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QC2012C115)
-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利国宋宪友房郁妍郑楠张效霏更多>>
-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广西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青年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不同收获时期对大麻全麻率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大麻收获时期是保证大麻雨露沤制成功的关键,为了黑龙江省大麻主产区大麻的适时收获、安全生产,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大麻全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麻全麻率与收获时期的关系呈"M"型曲线,第一峰值出现在出苗后67d,第二峰值出现在出苗后91d。不同收获时间对大麻全麻率有较大影响,黑龙江省第一至四积温带大麻收获时期为出苗后90~95d,第五积温带大麻收获为出苗后85~90d。
- 郑楠宋宪友房郁妍张利国吴建忠关宪任李晓明
- 关键词:大麻
- 小麦-黑麦代换系鉴定及其杂交诱导易位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小麦-黑麦易位系在小麦染色体工程中有重要的应用,由于黑麦是小麦的近缘种属,抗病、抗逆性强,具有许多优良性状基因,是改良小麦的重要基因库。代换系代换的是整条染色体,因此它的细胞学稳定,生活力强。因此,被鉴定出的小麦-黑麦易位系具有诸多优点,在经过田间筛选后可以直接用于生产。本研究应用C-分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进行细胞学鉴定,鉴定出代换系4个,易位系2个,并对C-分带和原位杂交实验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也进行了探讨,这对小麦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 张利国张利国张树权
- 关键词:代换系易位黑麦原位杂交
- 大麻茎腐病菌的分离及其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
- 2013年
- 从病变部位分离出两株病原真菌DN1和DN2,通过菌丝及孢子形态的观察,初步确定其分别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Alternaria alternata)及轮枝孢属(M.Verticillium)。在pH值4~14之间,两株菌都能正常生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通过盆栽试验确定大麻对土壤pH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麻能修复弱碱性土壤。
- 郑楠宋宪友张利国房郁妍殷博
- 关键词:病原真菌土壤PH盆栽试验
- 多元统计分析法在大麻资源评价与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8年
- 为系统阐述大麻的纤维产量与大麻的多项农艺性状以及生育期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回归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来研究大麻的遗传多样性,揭示大麻资源变异与环境因素互作的内在规律。结果显示,大麻资源的遗传分布整体上与地理位置相关,其干茎产量是由原茎产量和脱水率决定的,也受栽培条件所影响。本研究将分子标记和细胞学标记的生物学试验结果相结合,能系统全面地剖析大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可为品种引进、杂交育种、种质资源保护,优异大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田间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
- 张效霏张利国
- 关键词:大麻聚类
- 大麻纤维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初报被引量:6
- 2014年
- 为促进黑龙江省纤维大麻产业的发展,选用大麻纤维产量(Y)与株高(X1)、茎粗(X2)、单位面积收获株数(X3)、干茎制成率(X4)、全麻率(X5)等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其相关方程为Y=12 595.10-1.997 X1-227.931 X2-1.158 X3-128.704 X4+94.927 X5;全麻产量与株高,茎粗呈负相关,与单位面积收获株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干茎制成率呈正相关,与全麻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 张利国张效霏房郁妍郑楠宋宪友吴建忠
- 关键词:大麻纤维产量
- 大麻ISSR引物的筛选与细胞学制片技术的优化被引量:3
- 2014年
- 在稳定的ISSR-PCR扩增条件下,使用50个大麻ISSR引物对代表性的大麻材料进行PCR扩增,筛选出14个适合大麻的ISSR引物;同时,为优化大麻染色体的制片质量,对大麻染色体制片过程中的变温预处理、低温提高中期分裂相的方法及解离等具体技术与方法进行了试验,优化后的大麻染色体制片条件为:芽长达1 cm后(21℃),23℃条件下促芽生长24 h,再低温(0℃)处理24 h,37℃解离20 min(20 g/L纤维素酶和20 g/L果胶酶)。适合大麻ISSR-PCR反应的引物筛选与染色体制片技术的优化,将为大麻遗传多样性的多层次化分析提供试验基础。
- 张利国张效霏房郁妍郑楠宋宪友
- 关键词:大麻染色体制片技术
- 大麻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与引物的初步筛选被引量:3
- 2014年
- 为探寻出更适宜大麻的ISSR反应体系,用以研究大麻的遗传多样性,利用梯度试验对dNTP、TaqDNA聚合酶和引物的浓度,预变性时间和退火温度5个因素进行优化,从而建立了适合大麻的ISSR-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25μL体系中,dNTP 200μmol/L,模板1 ng/μL,引物200 nmol/L,聚合酶1 U(2.5 pmol/μL);预变性3 min(94℃),退火温度48℃,为大麻最佳反应体系;研究利用优化后的ISSR反应体系,在30条引物中,筛选出8条适合大麻的ISSR引物,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 张利国张效霏常缨宋宪友房郁妍郑楠
- 关键词:大麻IS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