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9Z438)

作品数:8 被引量:89H指数:6
相关作者:周德庆苏来金谭志军姚建华刘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水产
  • 3篇水产品
  • 3篇弧菌
  • 3篇副溶血弧菌
  • 3篇贝类
  • 2篇液相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串...
  • 2篇荧光
  • 2篇质谱
  • 2篇色谱
  • 2篇诺如病毒
  • 2篇相色谱
  • 2篇病毒
  • 2篇串联质谱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基因
  • 1篇多甲藻
  • 1篇血清型
  • 1篇液相色谱-串...

机构

  • 9篇中国水产科学...
  • 7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青岛市疾病预...

作者

  • 8篇周德庆
  • 3篇赵峰
  • 3篇苏来金
  • 2篇姚建华
  • 2篇于维森
  • 2篇柳淑芳
  • 2篇谭志军
  • 2篇曹慧慧
  • 2篇李毅财
  • 2篇刘琦
  • 1篇刘帅帅
  • 1篇郭萌萌
  • 1篇马丽萍
  • 1篇邢丽红
  • 1篇李振
  • 1篇杨守国
  • 1篇王伟栋
  • 1篇张海燕

传媒

  • 2篇海洋水产研究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食品科学
  • 1篇色谱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PCR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为了满足食品卫生快速反应体系的需要,提高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检测效率,本实验针对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tl基因设计合成引物,采用酚-氯仿法提取DNA,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志贺氏菌(Shigella)、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做方法特异性对照,建立了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PCR快速检测方法。利用此方法对市场随机抽取的40份水产品进行检测,并用国家标准方法(GB/T4789.7—2003)对该方法的检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菌液灵敏度为103CFU/ml,含菌量1~10CFU/g的样品经增菌6h后即可检出。与国标方法相比更加准确可靠,检测周期10h即可完成。说明此方法适合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
刘琦周德庆柳淑芳苏来金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
利用MPN-PCR法对国内8个沿海城市零售贝类中副溶血弧菌污染情况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对国内8个沿海城市大型水产批发市场内零售贝类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状况进行定量监测,为进一步的风险评估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利用针对tlh、tdh基因的PCR方法进行副溶血弧菌的快速检测,根据阳性结果进行MPN判定。结果:525份样品中有329份样品中的副溶血弧菌呈tlh阳性,只有一个青岛市九月份缢蛏样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同时具备tlh、tdh基因。总的副溶血弧菌(tlh阳性)检出率为62.67%,阳性样品的平均浓度为244.23 MPN/g。贝类样品中以缢蛏中副溶血弧菌的检出率与平均浓度最高分别为80%(48/60)和481.11 MPN/g;夏季(6月至9月)检出率及副溶血弧菌浓度最高,冬季(11月至次年2月)最低。结论:对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副溶血弧菌在不同城市贝类样品中的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χ2=11.107,P>0.05);除缢蛏外,其它贝类中副溶血弧菌的检出率与平均浓度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副溶血弧菌在贝类样品中的分布呈现季节性差异(χ2=24.207,P<0.05)。
曹慧慧赵峰于维森周德庆
关键词:贝类副溶血弧菌
东部沿海城市贝类中副溶血弧菌的定量风险评估研究
利用CAC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理论应用基于蒙特卡罗技术的@Risk定量风险评估软件开展了东部沿海城市(烟台、威海、青岛、连云港、舟山、厦门)贝类中副溶血弧菌的定量风险评估研究。风险评估的结果显示,夏季和秋季六个城市居民因食...
赵峰李毅财段文佳周德庆
关键词:贝类副溶血弧菌
文献传递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贝类组织中5种脂溶性贝毒素被引量:17
2010年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贝类组织中米氏裸甲藻(GYM)贝毒素、螺环内酯毒素(SPX1)、大田软骨酸(OA)贝毒素、蛤毒素(PTX2)、原多甲藻酸(AZA1)贝毒素的方法。用甲醇-水(4:1,V/V)溶液对贝类组织中GYM,SPX1,OA,PTX2和AZA1进行提取,MAX阴离子交换柱净化后,采用液相色谱分离,除OA以负离子选择反应监测外,GYM,SPX1,PTX2和AZA1以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选择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质谱分析。5种脂溶性贝毒素GYM,SPX1,OA,PTX2和AZA1在各自相应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0.99。扇贝闭壳肌空白样品添加5种贝毒素的提取率均为78.6%~94.4%(n=6);精密度(RSD)为6.8%~14.9%。贝类组织中5种贝毒素GYM,SPX1,OA,PTX2和AZA1的检出限分别为0.10,0.21,2.00,0.32和0.04μg/kg。
姚建华谭志军周德庆
关键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产品中石油烃的方法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在目前我国海洋生物中石油烃检测方法(GB17378.6-1998)基础上,对方法中的皂化温度和时间、萃取剂和溶剂的选择以及萃取过程的优化进行了研究。将海洋生物样品于38℃烘箱中经NaOH皂化10 h,能确保样品皂化完全且不受室温限制;用石油醚(30~50℃)代替氟里昂萃取,其效果更佳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蒸干后的残留物用石油醚(60~90℃)溶解,去水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检测限为0.26 mg/kg,比目前采用的国标方法高3倍多;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7.7%,加标回收率结果在88.5%~108.9%之间,适合于水产品中石油烃的检测。
张海燕周德庆
关键词:水产品石油烃荧光分光光度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贝类产品中的原多甲藻酸贝类毒素被引量:24
2010年
建立了一种贝类组织中原多甲藻酸(azaspiracid,AZA)贝类毒素主要成分AZA1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本方法采用甲醇-水(80:20,v/v)溶液对贝类组织中AZA1进行提取,并用MAX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SPE)柱富集净化,使用AtlantisdC18(150mm×4.6mm,5.0μm)色谱柱分离,以含有50mmol/L甲酸和2mmol/L甲酸铵的乙腈-水溶液(80:20,v/v)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质谱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AZA1在5min内获得完全分离,且在48.85~2442n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1。该方法检出限(S/N=3)为11.00pg/g,添加水平为36.64、73.27、146.54pg/g时的平均回收率为75.8%~82.5%(n=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利用该方法对采自大连、青岛、广州水产品市场上的112个贝类样品进行了分析,发现采自大连和广州的部分贝类样品中含有AZA1。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特点,能充分满足贝类中AZA1检测的要求。
姚建华谭志军周德庆郭萌萌邢丽红杨守国
水产品中诺如病毒富集方法的优化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针对检测过程中影响病毒富集的主要因素,按正交试验设计了9种不同的病毒富集方法,利用RT-PCR对富集方法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吸附缓冲液pH对NVs富集有显著影响(P<0.05),吸附剂、沉淀剂种类对富集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在吸附缓冲液中性环境(pH7.5)下,以苏氨酸作为吸附剂吸附两次,用PEG6000与PEG8000混合沉淀两次为最优富集方法,病毒回收率为23%,检测灵敏度为150pgRNA。利用此法对青岛地区贝类样品进行了检测,阳性检出率为12.5%,表明优化的富集方法可以满足实际检测的要求。
苏来金柳淑芳李振刘琦周德庆
关键词:水产品诺如病毒RT-PCR
东部沿海贝类中副溶血弧菌的分布及特征被引量:12
2011年
为调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零售贝类中副溶血弧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血清型和分子特征。共采集了288个贝类样品,采用MPN-PCR方法进行定量研究,分离得到的菌株用RAPD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并考察其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结果显示,贝类中副溶血弧菌含量季节分布明显,夏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共分离得到172株副溶血弧菌,其中157株可区分其O群,42株可区分其K型,O3群菌株最多,占19.1%;RAPD结果显示,172株菌共有73种带型,可分成18个类群;共检测到2株菌含tdh基因,5株菌含trh基因,未检测到同时含上述两种基因的菌株;2株含tdh基因菌株的血清型分别为O3:K6和O4:K68,RAPD结果显示它们属于同一个类群。
赵峰周德庆于维森王伟栋李毅财刘帅帅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血清型毒力基因RAPD分型
贝类中诺如病毒SYBR Green I实时定量RT-PCR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将诺如病毒(Noroviruses,NVs)RT-PCR特异产物纯化后与pGEM-T载体连接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DH5α,经测序鉴定,提取阳性克隆质粒DNA,梯度稀释后作为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标准质粒。使用SYBR Green I染料建立检测贝类中NVs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结果表明,本方法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可达6个数量级(108~103拷贝),R2为0.9983,比常规RT-PCR方法敏感100倍,且特异性良好,与贝类中的轮状病毒、甲肝病毒均不反应;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良好,变异系数(CV)分别在0.28%~4.03%和1.47%~5.53%范围。该方法具有简便、敏感、高效、稳定等优点,可用于水产品中NVs的定量检测。
苏来金周德庆马丽萍曹慧慧
关键词:诺如病毒SYBR荧光定量RT-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