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50613023)
-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钱林茂余家欣周仲荣张静宜张爽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更多>>
- 高载下单晶铜和单晶硅的径向纳动与损伤行为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采用纳米压痕仪研究了单晶铜和单晶硅径向纳动的运行特点和损伤过程.结果表明:径向纳动的残余压痕深度随循环次数增加急剧减小,而纳动循环中载荷-位移曲线在闭合前表现为1个迟滞环;试样在首次径向纳动循环中耗散的能量最大,其后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材料的接触刚度和弹性模量在最初几次纳动循环中增加较快,随后变化趋于平缓;尽管2种材料的压痕投影面积均随纳动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但由于损伤机制不同,使其径向纳动损伤显示出各自不同特点,其中单晶铜主要表现为压痕边缘的皱褶堆积,而单晶硅表现为塑性区边界裂纹的萌生与扩展.
- 张静宜钱林茂周仲荣
- 关键词:纳米摩擦学单晶铜单晶硅
- 氮化铬薄膜的径向纳动损伤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采用纳米压痕仪和曲率半径为20μm的金刚石球形压头研究了40Cr基体和CrNx薄膜的径向纳动行为,并探讨其损伤机制.结果表明:CrNx薄膜能够提高40Cr基体的抗压性能,提高其接触刚度,降低残余压痕深度,减少在纳动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增大载荷或增加循环次数均可加剧材料的纳动损伤;40Cr基体的纳动损伤表现为压痕边缘的塑性堆积;而CrNx薄膜的纳动损伤由表面的径向和环向拉应力所引起,表现为环向裂纹和径向裂纹的萌生与扩展.
- 张爽钱林茂莫继良
- 关键词:纳米摩擦学
- 一种改进的原子力显微镜摩擦力标定方法被引量:7
- 2007年
- 在传统标定AFM测力系统的楔形法基础上,通过线形加载的扫描方式,得到不同载荷下AFM针尖在平面和斜面上的切向力-位移循环曲线,并进一步计算出不同载荷下的摩擦力标定系数,进而根据该系数随载荷的变化趋势,选取高载下相对稳定的数据作为最终的标定结果.结果表明,由于改进的楔形法全面考察了摩擦力标定系数随载荷的变化趋势,避免了低载标定所引入的误差,标定结果更合理.
- 余家欣钱林茂
-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纳米摩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