达到107 N·cm-1,氯化氢的转化率达到80%,可满足氯化氢氧化工业催化剂强度及活性的要求。
- 陈献吕高明汤吉海崔咪芬周哲曹锐乔旭
- 关键词:分子筛氯化氢纳米复合物
- Ce-Mn复合氧化物上PTA尾气的催化燃烧被引量:1
- 2011年
- 研究了在Ce-Mn复合氧化物上对苯二甲酸(PTA)生产尾气中有机杂质的催化燃烧效果。考察了W/V杂质、床层入口温度、有机杂质体积分数和总体积空速等对对二甲苯、醋酸甲酯催化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空气作为氧化剂,当W/V杂质大于200 g.min/L,有机杂质体积分数低于0.8%,反应气体总空速低于30 000 h-1,反应温度分别为350,280℃时,对二甲苯、醋酸甲酯的去除率均大于95%。分别研究了对二甲苯、醋酸甲酯和二溴甲烷所组成的二元、三元混合杂质的催化燃烧,发现前两者组成的二元混合杂质均完全去除的温度取决于对二甲苯;由于醋酸甲酯与对二甲苯燃烧所产生的CO2和H2O与二溴甲烷在催化剂活性位上形成竞争吸附,使三元混合杂质的完全去除温度比单组分均高,达到440℃。
- 黄小康陈献汤吉海刘风芬崔咪芬乔旭
- 关键词:精对苯二甲酸催化燃烧
- Ce-Mn双金属氧化物深度催化氧化废气中的氯甲苯
- 2010年
- 采用Ce-Mn双金属氧化物深度催化氧化废气中的氯甲苯。实验结果表明:当n(Ce):n(Mn)为1:5时,CeO_2与MnO_x之间的协同效应最大,对氯甲苯的去除效果最好;在以纯氧为氧化剂、反应温度为360℃、氯甲苯体积分数为0.5%~1.5%、体积空速为12 000~30 000 h^(-1)的条件下,氯甲苯去除率可达100%。
- 陈献赵华汤吉海崔咪芬乔旭
- 关键词:氯化氢氯甲苯
- 无溶剂法合成1,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甲酯被引量:5
- 2010年
- 研究了甲基苯甲碳酸酯和1,6-六亚甲基己二胺无溶剂法合成1,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甲酯的绿色新工艺。建立了适用该反应体系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并优化了工艺条件。分析条件为:AgilentZORBAX SB-C18柱,流动相V(乙腈):V(水)=55:45,柱温为25℃,检测波长200 nm,流速0.8 mL/min。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 h,n(甲基苯甲碳酸酯):n(1,6-六亚甲基己二胺)=2.5:1,该工艺条件下,1,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甲酯收率达99.6%。
- 邱志燕杨勇崔咪芬汤吉海陈献乔旭
- 关键词:己二胺无溶剂法
- 乙酸和丙烯一步合成乙酸异丙酯工艺被引量:1
- 2010年
- 在Ti材高压釜中进行了催化剂的筛选和工艺条件的优化.考察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催化剂的筛选,发现自制固体催化剂的活性高于采用对甲苯磺酸、β型分子筛作为催化剂的活性.采用自制固体催化剂,适宜的反应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30℃,催化剂用量为乙酸质量的7.5%,压力1.5MPa,反应时间6 h.在此条件下,乙酸转化率可达到85.43%,乙酸异丙酯对丙烯的选择性为98.52%.
- 李有林崔咪芬乔旭汤吉海
- 关键词:乙酸丙烯乙酸异丙酯
- 酸烯酯化合成醋酸叔丁酯的精馏分离过程
- 2010年
- 针对醋酸与异丁烯加成酯化合成叔丁酯的反应液,提出先脱酸后提纯的两塔精馏分离流程,采用AspenP lus软件进行模拟研究.在采用简捷计算方法获得精馏塔初步配置参数的基础上,用严格计算模型对进料位置、回流比的影响进行敏感度分析,得到脱酸塔和提纯塔塔板数、最佳进料位置和回流比分别是25和24、14和20、3和20.在模拟基础上,对精馏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分离得到醋酸叔丁酯的质量分数大于99.50%,为工业应用与放大设计提供了依据.
- 施华辉汤吉海丁良辉周峰崔咪芬陈献乔旭
- 关键词:ASPENPLUS精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