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283)

作品数:8 被引量:58H指数:4
相关作者:苏敬良黄瑜张国中韩博程龙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病毒
  • 5篇鸭肝
  • 5篇鸭肝炎
  • 5篇鸭肝炎病毒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型
  • 2篇鸭胚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组
  • 2篇建株
  • 2篇肝炎
  • 2篇肝炎病毒
  • 1篇新型鸭肝炎病...
  • 1篇新血清型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试验
  • 1篇鸭病
  • 1篇鸭病毒
  • 1篇鸭病毒性肝炎
  • 1篇鸭场

机构

  • 9篇中国农业大学
  • 6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苏敬良
  • 4篇黄瑜
  • 4篇韩博
  • 4篇施少华
  • 4篇张国中
  • 3篇吴培福
  • 3篇傅光华
  • 3篇陈红梅
  • 3篇程龙飞
  • 2篇杨维星
  • 2篇万春和
  • 2篇陈珍
  • 1篇林芳
  • 1篇苏文良
  • 1篇张大丙
  • 1篇刘金华
  • 1篇林建生
  • 1篇何伟勇
  • 1篇赵继勋
  • 1篇胡薛英

传媒

  • 2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鸭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7年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病死率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神经症状、突然死亡和肝脏肿大出血。病原有3种,其中Ⅰ型鸭肝炎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Ⅱ型和Ⅲ型鸭肝炎病毒分别局限于英国和美国。不同血清型毒株具有不同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且无免疫交叉反应。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了Ⅰ型鸭肝炎病毒的变异株,且已完成了病毒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并随之出现RT-PCR诊断技术,对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吴培福张国中宋宇韩博苏敬良
关键词:鸭病毒性肝炎
应用鸭胚肝细胞扩增鸭肝炎病毒被引量:3
2009年
吴培福张国中韩博苏敬良
关键词:新型鸭肝炎病毒细胞扩增血清学试验鸭胚剖检病变
韩国型鸭肝炎病毒福建株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2
2010年
从福建省某养鸭场罹患鸭肝炎的病死鸭中分离到1株大小35~45 nm、十二面体对称的无囊膜病毒(暂命名为FJ01株),其鸭胚半数致死量(ELD50)为10^(-2.69)/0.2 mL,该病毒可被特异性韩国型鸭肝炎病毒免疫血清所中和,可被韩国型鸭肝炎病毒特异引物所扩增,而不能被1型鸭肝炎病毒引物所扩增。遗传进化分析表明鸭肝炎病毒FJ01株与韩国型鸭肝炎病毒关系密切,它们在进化树中共处一群。
施少华程龙飞江斌万春和傅光华陈红梅林芳林建生苏敬良黄瑜Shao-hua Long-fei Chun-he Guang-hua Hong-mei Jian-sheng Jing-liang
关键词:鸭肝炎病毒半数致死量养鸭场进化树鸭胚
鸽源鸭甲肝病毒1型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3
2012年
为对1株鸽源鸭甲肝病毒1型(DHAV-1)进行分离与鉴定,通过细菌分离排除法和病毒分离方法获得致鸭胚死亡病毒(暂命名为FJ-12-20株)。该病毒无血凝活性,可被DHAV-1引物所扩增,但不能被鸭坦布苏病毒、番鸭呼肠孤病毒、番鸭细小病毒和鹅细小病毒特异引物所扩增,病毒液攻击樱桃谷鸭和番鸭可引起死亡,并出现了典型的鸭肝炎病变,重新分离获得病毒株。将DHAV-1特异性扩增产物回收后克隆,序列分析表明FJ-12-20株与参考株DHAV-1的同源率为93.5%~99%,与DHAV-2和DHAV-3参考株的同源率均为78.4%。遗传进化分析表明FJ-12-20株与DHAV-1关系密切,它们在进化树中共处一分支。
施少华陈红梅陈珍傅光华万春和程龙飞苏敬良黄瑜
关键词:鸽源
Ⅰ型鸭肝炎病毒F株基因组测序及其结构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通过鸭肝炎病毒F株的测序分析研究了鸭肝炎病毒基因组间的变异情况,为鸭肝炎病毒病的防治提供线索。结果表明DHV-F具有DHV-Ⅰ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此外还有如下特点:1)DHV-F 5′UTR含有8个茎环结构,且有2个GNRA基序、A/C富含区、U/C富含区、A富含环和U富含环;2)2C蛋白基序DDLxQ中的亮氨酸被苯丙氨酸(192~196 aa)所替代;3)3D蛋白基序PSG中的脯氨酸被半胱氨酸(280~282 aa)所替代;4)预测表明3D蛋白具有“指、拇指和掌”的空间构象,且具有一个大的开放性的中间槽;5)3D蛋白所有保守基序位于蛋白亚基的内层;6)DHV-F的多聚蛋白P2和P3与DHV-Ⅰ的相应蛋白片段有较高的同源性,而与P1的同源性相对较低。说明鸭肝炎病毒DHV-F有抗原性变异。
吴培福韩博张国中刘金华苏敬良
关键词:基因组测序进化
鸭肝炎病毒新血清型基因组序列分析被引量:33
2009年
【目的】为了揭示鸭肝炎病毒新血清型(DHV-N)G株的演化及其与DHV-1的基因序列差异。【方法】运用RT-PCR结合5′-/3′-RACE策略对DHV-NG株基因组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DHV-NG株全基因组序列除12ntpoly(A)尾外全长共7774nt,含有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251aa的蛋白前体,其基因组结构:5′UTR-L-VP0-VP3-VP1-2A1-2A2-2B-2C-3A-3B-3C-3D-3′UTR;3′UTR长为366nt,比1型鸭肝炎病毒C80株多52nt;VP1蛋白与DHV-1相比发生较大的变异,特别在其第140~221位;其基因组与DHV-1、韩国DHV-N和台湾DHV-N的同源率分别为72.8%~73.4%、96.3%~96.5%和78.3%。【结论】DHV-NG株基因组结构与DHV-1存在明显差异,在DHV-N成员DHV-NG株与韩国DHV-N关系更为密切。
施少华程龙飞傅光华陈红梅陈珍杨维星苏敬良黄瑜
关键词:鸭肝炎病毒新血清型
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弱毒疫苗株培育及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近年来鸭甲型肝炎病毒血清3型引起的小鸭肝炎在我国广泛流行,严重危害着肉鸭养殖业。本研究采用鸭胚连续传代对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分离株进行致弱,通过检测不同代次的鸭胚组织毒的毒力、稳定性及免疫原性,结果发现该病毒在鸭胚中连续传代至第53代以后对雏鸭无致病性,在雏鸭体内连续继代不出现毒力返强。雏鸭经颈部皮下接种5×105.9ELD50的第54代病毒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坚强的免疫力。1日龄雏鸭免疫后4 d对强毒感染的保护指数为81.4%,免疫后6天的保护指数为100%。3日龄雏鸭免疫后5 d攻毒保护率为100%。1日龄雏鸭免疫后1周,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为10-3.29,至第4周达到高峰,之后开始缓慢下降。试验结果表明,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株第54代弱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毒力稳定,雏鸭接种后诱导产生的免疫力完全可以保护小鸭渡过鸭肝炎易感期。
苏敬良张国中黄瑜苏文良胡薛英韩博何伟勇张大丙赵继勋郭玉璞
关键词:弱毒疫苗
韩国型鸭肝炎病毒福建株的分离与鉴定
从福建省某养鸭场罹患鸭肝炎的病死鸭中分离到一株大小35~45 nm、十二面体对称的无囊膜病毒(暂命名为FJ01株),其鸭胚半数致死量(ELD50)为10–2.69/0.2 mL,该病毒可被特异性韩国型鸭肝炎病毒免疫血清所...
施少华程龙飞江斌万春和傅光华陈红梅林芳林建生苏敬良黄瑜
关键词:鸭肝炎病毒
文献传递
3株鸭肝炎病毒1型全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为分析3株1型鸭肝炎病毒(DHV)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关系;采用RT-PCR和5'-/3'-RACE.方法测定3株1型鸭肝炎病毒全基因序列;研究结果表明,不含poly(A)尾巴的3株病毒的基因组全长为7691~7700nt,基因组均仅含一个长度为6750nt的ORF,625~627nt5'端非翻译区和325~328nt3'端非翻译区(UTR)。将3株病毒株与GeneBank公布的其他DHV-1全基因序列及小RNA病毒科的其他属代表病毒株进行序列分析表明,聚蛋白均被分割成为12个蛋白,其中VP1的变异性最大,180~187位为高变区。3株病毒与DHV-1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3.7%~98.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6.9%~98.8%,DHV-1各株在小RNA科病毒多聚蛋白氨基酸序列进化树上形成一个独立的进化分支;DHVs-1病毒间核苷酸和氨基酸仍较保守,它们在进化中可将其归为小RNA病毒科的一个新属。
杨维星施少华陈红梅万春和程龙飞傅光华林芳林建生苏敬良黄瑜
关键词:基因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