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1BBF60036)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洪一江王军花彭扣陈永玲胡蓓娟更多>>
-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池蝶蚌组织蛋白酶L1-like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为了解淡水贝类是否存在组织蛋白酶L的亚型及其亚型的免疫相关作用,本实验利用已构建的池蝶蚌血细胞全长c DNA文库,筛选获得与之同源的EST序列,结合RACE技术进一步克隆了池蝶蚌一个新的组织蛋白酶L基因的c DNA全长,命名为Hs Cts L1-like基因(Gen Bank登录号为KF015273)。该序列全长为1280 bp,5′-非翻译区(5′UTR)为31 bp,3′-非翻译区(3′UTR)为256 bp,开放阅读框区(ORF)为993 bp,编码33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相对分子量为36.86 ku,理论等电点为6.23。序列分析结果显示,Hs Cts L1-like与其他软体动物相对应序列具有共同结构特征,包含信号肽、前肽抑制域和成熟肽三部分,在其他物种中已鉴定的Cts L签名序列标签(ERF/WNIN、GNFD、GCXGG和QCHN等)在Hs Cts L1-like中均可找到。其氨基酸序列同缢蛏Cts L1(AGL33704.1)同源性最高,达67%;与报道的三角帆蚌Cts L(ADV03094)和池蝶蚌中另一个Cts L(AEX88474)仅均为52.91%;系统进化分析表明,Hs Cts L1-like与缢蛏、长牡蛎和合浦珠母贝的Cts L1聚为一分支,推测Hs Cts L1-like属于Cts L家族中的亚型1。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显示,Hs Cts L1-like m RNA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卵巢和精巢。注射鳗弧菌后,血细胞和肝脏Hs Cts L1-like m 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暗示其是一个免疫有关的基因,参与了池蝶蚌的先天免疫应答反应。
- 彭扣胡蓓娟赵大显王军花盛军庆吴娣史建伍洪一江
- 关键词:池蝶蚌克隆QRT-PCR
- 池蝶蚌HsCTL的分子特征及表达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CTL)是存在动、植物及微生物中一类Ca2+依赖性的糖蛋白,能够识别和结合病原微生物表面的多糖物质,在机体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解淡水育珠贝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 CTL的分子特征及潜在作用,结合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和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从池蝶蚌中鉴定了一条与其他物种CTL同源的c DNA序列,命名为HsCTL。该序列全长为1716 bp,包括5'端非编码区92 bp,3'端非编码区898 bp,开放阅读框长726 bp,编码241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相对分子量为28 ku。其氨基酸序列存在一个由2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和一个糖配体识别结构域(carbohydrate recognition domain,CRD),CRD结构域中仅包含1个QPD (Gln-Pro-Asp)基序。序列同源性及进化分析表明,HsCTL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CTL同源性最高,达36%,而与目前Gen Bank公开的其他贝类CTLs的同源性为9.7%~18.1%。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HsCTL与斑节对虾和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s)的同系物聚为一支,与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perlucin和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CTL聚为相邻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发现,HsCTL的mRNA广泛分布于池蝶蚌各个组织,其中在血细胞表达量最高,外套膜和肝胰腺次之。且进一步发现,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后,HsCTL的mRNA表达量在血细胞和肝胰腺组织中显著增加。以上结果表明,HsCTL在池蝶蚌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免疫防御反应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结果为进一步研究HsCTL参与池蝶蚌先天免疫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
- 彭扣陈永玲陈永玲邱齐骏王军花
- 关键词:池蝶蚌克隆免疫应答实时荧光定量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