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0441)
-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包俊敏袁良喜景在平周建郭松林更多>>
-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川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ngiosome概念在下肢重症肢体缺血腔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评价血管区域(Angiosome)概念在下肢重症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腔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10月在Angiosome概念指导下行膝下动脉血管成形术的62例(62侧肢体)CLI(Rutherford 5级/6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开通缺血血管区域源血管分为直接组35例(开通缺血血管区域源血管)和间接组27例(开通相邻血管),对2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溃疡愈合情况及无截肢率等临床疗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患者术前ABI(直接组0.16 ±0.26,间接组0.15 ±0.28,P=0.885)和术后ABI(直接组0.82 ±0.26,间接组0.81 ±0.24,P=0.8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间的溃疡愈合率直接组(91%)明显高于间接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7),2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时间直接组(162 ±49)d,间接组(160 ±4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0);1年无截肢率直接组(84%±3%)明显高于间接组(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2年无截肢率直接组(79%±4%)明显高于间接组(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 结论 应用Angiosome 概念指导腔内治疗有助于提高CLI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溃疡创面愈合和提高无截肢率.
- 李振江袁良喜景在平包俊敏
-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成形术
- 股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腔内治疗进展被引量:3
- 2014年
- 近年来,随着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以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tenting angioplasty,PTSA)为代表的血管腔内技术日益成熟,在股浅动脉(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SFA)
- 包俊敏陈凯
- 关键词:股浅动脉腔内技术ANGIOPLASTY切割球囊SUPERFICIAL闭塞症
- 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股总动脉累及分叉处病变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股动脉分叉部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15例股动脉分叉部位病变患者行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77.2(68~84)岁。按Rutherford分级:重度间歇性跛行(3级)5例,静息痛(4级)7例,足踝部溃疡或足趾坏疽(5级)3例。所有病例先处理股总及股浅动脉病变段再同期处理股深动脉病变。结果总技术成功率为100%。3例行单纯股总动脉+股深动脉球囊扩张术(PTA),4例行股总动脉支架成形术,5例行股浅动脉支架成形术,3例行单纯股总动脉+股浅动脉PTA术。术后所有患肢皮肤温度均明显升高,疼痛消失或减轻。6个月复查,踝肱指数平均上升0.52±0.16;一期通畅率为73.3%,未发生支架断裂。结论对于累及股动脉分叉部位病变,采用腔内血管成形术完全重建股总、股浅及股深动脉,有利于改善肢体缺血症状及预后。
- 郭松林袁良喜包俊敏周建景在平
-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股动脉血管成形术
- 非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治疗63例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评价置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非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可行性和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8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63例病程>14d的非急性下肢DVT患者采用CDT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通过术前、术后静脉造影计算血栓溶解率来评价静脉再通效果.随访内容包括多普勒超声检测和临床症状、体征的评估.结果 63例患肢平均病程为(22±5)d,采用持续微泵联合脉冲式给药进行溶栓治疗,尿激酶用量为(121±69)万U/d,溶栓时间为(74 ±21)h.血栓显著溶解48(77%)例,15例残留狭窄(>50%)进行血管成形术,12例植入支架(11例髂静脉,1例股静脉).溶栓过程无严重并发症,6(10%)例发生轻微出血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15±6)个月,深静脉通畅率71% (45/63),轻中度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发生率24%(15/63),无重度PTS发生.结论 非急性下肢DVT采用CDT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并且可以提高远期深静脉通畅率和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发生的风险.
- 郭松林周建袁良喜包俊敏景在平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血管成形术血栓溶解疗法
- 前列环素在血管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 2017年
- 前列腺素家族由花生四烯酸经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作用形成。参与了血小板凝集、血管舒张与收缩、局部炎症反应以及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等许多生理学过程。前列腺素家族在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血管脂纹形成到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能是其调控多种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 包俊敏董健
- 关键词:血管闭塞性疾病前列环素局部炎症反应内皮细胞黏附花生四烯酸血小板凝集
- 透皮活血中药垫枕枕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犬模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究透皮活血中药垫枕枕芯对试验犬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构建深静脉血栓比格犬模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透皮活血中药)和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12、16周抽血比较两组试验动物的D-二聚体、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肝肾功等指标,并行彩超检查了解下肢血栓再通、复发情况;治疗后16周处死试验动物,取心、肝、肺、脑和肾脏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两组试验动物进食正常、活动正常,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电解质(血钾、钙、钠)在治疗后1、2、4、12、16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二聚体在治疗后1、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4、12、16周,实验组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周内,两组心、肝、肺、肾、脑病理检查均未见异常;治疗后16周内,实验组的血栓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血栓完全再通,而对照组血栓部分再通。结论:透皮活血中药垫枕枕芯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犬模型后,对血液常规、生化和重要脏器结构功能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较高,且可轻度降低血D-二聚体,降低血栓远期复发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及价值。
- 雍熙康藤耀陈开王贤芝张富钊宁俊洁任逢春杨勤尹洪顺陈镜全郑江华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垫枕
- 主动脉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主动脉瘤是主动脉血管直径超过正常动脉管径1.5倍时的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根据发病部位不同,主动脉瘤分为胸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其中腹主动脉瘤比胸主动脉瘤更多见,人口统计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腹主动脉瘤患病率约2.5%.胸主动脉瘤发病率约(4.5~5.9)/100000。
- 段现利董健周建包俊敏
- 关键词:胸主动脉瘤生物标志物胸腹主动脉瘤人口统计学动脉管径血管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