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1999054309)

作品数:10 被引量:90H指数:6
相关作者:曹谊林王珂魏宽海陈滨裴国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基因
  • 6篇转染
  • 6篇基因转染
  • 4篇HBMP-7
  • 3篇形态发生蛋白
  • 3篇缺损
  • 3篇基质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角膜
  • 3篇角膜基质
  • 3篇骨缺损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骨形态
  • 3篇骨形态发生蛋...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修复骨缺损
  • 2篇生物医学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金丹
  • 6篇裴国献
  • 6篇陈滨
  • 6篇魏宽海
  • 6篇王珂
  • 4篇曹谊林
  • 4篇刘伟
  • 3篇胡晓洁
  • 3篇王敏
  • 3篇胡罢生
  • 2篇覃昱
  • 2篇齐凤菊
  • 2篇张艳
  • 2篇任高宏
  • 2篇柴岗
  • 1篇刘德莉
  • 1篇刘阳
  • 1篇许志成
  • 1篇曾位森
  • 1篇王身国

传媒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生物反应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平滑肌层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应器内构建具有一定强度的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猪血管平滑肌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GA)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将其置于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实验组(n=5)为动态力学刺激培养(搏动频率:75次/分;扩张量:<5%);对照组(n=5)为静态培养。3周后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测。结果血管样组织直径5mm,长10mm,厚1mm。实验组具有良好的弹性,管腔圆;平滑肌纤维与弹力纤维较多,排列有层次。对照组弹性欠佳,管腔塌陷;平滑肌纤维与弹力纤维较少且排列紊乱。结论应用生物反应器可构建具有良好弹性的血管平滑肌层组织。
许志成李宏刘阳崔磊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生物反应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体外培养扩增搏动频率肌层组织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角膜基质组织(英文)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应用角膜基质细胞和聚羟基乙酸(PGA)多聚体复合物构建角膜基质,为组织工程技术构建角膜提供依据。方法将培养后的角膜基质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植入balb/c裸鼠皮下。6周后,对新生组织进行组织学和透射电镜检测,并测定胶原纤维直径。结果石蜡包埋切片显示新生角膜组织具有似正常角膜基质层波浪交叉编织结构。组织工程化的角膜基质胶原纤维直径(27.7±6.2)nm,与正常角膜基质胶原纤维直径相似。结论组织工程技术重建的角膜基质已经具备角膜基质层组织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
胡晓洁王敏柴岗张艳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角膜基质组织学生物相容性材料胶原纤维聚羟基乙酸裸鼠
hBMP_7基因转染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被引量:9
2002年
使用含hBMP7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液感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3 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Ⅰ型胶原合成和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经hBMP7基因转染的BMSc与空载体转染及未转染的BMSc在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表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经转染的BMSc合成胶原显著高于空载体转染和未转染者。提示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转染BMSc后能促进细胞的胶原合成 ,对BMSc增殖和细胞周期无显著影响 。
金丹裴国献齐凤菊胡罢生魏宽海王珂陈滨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原合成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生物医学工程成骨细胞
逆转录病毒介导hBMP_7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被引量:6
2002年
采用粘 粘端连接方法构建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 ,重组质粒转染包装细胞PT6 7后 ,制备含目的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液感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筛选插入方向正确的重组质粒并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 ,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中外源基因插入方向正确、无碱基错误和缺失。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 ,感染后 2天经基因转染的BMSc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呈阳性 ,未经转染的细胞检测结果呈阴性。转染的BMSc经G4 18筛选至 4周仍有外源BMP蛋白的表达。提示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方法转染的BMSc中可有外源性BMP7mRNA和蛋白的表达。
金丹曾位森裴国献胡罢生魏宽海王珂陈滨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生物医学工程
应用GFP基因转染技术示踪组织工程技术构建角膜基质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应用基因转染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 (GFP)标记角膜基质细胞 ,以此为种子细胞构建角膜基质并对构建过程进行示踪。方法 构建携带EGFP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 EGFP ,转染兔角膜基质细胞 ,然后将该细胞接种于PGA ,形成细胞 -生物材料复合物 ,移植于母兔角膜基质板层内。术后 8周 ,组织学切片 ,HE染色 ,荧光显微镜下对绿色荧光蛋白 (GFP)进行示踪观察。结果  8周后 ,组织工程化角膜组织形成 ,组织学切片显示PGA完全降解 ,新生组织形成 ,组织排列规整 ,荧光显微镜下见新生组织呈绿色 ,提示EGFP表达。结论 组织工程角膜基质的组织学结构与角膜基质相类似。新生组织表达GFP 。
胡晓洁王敏刘德莉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角膜基质绿色荧光蛋白
hBMP-7基因直接体内转染修复兔桡骨缺损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含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7(hBMP - 7)基因逆转录病毒液与左旋聚丙交酯 (PLLA)生物材料复合后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制备含hBMP - 7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逆转录病毒液PT -PLNCX2 -BMP7。制备新西兰大白兔桡骨 1 5cm缺损模型 ,修复实验分为 4组 :PT -PLNCX2 -BMP7+PLLA修复组 ,空载体 (PT -PLNCX2 ) +PLLA修复组 ,单纯PLLA生物材料修复组 ,空白组。每组 6个样本。分别于术后 8、12、16周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测和组织学检测。结果 PT -PLNCX2 -BMP7重组病毒液与生物材料复合修复组可见在骨缺损处有骨性连接形成 ,组织学观察见有大量新生骨组织形成 ,而PT -PLNCX2 病毒液修复组、单纯材料修复组和未修复组均未见骨性连接形成 ,仅在部分骨缺损两断段形成少量骨组织。结论 利用hBMP - 7基因体内局部。
金丹裴国献王珂王身国胡罢生魏宽海陈滨覃昱任高宏
关键词:HBMP-7基因转染桡骨缺损
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兔角膜基质组织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1
2004年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兔角膜基质层组织的可行性。方法 新西兰大白免40只,即母兔及其亲生子兔共20对。分离获取新生子兔角膜基质细胞,扩增、培养,汇合后,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GA),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移植于对应的母兔角膜基质层。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角膜基质细胞,示踪角膜基质构建过程。同时,对侧角膜仅行PGA移植,作为材料对照组。8周后取材,行组织学切片,Western blot检测Ⅰ型胶原及电镜下测定胶原纤维直径分布。结果术后8周,实验侧角膜逐渐恢复透明,形成新生角膜基质样组织,胶原与角膜表面平行,排列较整齐,组织学结构接近正常基质组织。实验组Western blot检测提示新生组织中基质细胞表达Ⅰ型胶原;电镜下胶原纤维直径[(29.0±4.7)nm]与正常角膜基质组织比较[(28.5±3.5)nm],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正常角膜无新生基质组织形成。GFP标记角膜基质细胞,示踪角膜基质第8周时,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新生组织呈绿色,提示GFP表达。结论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可以在兔受体角膜内构建角膜基质层组织。(中华眼科杂志,2004,40:517-521)
胡晓洁王敏柴岗张艳李伟国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聚羟基乙酸角膜移植
经转染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RNA的表达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7,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并检测经逆转录病毒介导基因转染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MSCs)mRNA的表达。方法构建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后利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转染包装细胞PT67,制备含目的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液并感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原位杂交、RT-PCR检测hBMP-7mRNA在MSCs中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经hBMP-7基因转染的MSCs可表达外源性BMP-7mRNA。结论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方法可以将hBMP-7转染至MSCs中并表达外源性基因。
金丹曾位森裴国献齐凤菊魏宽海王珂陈滨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P-7基因转染
hBMP-7基因转染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探讨利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BMP-7)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并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制备含hBMP-7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逆转录病毒液PT-PLNCX2-hBMP-7并转染BMSc,使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hBMP-7在BMSc中的表达。兔桡骨1.5cm骨缺损修复实验分为4组:转染组,未转染组,单纯PLLA组和对照组,每组6个样本。分别于术后3周,6周采用大体观察、X线、组织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方法对骨缺损修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经PT-PLNCX2-hBMP-7病毒液转染的BMSc中有较强的阳性结果出现。定量检测分析结果证实经转染的BMSc修复骨缺损的成骨速度和成骨量均优于未转染组,单纯PLLA组和对照组中均未见骨缺损得到修复。结论hBMP-7基因转染能够提高BMSc形成组织工程化骨组织和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可用于以BMSc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的构建。
金丹裴国献王珂魏宽海陈滨覃昱任高宏
关键词:HBMP-7基因转染骨缺损免疫组织化学
hBMP-7基因转染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利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BMP-7)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及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制备含hBMP-7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逆转录病毒液PT—PLNCX2-BMP-7并转染BM...
金丹裴国献王珂魏宽海陈滨覃昱任高宏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