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CDA110)
-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4
- 相关作者:刘可群邱正明聂启军朱凤娟肖玮钰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春化效应的高山萝卜生育期模拟模型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为避免因抽薹而降低萝卜的食用性与商品性,有必要做好抽薹期预测。根据萝卜发育对低温春化的反应特点,2009—2013年在鄂西南高山地区海拔400、800、1200、1600、1800 m高度对‘短叶13’、‘雪单一号’2个萝卜品种进行了不同海拔、播期的田间试验及小气候对比观测;引入温度热效应、低温春化效应、光周期敏感性的作物发育速率影响函数,建立了萝卜抽薹生育期的数学模拟模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校正和检验。结果表明:播种至抽薹生育期所需天数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短叶13’与‘雪单一号’分别为2.4、2.7天,平均相对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分别为6.87%、3.26%;与有效积温法(MAE分别16.9、16.0天)和PAR日积分法(MAE分别14.7、13.4天)发育期模型相比,2个品种的精度分别提高28%、14.6%以上;模型可以用于高山萝卜错季抽薹期实际预测。
- 刘可群邱正明聂启军邓晓辉袁伟玲
- 关键词:萝卜生育期
- 高山立体气候资源与高山蔬菜种植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2009~2013年在鄂西南山区174~1 800 m不同海拔高度上进行了小气候观测及蔬菜田间试验,对不同界限温度(5、10、15 ℃)、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要素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喜温蔬菜辣椒、耐寒蔬菜莴苣等蔬菜产量、品质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5 ℃、≥10 ℃、≥15 ℃的持续天数随海拔高度每升高100 m分别递减4.8、5.5、6.8 d,降水量及地表湿润指数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辣椒单株坐果数、单位面积产量与开花结果期≥15 ℃的持续天数呈显著线性相关,≥15 ℃持续每增加1 d对单株坐果数、单产贡献率分别增加0.32个、73.47 kg·(667 m2) -1;海拔800~1 200 m高度≥15 ℃的持续时间为100~130 d,且无高温天气胁迫,是喜温蔬菜最佳种植带;海拔1 600 m以上高度基本无夏季,是喜冷凉蔬菜的适宜种植区。
- 邱正明刘可群聂启军肖玮钰陈磊夫
- 关键词:鄂西南气候高山蔬菜
- 高山不同海拔对萝卜抽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研究了高山不同海拔对萝卜抽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萝卜的抽薹期随海拔的增加而提前,在海拔1 200~1 800 m地区种植的萝卜较海拔800 m以下地区的产量更高、品质更好,其中以海拔1 600 m地区产量最高,达7 200 kg/667 m2,总糖含量最高,粗纤维含量最低,分别为2.3%,0.5%,鲜食品质最佳。
- 聂启军朱凤娟邱正明
- 关键词:海拔萝卜抽薹
- 高山红菜薹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对高山红菜薹生长周期随海拔变化的规律及遮光覆盖栽培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拔越高,红菜薹越易通过春化而提早抽薹,
- 聂启军朱凤娟邱正明
- 关键词:覆盖栽培红菜薹海拔遮光抽薹
- 基于生育期模型的鄂西南高山地区辣椒种植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为了更合理有效利用山区特有气候资源,提高高山地区辣椒产量及菜农收入,利用2009—2013年在鄂西南山区不同高度不同时间栽培试验及同步气象观测资料,建立了基于光温效应的高山辣椒生育期模型,分析了开花结果期累计光温效应APTE与单株坐果数、辣椒单产相关性,以及鄂西南山区相关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生育期模型对生育期推算明显高于有效积温的推算;单株坐果数、辣椒单产与开花结果期≥16℃持续时间、APTE有显著的正相关;鄂西南海拔800 m高度≥16℃持续天数最长,且无高温天气过程出现,1200 m以上高海拔地区辣椒适宜开花结果期短,800~1200 m是鄂西南山区反季节辣椒生产的最佳高度带。800 m以上的中高山地区可以通过保护措施提早辣椒开花结果,从而延长开花结果期,增加辣椒产量。
- 聂启军邱正明刘可群
- 关键词: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