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100811)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谢潮添纪德华徐燕严兴洪李琳更多>>
相关机构:集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象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坛紫菜
  • 6篇紫菜
  • 2篇胁迫
  • 2篇高温
  • 1篇叶状体
  • 1篇移植育苗
  • 1篇优良品系
  • 1篇育苗
  • 1篇杂交
  • 1篇三十烷醇
  • 1篇丝状体
  • 1篇品系
  • 1篇种间
  • 1篇种间杂交
  • 1篇种质
  • 1篇种质鉴定
  • 1篇自由丝状体
  • 1篇温度
  • 1篇浸泡
  • 1篇静水

机构

  • 3篇集美大学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象山县水产技...

作者

  • 3篇李琳
  • 3篇严兴洪
  • 3篇徐燕
  • 3篇纪德华
  • 3篇谢潮添
  • 2篇陈昌生
  • 2篇李兵
  • 1篇张元
  • 1篇梅高尚
  • 1篇谢小雪
  • 1篇张欢欢
  • 1篇刘海洋

传媒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年份

  • 4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三十烷醇对坛紫菜叶状体生长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探讨三十烷醇对坛紫菜野生型品系(WT)叶状体生长的影响作用,用1×10-7、3×10-7、5×10-7和7×10-7的三十烷醇溶液处理WT品系叶状体1 d,恢复正常条件充气培养25 d后发现:在上述浓度范围内,3×10-7组对WT品系的叶状体的促生长效果最明显,5×10-7组次之,1×10-7组处理几乎无效果,而7×10-7组对叶状体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3×10-7组叶状体的平均长度增加了94.92%,叶绿素a、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26.00%、92.88%和84.89%。三十烷醇对WT品系叶状体生长的促进作用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且这种促生长作用会持续到处理后20 d左右。上述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三十烷醇溶液(3×10-7)浸泡处理可以显著、持续地促进WT品系的叶状体生长,增加光合色素和色素蛋白的含量。
张欢欢李琳严兴洪
关键词:坛紫菜叶状体三十烷醇浸泡
坛紫菜与Pyropia radi的种间杂交实验被引量:3
2013年
为探讨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种间杂交的可行性,进一步选育坛紫菜新品系,以野生型坛紫菜作为母本,以采自印度的Pyropia radi作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并以亲本叶状体细胞的液泡大小与色素体的大小和颜色作为遗传标记:母本的细胞内液泡较小,具一个较大的色素体,颜色偏红;父本的细胞内具有一个很大的液泡,但色素体较小,颜色偏褐带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依据液泡体积、色素体的大小和颜色区分,在F1叶状体中出现了6种类型的细胞:2种亲本细胞类型,4种杂交重组细胞类型,它们分别为母本型(Ph),父本型(Pr),似母本型(Ph′,液泡大小与Ph相同,但色素体偏黄),似父本Ⅰ型(Pr′,液泡比Pr小,且色素体偏红),似父本Ⅱ型(Pr″,液泡大小介于Pr和Pr′之间,且色素体颜色比Pr′更浅),似父本Ⅲ型(Pr,液泡大小与Pr相同,但色素体稍黄)。这6种细胞在F1叶状体上出现分离,并呈块状直线排列。在F1叶状体中出现大量由2~4个色块构成的颜色嵌合体和少数单色的叶状体。上述结果证实这两种紫菜的种间杂交是成功的,并且F1叶状体是成活和可育的,为今后选育种间杂交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刘海洋李琳严兴洪
关键词:坛紫菜种间杂交
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移植育苗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为建立有效的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移植育苗技术,以坛紫菜的2个选育品系"申福1号"和"申福2号"及野生型品系为实验对象,初步研究了自由丝状体的移植量、移植后培养的光密度和温度对贝壳丝状体的生长和壳孢子放散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当自由丝状体移植量为50~500 mg/m2,随着移植量的增加,贝壳丝状体的藻落数显著增加,但移植量如果超过100 mg/m2,贝壳丝状体的壳孢子放散量反而减少。培养光密度在10~50μmol photons/(m2.s)范围内,随着光密度的增加,贝壳丝状体的生长速度明显增快,但壳孢子的放散量却随着光密度的提高而减少。培养温度在15~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贝壳丝状体的生长明显加快;在15~20℃范围内,壳孢子放散量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0~25℃范围内,壳孢子放散量反而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上述结果表明,在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移植育苗中,过大的丝状体移植量、过高的培养温度和光密度均会导致贝壳丝状体的壳孢子放散量减少。
孙霂清李琳刘长军严兴洪
关键词:坛紫菜优良品系自由丝状体光密度温度
DNA序列标记在坛紫菜种质鉴定中适用性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是我国南方沿海的主要海水养殖品种之一,准确的种质鉴定是避免种质混淆和实现其良种化栽培的基础.为筛选出适合于坛紫菜品系间种质鉴定的序列标记,本实验参考动物和植物条形码的构建方法,以11个坛紫菜种质品系为材料,对4种常用于种质鉴定的序列标记(Cox1、Cox2-3、UPA和ITS-5.8S)通过序列同源性分析和构建基于遗传距离的系统进化树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结果发现:通过序列同源性分析,只有ITS-5.8S序列标记能将11个品系完全分开,而其他3个标记均存在多个品系序列同源性为100%,无法区分的问题;而通过基于遗传距离的系统进化树分析也表明Cox1、Cox2-3和UPA序列标记无法将11个坛紫菜品系完全区分开,而ITS-5.8S序列标记除了8-Ⅰ和9-Ⅳ外,对其他品系均可以很好地区分.由此认为ITS-5.8S是适用于坛紫菜品系间种质鉴定的理想分子标记.
谢小雪陈昌生徐燕纪德华谢潮添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坛紫菜种质鉴定
高温静水胁迫培养对坛紫菜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以坛紫菜耐高温型品系Z-61F4代叶状体为实验材料,野生型坛紫菜(WT)叶状体为对照,研究了常温(21℃)静水和高温(30℃)静水培养不同天数(0、2、4、6、8、10d)后,坛紫菜藻体中光合色素含量、粗蛋白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和4种主要呈味游离氨基酸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常温静水培养对坛紫菜耐高温型品系的品质没有显著影响,甚至短时间的常温静水培养还有利于提高野生型品系藻体的品质;但高温静水培养会显著降低耐高温型品系和野生型品系的品质,只是耐高温型品系的品质下降速度要慢于野生型。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耐高温型坛紫菜品系还可以通过调节藻体细胞内别藻蓝蛋白(APC)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来增强自身对高温胁迫的抵抗能力。本研究结果为全面认识坛紫菜的抗逆性机理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也为后续坛紫菜抗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指导。
李兵徐燕纪德华张元谢潮添
关键词:坛紫菜抗逆性
坛紫菜核糖体蛋白S15a基因的克隆及高温胁迫表达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坛紫菜栽培中经常遭遇高温胁迫危害而产生烂菜现象,为研究坛紫菜在高温胁迫条件下的分子应答机制,分离并克隆高温胁迫应答的相关基因,应用引物退火控制(ACP)技术对耐高温型纯系Z-61叶状体在高温胁迫条件下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时,获得一条在高温胁迫条件下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的基因片段,通过5′-RACE技术获得了它的全长,命名为Phrps15a(GenBank登录号:JN991055.1)。该基因序列全长676 bp,包含一个39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30个氨基酸的核糖体S15a蛋白(PhRPS15a),蛋白分子式为C664H1066N188O180S7,由3条螺旋、7个片层及8个环状连接组成,与多个物种的RPS15a蛋白具有较高的序列一致性(78%~80%)。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动物、高等植物、绿藻和坛紫菜PhRPS15a蛋白均享有独立的进化分支,但坛紫菜PhRPS15a蛋白与团藻和莱茵衣藻的亲缘关系更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Phrps15a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高温胁迫密切相关,在高温胁迫条件下,Phrps15a基因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
梅高尚纪德华李兵徐燕陈昌生谢潮添
关键词:坛紫菜高温胁迫克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