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3012)

作品数:2 被引量:25H指数:2
相关作者:石远凯郏博孙燕周萍周立强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蛋白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因素
  • 1篇预后因素分析
  • 1篇套细胞
  • 1篇晚期
  • 1篇晚期NSCL...
  • 1篇晚期非小细胞
  • 1篇微管
  • 1篇微管相关蛋白
  • 1篇相关蛋白
  • 1篇小细胞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瘤
  • 1篇淋巴瘤患者
  • 1篇膜细胞
  • 1篇非小细胞
  • 1篇肺癌
  • 1篇肺癌治疗

机构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2篇石远凯
  • 1篇孙燕
  • 1篇杨建良
  • 1篇秦燕
  • 1篇刘鹏
  • 1篇周生余
  • 1篇张长弓
  • 1篇董梅
  • 1篇何小慧
  • 1篇桂琳
  • 1篇杨晟
  • 1篇周立强
  • 1篇周萍
  • 1篇郏博

传媒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克唑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选择被引量:19
2013年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已进入个体化靶向治疗的时代,分子标志物指导下的治疗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之后,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EMIA)与间变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c-MET、v—ros肉瘤致癌因子(ROSl)等,成为对晚期NSCLC治疗有指导意义的新靶点。EMIA-ALK融合基因由第2号染色体短臂插入引起,使两个EMIA.ALK分子的激酶区相互结合,通过自身磷酸化活化下游通路,从而引起细胞向恶性转化。
石远凯郏博孙燕
关键词:晚期NSCLC分子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C-MET
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3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68例MC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并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68例MCL患者中位发病年龄58.5岁,男女比例为2.8:1,Ann Arbor分期以Ⅲ-Ⅳ期为主(占86.8%)。首发于淋巴结者56例,累及淋巴结外器官者49例,其中骨髓受侵19例。采用CHOP样方案化疗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80.5%,明显高于采用加强方案化疗的患者(57.9%,P=0.036)。68例MCL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5个月,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5%和64.1%,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0.0个月,2年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1.3%和23.7%。单因素分析显示,Ⅲ-Ⅳ期、IPI评分为3~5分、Ki-67≥30%、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伴母细胞转化、受累淋巴结数≥5个、近期疗效评价为无效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明显缩短。多因素分析显示,Ki-67指数、LDH水平和化疗疗效为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MCL多见于老年男性,发病率低,分期较晚,骨髓受累较常见。CHOP样方案治疗MCL比加强方案的客观有效率高,但预后仍较差。
周萍石远凯何小慧周生余刘鹏董梅秦燕杨建良张长弓周立强杨晟桂琳
关键词: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