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840046)
- 作品数:7 被引量:45H指数:4
- 相关作者:袁松陈锋王德福蒋骅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从抗争政治、底层政治到非抗争政治——农民上访研究视角的检视、反思与拓展被引量:14
- 2014年
- 通过学者所借鉴的理论来源与分析的经验基础,可以对既有的农民上访研究的三种分析框架进行检视与反思,并提出一些拓展的可能路径。"权利诉求—抗争政治"与"道义伦理—底层政治"分析视角受西方社会运动理论与底层政治理论的启发,对于中国农民上访的研究有着开创性意义。但也因理论思维的束缚,而共享了"抗争"这一基础性假设,遮蔽了中国农民上访的复杂性。在深度经验探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揭示出了农民上访类型与性质的多元化,实现了农民上访研究从"抗争政治"到"非抗争政治"的范式转换。为了更加深刻理解农民上访的性质,可以引入国家的视角、关注结构与行动的关系,以及探究农民政治文化等几条路径来拓展农民上访的研究。
- 陈锋
- 关键词:农民上访抗争政治底层政治
- 监管与反制:乡镇政权与“老板村官”群体的权力互构——以浙中吴镇为例被引量:4
- 2016年
- 在发达地区农村,"老板村官"群体成为乡村治理中衔接国家与农民的中间体。为了规范私营企业主主政村庄的治理行为,基层政权采取了签订承诺书、科层化考核、强化村级权力监督体系等举措,这些监管措施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在阶层分化的熟人社会中也强化了富人主导的权力结构。"老板村官"群体基于权力来源的独立性而表现出行动的自主性,他们的行动策略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基层政权对其治理行为的规制。为实现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乡镇在治权弱化的背景下以其所掌握的市场资源引导"老板村官"群体投身村庄治理,乡村两级的关系在权力互构中呈现出从控制到交换的转变。
- 袁松
- 关键词:乡村关系先富能人农村社会分层
- 城镇化进程中近郊村的招婿婚姻:特征、原因与问题——以浙江福村为例被引量:4
- 2016年
- 招婿婚姻在发达地区近郊村落成为一种流行的婚姻形式,并在择偶方式、姓氏规则、财产继承及养老义务等方面与传统入赘婚和现代嫁娶婚均有区别。而其流行的原因,是城镇化的拆迁安置政策以"从夫居"的文化背景设置利益分配方案,独女户意识到利益受损,又回到传统中寻求策略,并以招婿婚姻的方式获得其在村庄集体利益分配中的合法性。然而,驱动招婿婚姻的工具理性同时也酝酿着婚后的家庭危机,在"村改居"完成后,招婿婚姻呈现出很高的不稳定性。
- 袁松蒋骅
- 关键词:城镇化村改居
- 发达地区农村的阶层分化与权力实践:一个研究展望被引量:4
- 2017年
- 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对乡村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已有研究围绕社会分层背景下的乡村权力实践展开了深入探讨,但由于持守实体主义的权力观,将研究重心置于先富能人群体与村庄政治前台,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的阶层互动与权力的结构化过程。如果立足于微观的村庄权力场域,以关系主义视角审视权力,从人情交换、面子竞争等本土文化现象入手,在阶层间的符号资本争夺、关系网络建构及阶层博弈的均衡变化中把握村庄权力的结构化机制,将有助超越静态的结构主义框架,在动态的阶层关系中理解当前发达地区农村乡村权力的运作逻辑。
- 袁松
- 关键词:社会分层乡村治理基层党建
- 论乡村治理中的资源耗散结构被引量:14
- 2015年
- 对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型国家来说,国家与基层社会之间资源耗散结构的形成与约束,始终是国家政权建设和完善基层治理体制绕不开的问题。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并随后大规模向农村输入资源,但一个新的资源耗散结构的形成,蚕食了国家输入的各项资源,使乡村治理陷入新一轮困境。要完善基层治理体制,实现国家与基层社会、国家与农民的有效对接,关键在于改变资源输入体制、激发村民自治活力、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培育农村中间阶层、增强基层社会自主性。
- 王德福陈锋
- 关键词:乡村治理
- 阶层竞争与农村民间宗教的兴盛
- 2017年
- 农村民间宗教的兴盛可以从农民社会行动的视角予以解读。通过"灵验"的中介与神灵沟通,这是农民宗教行动的基本形式。田野调查发现,农民消费能力的上升抬高了对"灵媒"的需求,村庄社会结构中富裕的上层成为率先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信仰消费的主体,在社会分化过程中,信仰消费通过面子竞争的压力传导至其他阶层。不同阶层围绕着人-神关系的亲疏远近展开的象征资本争夺成为信仰消费不断扩张的动力,这种扩张促成了民间宗教市场的形成与宗教事象的兴盛。
- 袁松阮体妹
- 关键词:社会分化
- “带领致富”与村级党组织建设被引量:5
- 2016年
- 作为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强调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组织路线对农村党员构成和村庄权力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农村经济分化与社会分层的背景下,以私营企业主为主体的农村富人阶层成为村级党组织积极考察并吸纳的对象,村支委的民主推选因富人群体的加入和竞争而变得激烈,实际操作中,村级党建工作的遴选标准从以品德和能力为主演变为以资产实力为主。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土地增值利益分配为核心主题的乡村治理在富人主政的格局下趋于内卷化。
- 袁松
- 关键词:贿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