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2013Y583)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罗杰更多>>
相关机构:文山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地母
  • 4篇文化
  • 2篇生命
  • 2篇生态审美
  • 2篇文化生态
  • 2篇化生
  • 1篇叙事
  • 1篇原生态
  • 1篇深层生态学
  • 1篇神话
  • 1篇神话比较
  • 1篇审美视域
  • 1篇生命空间
  • 1篇生命意识
  • 1篇生态
  • 1篇死亡叙事
  • 1篇土地伦理
  • 1篇壮族
  • 1篇宗教
  • 1篇宗教性

机构

  • 6篇文山学院

作者

  • 6篇罗杰

传媒

  • 3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鸡西大学学报...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黑河学院学报

年份

  • 4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文化生态视野下广南地母文化的生态审美文化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在文化生态视野下,广南少数民族地区地母文化应当从现代语境出发,参照当代存在的文化生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当代建构体系。广南地母文化作为对自然的感知呈现了生态审美价值,对其生态审美价值的把握应该基于一定的原则,可以使得其中蕴含的生态理念与原生态文化特性得到重视与研究,有助于加强原生态文化的保护意识。
罗杰
关键词:文化生态现代语境
广南地母文化的原生态特性被引量:2
2014年
广南地母文化是滇东南地区曾经盛行的一种尊重土地和敬畏自然的文化,在其流传过程中承载着土地信仰的原初观念,以当代生态整体论和文化生态的视野对其审视,广南地母文化蕴含着境内多民族的审美体验,呈现出有别于其他地区土地信仰的地域文化特点,集结了"万物始于土""以土为母""土地伦理"等原生态特性,可发掘出广南地母文化中的生态审美内涵。
罗杰
关键词:原生态土地伦理文化生态
生态审美视域中的中希地母神话比较
2015年
地母主题存在于中国和希腊民族的神话传说中,但同一文学主题在不同的民族神话中呈现出不同的生态审美意蕴。从现代生态审美视域和跨文化比较的角度,运用现代生态文艺学的批评方法来探析在中希文化语境中地母神话故事的审美精神,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异质特性、生态审美意识以及文学隐喻,透析出中希地母神话故事在书写地母形象上叙事模式、精神内涵的异同。
罗杰
关键词:生态审美跨文化
云南壮族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以广南地母文化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对留存在滇东南地区的云南壮族传统文化即广南地母文化所面临的现代语境、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问题,尝试对广南地母文化在当下的生存与价值进行探究。借助多学科、多维度来反思其当代价值、生态保护及地方旅游产业开发,进而对壮族土地信仰文化的当代转换作深入分析,秉承着传承壮族传统文化的态度,立足于广南壮族地母文化的本源性和多样性,探讨云南壮族土地信仰文化的当代价值。
罗杰
关键词:壮族文化自觉
广南地母文化中蕴含的生态审美智慧
2015年
广南地母文化是一种活态的具有浓厚稻作文明色彩的传统文化,它依托着当地特有的自然生态地域条件和多种传统民族文化,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融合于耕作生产生活、地母崇拜、孝亲传统之中。它以一种原初特性的文化生态的整体形态承载着先民对土地的情感,作为体悟自然与稻作记忆的原生态文化形态,其生态审美精神实质方面蕴含着敬畏生命、生命意识、深层生态理念等。
罗杰
关键词:地母深层生态学生命意识
生命的追寻与复归:中希地母神话故事叙事
2015年
中希地母神话在阴性书写上对土地、母神、生死的叙述上呈现出异质特性及多重叙事,论文着重比较文学论述中跨文化、跨领域、跨民族、跨语言研究,以中希地母神话中建构出的宗教性、死亡、母性叙述的多维度叙事为比较研究角度切入,以探析中希地母神话故事的阴性书写,探索出其中女性叙事文学的文学书写与艺术创作的重要意义为:生命的追寻与复归。
罗杰
关键词:死亡叙事生命空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