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9020)

作品数:4 被引量:94H指数:4
相关作者:闵庆文何露张丹焦雯珺袁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农业
  • 2篇农业文化
  • 2篇农业文化遗产
  • 2篇全球重要农业...
  • 2篇传统农业
  • 1篇稻飞虱
  • 1篇稻瘟
  • 1篇稻瘟病
  • 1篇稻纵卷叶螟
  • 1篇稻作
  • 1篇稻作农业
  • 1篇中国农业
  • 1篇生态控制
  • 1篇太湖
  • 1篇太湖流域
  • 1篇梯田
  • 1篇农经
  • 1篇农业区
  • 1篇纵卷叶螟
  • 1篇瘟病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闵庆文
  • 2篇张丹
  • 2篇成升魁
  • 2篇焦雯珺
  • 2篇何露
  • 2篇袁正
  • 1篇李文华
  • 1篇孙业红
  • 1篇杨海龙
  • 1篇刘珊
  • 1篇李静

传媒

  • 2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支持哈尼梯田存续千年的家庭经济模式被引量:7
2013年
家庭的经济功能是其他各种社会功能得以发挥的基础。文章通过对哈尼稻作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家庭经济的分析,指出在传统哈尼族社会中,家庭的经济实际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模式下,农户家庭通过多样性的生计,尽量提高农业生产的产出价值;同时,通过家庭内部和家庭间生产与消费的平衡,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维持了社会经济的自我运行。农业经济的维持是哈尼梯田系统的景观结构与民族社会存续千年的根本保障。在自然与社会都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哈尼梯田作为遗产应当更为强调其传统意义上经济模式和文化体系的保护、维持与发展。
袁正闵庆文成升魁
关键词:功能论小农经济哈尼梯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实践的主要进展被引量:73
2011年
中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农民们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一直在寻求适应不同自然条件的生产方式,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化遗产。发端于20世纪初,以农业考古、农业历史、传统农业哲学及农业民俗学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遗产研究,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奠定了基础。2005年以"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FAO列为首批GIAHS保护试点为标志的新时期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实践探索,正体现出多学科合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重、保护与发展协调的特征。本文从古籍整理与考古研究、概念与内涵研究、系统结构与作用机制研究、多功能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等角度介绍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基础性研究进展,从动态保护途径研究、法律与政策保障研究和保护与发展实践探索等方面总结了近几年开展的工作与取得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实践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包括: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重视典型传统生态农业模式的机理性、定量化研究;从多学科与跨学科的角度研究农业文化遗产;加快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的普查与价值挖掘工作;重视农业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及可持续利用;重视农业生物多样性与农业文化多样性两个方面的保护,在做好"两个保护"的前提下,促进地区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支持;避免"原汁原味"的"冷冻式"保护和"大拆大建"的"破坏性"开发两种错误倾向;逐步建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方参与机制,包括政府的主导作用,社区的积极参与,科技的有力支撑,企业的有效介入,媒体的跟踪宣传;使农业文化遗产地成为开展科学研究的平台,展示传统农业文明的窗口,生态-文化型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农业文化旅游的目的地。
闵庆文张丹何露孙业红
关键词:传统农业农业文化遗产联合国粮农组织
传统农业区稻田多个物种共存对病虫草害的生态控制效应——以贵州省从江县为例被引量:10
2011年
本文运用半试验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贵州省从江县传统农业地区的糯稻和杂交稻为例,研究了传统品种和现代品种在水稻单作(R)、稻-鱼(R-F)和稻-鱼-鸭(R-F-D)3种不同稻作方式下,稻田多个物种共存对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病虫草害及蜘蛛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水稻品种而言,糯稻在3种稻作方式下的抑制杂草能力均优于杂交稻,糯稻田与杂交稻田的稻飞虱虫量、稻纵卷叶螟虫量以及蜘蛛量差异不显著,杂交稻在3种稻作方式下的抗稻瘟病能力显著高于糯稻。就稻作方式而言,R-F-D显著降低了田间杂草的发生密度,对稻田杂草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节节菜(Rotala indica)等的抑制效果达到100%,总体抑制效果显著优于其它的稻作方式;R-F-D系统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虫量较水稻单作明显减少;R-F系统的蜘蛛数量最高;R-F-D系统的抗稻瘟病性最好。
张丹成升魁杨海龙何露焦雯珺刘珊闵庆文
关键词: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生态控制
基于污染足迹的太湖流域稻作农业污染评估——以常州市和宜兴市为例被引量:10
2014年
稻作农业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贡献巨大,但因经济利益驱动,化肥农药被过量施用,造成了氮、磷等营养物质流失,对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基于全国第一次污染普查数据,结合各类污染物的产排污系数计算了稻作农业COD、TN和TP入河量,通过污染足迹模型计算了稻作农业COD、TN和TP的污染足迹,通过污染压力模型计算了稻作农业COD、TN和TP的污染压力指数,并对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常州市、宜兴市稻作农业生产过程中向水环境排放的污染物中以COD和TN为主,其入河量分别为792.96 t·a-1和605.28 t·a-1,TP入河量为27.16 t·a-1;(2)常州市、宜兴市稻作农业TN污染足迹最大(3 944.50 hm2),其次为TP污染足迹(2 578.95 hm2),最小的是COD污染足迹(523.52 hm2);(3)常州市、宜兴市稻作农业对水环境的污染压力指数为2.10,处于中度污染压力状况,表明常州市、宜兴市稻作农业生产活动超出了当地水域的承载能力,对当地水环境产生了压力。
李静闵庆文闵庆文李文华焦雯珺
关键词:稻作农业污染足迹太湖流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