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104A07)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曹阳袁军孙世澜金劲松邵朝弟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甘草治疗妊娠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疗效观察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甘草治疗妊娠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产科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12例妊娠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患者从入院开始就煎服甘草,2次/d,30 g/d,不给予静脉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后第2周、4周、6周、8周时对患者的BPC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患者的BPC值与治疗2周时患者的BP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41)。但治疗前患者的BPC值与治疗4周、6周、8周时患者的BPC值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分别为7.82、6.98、4.68)。同时,BPC值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本组12例患者均未出现内脏出血、黏膜出血、皮肤出血的表现,均已脱离血小板输注。结论:甘草治疗妊娠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疗效较佳,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 周保峰邓建平
- 关键词:甘草疗效观察
- 中药联合苯那普利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为探讨中药联合苯那普利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疗效。方法:将60例CKD(3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简称1组)、西药(简称2组)、中西治疗组(简称3组),每组20例;采用双盲法给予中药、苯那普利、中药联合苯那普利治疗,疗程24周;对患者在投药初始以及12、24周的实验室指标及中医症状积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中医症状积分:在24周,各组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其中,3组下降较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蛋白定量:在12周,2、3组下降较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周,3组下降较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Hb):在24周,2、3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清白蛋白(Alb):在24周,2、3组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2组较3组升高明显(P<0.05)。血尿素氮(BUN):在24周,2组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肌酐(Scr):在24周,2组较1组及3组升高明显(P<0.05)。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12周,2组较1组明显降低(P<0.01)。总疗效比较:在24周,依据中医证候疗效标准判定,3组有效率为89%、1组为65%、2组为40%,组间比较(P<0.01);根据西医疗效标准判定,3组有效率为94%、2组为85%、1组为75%,组间比较(P<0.05)。结论:中药联合苯那普利较单纯中药或苯那普利能更好的改善CKD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减退。
- 王小琴邹新蓉袁军曹阳孙世澜王长江邵朝弟金劲松石君华
- 关键词:中药苯那普利慢性肾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