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310-004)
- 作品数:15 被引量:74H指数:4
- 相关作者:高缘张建军周建平朱家壁尹莉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烟酸缓释胶囊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
- 2012年
- 目的 6只Beagle犬双周期双交叉单剂量口服烟酸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方法用LC-MS/MS法检测血浆中药物浓度,计算两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胶囊和参比片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max(3.00±0.80)和(3.08±0.90)h,Cmax(5.13±0.52)和(4.85±0.64)mg·L-1,AUC0-t(43.85±7.41)和(51.30±6.50)mg·L-1.h-1,AUC0-∞(47.25±5.35)和(49.19±4.21)mg·L-1.h-1。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96.0±6.7)%。结论表明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 王宇成尹莉芳陈金脱陈西敬周建平
- 关键词:烟酸缓释胶囊药动学生物等效性
- 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阿莫罗芬自乳化基质乳膏及乳膏流变学研究被引量:32
- 2010年
- 目的通过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阿莫罗芬自乳化基质乳膏的处方,并对其流变性、过敏性和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以Tefose 63、液体石蜡、Labrafil M 1944CS、Carbomer 980用量为因素,以黏度、性状、平均粒径为指标,选用数学模型描述指标和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以设定适宜的黏度,良好的外观和最小的平均粒径为目标值,预测最优处方;并对最优处方进行流变性、过敏性和稳定性研究。结果由最佳回归模型可知5个因素和3个指标之间存在较好的定量关系,4个验证处方的实验值与预测值无显著差异。阿莫罗芬自乳化基质乳膏无过敏性,属于假塑性流体,具有剪切变稀和温度变稀的特点。结论 D-最优混料设计可用于阿莫罗芬乳膏处方的优化,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准确的预测性,采用自乳化基质制备的乳膏非常稳定。
- 高丽琼舒文娟高缘张建军
- 关键词:阿莫罗芬流变性过敏性稳定性
- 替硝唑原位固化缓释注射剂的制备与体内外性质考察被引量:3
- 2011年
- 制备了一种原位固化缓释注射剂,在牙周病变部位缓释药物达7 d,并对其体外性质及体内药动学进行考察。制备原位固化缓释注射剂,考察该注射剂的固化时间;利用扫描电镜对该注射剂固化后的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测定0℃、25℃、37℃下凝胶剪切力随剪切率变化的曲线,绘制流变学曲线,并考察温度对黏度的影响;考察体外释放行为,并对其进行拟合;建立家兔牙周炎模型,考察其体内药动学。该注射剂稳定性良好,不易分层、分解,遇水后在6 s左右固化,可以黏附于牙周袋内,不易脱落;固化后,表面形成较多小孔,为药物扩散通道;在25℃、37℃下均为典型的牛顿流体,室温下通针性良好,使用方便;体外释放行为符合Korsmeyer-Peppas释放动力学方程,释放平缓,突释小,可持续7 d,能达到良好的缓释作用;药动学实验结果与各项参数的拟合结果表明了替硝唑原位固化缓释注射剂在体内缓释性能良好,制剂组可用一室模型进行很好的拟合,可维持牙龈沟液(GCF)内有效治疗浓度长达168 h,满足牙周炎临床治疗需要,该替硝唑原位注射缓释注射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居敏俐吴仁荣苏丹沈雁罗艳涂家生
- 关键词:替硝唑流变学体外释放药动学
- 抗体介导的免疫脂质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免疫脂质体作为靶向药物传递体系,以其增效减毒的特性在肿瘤诊断及治疗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相关研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免疫脂质体的制备工艺逐渐完善,选择合适的偶联方案对制剂的活性及稳定性至关重要。了解靶向分子结构及偶联反应机理有助于更好地选择修饰和连接技术,有效实现免疫脂质体靶向传递的作用。本文就免疫脂质体中抗体的类型、抗体和磷脂的修饰技术以及抗体偶联脂质体的方法进行综述。
- 宋婷李伟硕黄维钱康包围尹莉芳
- 关键词:免疫脂质体抗体
- 卡维地洛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评价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制备卡维地洛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对包合物进行物性研究。方法采用超声法制备包合物,通过相溶解度研究包合类型,以差示扫描热分析法(DSC)和X-射线衍射法验证卡维地洛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并测定包合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结果相溶解度曲线呈AL型,表明卡维地洛能够与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1∶1的包合物。DSC和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药物峰消失,证明包合物的形成。包合物的溶解度比原药提高5倍,溶出速度明显加快。结论超声法制备的卡维地洛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能显著提高原药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
- 周洁蒋曙光周建平
- 关键词:卡维地洛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
- 比色法测定丙戊酸镁微丸的溶出度研究
- 2011年
- 目的采用比色法测定丙戊酸镁微丸的溶出度。方法利用镁离子与偶氮氯膦Ⅰ形成稳定的络合物,确定适宜的测定条件,建立丙戊酸镁体外测定方法。结果镁离子与偶氮氯膦Ⅰ在pH=10.0的氨性缓冲液环境中,形成稳定的紫红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574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供试品中镁离子浓度在2.5~25.0 mg.L-1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精密度RSD<5.0%,平均回收率为100.4%~101.9%。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操作简便,可以作为丙戊酸镁微丸溶出度的检测方法。
- 薛云琴蒋曙光周建平
- 关键词:丙戊酸镁微丸溶出度比色法
- 甲基斑蝥胺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动力学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甲基斑蝥胺(MCD)在大鼠胃及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封闭灌注技术进行原位胃灌注吸收研究,在体循环法考察小肠全肠段吸收,采用单向肠灌流技术进行不同肠段吸收研究,建立HPLC法测定MCD的浓度,考察MCD大鼠胃肠吸收特征及吸收机制。结果 116.34mg·L^(-1)MCD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及胃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_a)分别为(0.0635±0.0091)、(0.0687±0.0008)、(0.0315±0.0009)、(0.0399±0.0009)和(0.0033±0.0001)min^(-1),不同药物浓度59.55、116.34、204.15mg·L^(-1)时胃及空肠中的K_a分别为(0.0031±0.0001)、(0.0033±0.0001)、(0.0031±0.0001)min^(-1)及(0.0667±0.0010)、(0.0687±0.0008)、(0.0705±0.0011)min^(-1);在空肠不同pH值(5.0,6.2,7.4)时K_a分别为(0.0801±0.000 9)、(0.0783±0.0009)、(0.0758±0.0009)min^(-1)。MCD在胃中吸收很弱;在空肠、十二指肠、结肠和回肠中均有一定吸收,在空肠吸收最好,在肠中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MCD溶液浓度及pH值对其肠吸收速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MCD属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Ⅰ类药物。
- 陈星高缘周洪龚海燕张建军
- 关键词:甲基斑蝥胺肠吸收
- PLGA黏度及PVA浓度对微球形成过程中物理性质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制备过程中乳滴的体积平均粒径、粒径分布(d0.1、d0.5、d0.9)和重量比表面积(SSA)等物理性质的动态变化,考察PLGA特性黏度及聚乙烯醇(PVA)浓度对上述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PVA的体系中,乳滴的平均粒径在60s内均呈线性急剧下降,SSA迅速增加,粒径下降速度随PLGA黏度的增加而减慢,但5min后高黏度PLGA体系的粒径升高,SSA减小。增加外水相PVA浓度至2.0%,则高黏度PLGA体系乳滴的物理性质变化趋势与低、中黏度PLGA体系相似。
- 宋逸婷沈剑锋钱帅高缘张建军
- 关键词:微球动态过程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 盐酸阿莫罗芬在水溶液中的降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研究盐酸阿莫罗芬在水溶液中的降解动力学。方法:建立HPLC法,测定盐酸阿莫罗芬在不同pH值、不同温度、不同离子强度的缓冲液中的降解动力学参数。结果:盐酸阿莫罗芬在水溶液中的降解呈现伪一级动力学特征,随着温度的增加,其降解速率增大;在37和60℃时,随着pH的增加,盐酸阿莫罗芬的降解速率明显增大(P<0.05),其半衰期和有效期明显减小(P<0.05),而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其降解速率有所减小(P>0.05);在4和25℃时,盐酸阿莫罗芬在不同pH和不同离子强度的缓冲液中相对稳定;盐酸阿莫罗芬降解活化能随着pH的增大而增大。结论:盐酸阿莫罗芬在水溶液中的降解速率与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有关,其中温度对盐酸阿莫罗芬降解的影响较为明显。
- 祁少芳高丽琼舒文娟高缘张建军
- 关键词:降解速率PH值离子强度
- 破伤风类毒素阳离子葡聚糖微球的制备及载药机制研究
- 2010年
- 制备破伤风类毒素阳离子葡聚糖微球,并对微球的载药机制进行考察。采用乳化交联法在双水相中制备了荷正电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葡聚糖微球,并基于静电作用原理后载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微球的zeta电位随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激光共聚焦显微实验表明,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可以渗透进入阳离子葡聚糖微球的内部,而不能进入中性葡聚糖微球。采用后载法制备的破伤风类毒素阳离子葡聚糖微球的包封率显著高于前载法。改变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葡聚糖的取代度可以调控阳离子葡聚糖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
- 郑春丽刘晓庆朱家壁赵玉娜
- 关键词:破伤风类毒素静电作用葡聚糖微球包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