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YY051)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如龙邓享璋刘海燕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三明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汉语
  • 3篇方言
  • 2篇闽中方言
  • 2篇词汇
  • 1篇的字
  • 1篇读书
  • 1篇读书札记
  • 1篇言和
  • 1篇札记
  • 1篇中古
  • 1篇声调
  • 1篇声母
  • 1篇书札
  • 1篇特征词
  • 1篇平声
  • 1篇千字文
  • 1篇清化
  • 1篇全浊
  • 1篇全浊声母
  • 1篇浊声母

机构

  • 5篇厦门大学
  • 2篇三明学院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5篇李如龙
  • 2篇邓享璋
  • 1篇刘海燕

传媒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方言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日本问题研究
  • 1篇语言科学
  • 1篇三明学院学报
  • 1篇语言学论丛
  • 1篇国际汉语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从词汇看闽中方言和闽西客家方言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在非闽语中,闽中方言和闽西客家方言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中词汇的表现特别突出。考察两区方言六十三条共有词汇,包括闽西客家方言中内部一致的词汇三十四条、南北片不同的词汇十四条、内部差异较多的词汇十五条,可知其宏观上体现了汉语方言的同源异流关系,微观上导源于两区行政区划的历史关联,反映方言间纵向的同源关系和横向的渗透关系。同属汉语的闽中方言和闽西客家方言,有后者影响前者的一面,也有前者影响后者的一面。
邓享璋
关键词:闽中方言词汇
全浊声母清化的类型与层次被引量:1
2014年
全浊声母清化是汉语语音史上最重要的事实,以'三分变二分'不但可以区分官话和非官话,还可以把各种近江方言和远江方言区别开来。本文讨论了各种南方方言在全浊声母演变上的不同的类型和层次,最后发表了关于语音演变历史层次研究的一些感想。
李如龙
关键词:全浊声母清化历史层次
汉语特征研究论纲被引量:5
2013年
语言的共性和个性都应该研究。关于汉语的个性特征的研究,早期的西方汉学家和中国许多语言学大师都已经有过精辟的论述,但多局限于个别特征的考察,缺乏全面系统的表述。汉语和其他语言相比,特点突出,加上历史长、文献多,方言复杂、语言接触频繁,亟须集中合力,进行语音、词汇、语法及文化的古今、南北、内外的全面比较,深入理解其特征。文章列举了若干有待深入探讨的课题,并指出研究这些特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李如龙
关键词:汉语
略论官话方言的词汇特征——官话方言词汇论著读书札记被引量:1
2014年
官话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但比较研究的不足导致整区和各片官话方言的词汇特征还很少有人能说清楚。方言特征词是有特征意义的方言词汇个体的集合,方言词汇特征则是对方言词汇系统的全面考察的结果。应该在已有的方言词汇调查的基础上,经过比较研究,提取官话方言的特征词,探讨官话方言词汇系统的特征。官话方言有别于南方方言的若干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语音、语义、构词和源流几个方面,例如轻声、儿化、某些语缀和惯用语等。官话方言词汇特征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李如龙
关键词:官话方言特征词词汇特征
古平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被引量:4
2014年
本文考察中古平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首先统计各方言今读声调的字音数的分布比例,把握古平声在方言中的演变大势;然后以声母今读保留浊音的石陂方言为纲,依古声母清、全浊和次浊三类顺序,从文读和白读两个层面分别加以梳理,以明晰古平声在内陆闽语今读声调的文白层次与对应,并勾画文白层次的分布特征,追索其在相关历史文献中的反映;最后集中分析次要对应。
邓享璋
关键词: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声调
略论汉语的字辞构造特征
2014年
字是汉语的语言结构单位,辞是言语应用单位。汉字不但有静态的表义功能,还有动态的构词功能。字的叠加和"融句法于辞"同步进行,字义虚化完善了语法结构,多音辞语的连读音变,都使辞更加繁荣。这样的字辞构造特征说明汉语是和语法型语言截然不同的词汇型、语义型语言。
李如龙
汉字的发展脉络和现实走向被引量:6
2015年
汉字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文字,它以表意为主,形音义综合进入语言,成为单音词(或语素),与汉语的发展互动、磨合,历臻和谐。由于不与一时一地的语音相联系,成为"超时空"的语言符号,所保存的丰富典籍为古今南北的华人共用,不仅维护了语言和民族文化的统一,还远播域外,为东亚文化交流作出贡献。当下应该善待汉字,总结汉字传承的经验,关注汉字过去的历史、现在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使其和汉语一起更好地走向世界。
李如龙
关键词:汉字汉语
《千字文》在日本汉语教学历史上的教材价值被引量:7
2016年
《千字文》是中国语文教育启蒙课本,随同四书五经等经由朝鲜传到日本。在日本,从早期的皇室汉语学习一直到江户时代寺子屋的教学,《千字文》都是四书五经等儒学、汉学教育的缩略版本,是汉字和汉语教学实用版本。文章首先澄清日本汉语教学的历史发端和独有特征,确认《千字文》在日本汉语教学历史上的教材价值。其次说明《千字文》除了体现汉字、汉语教学的独有规律,还具有教材模板作用。最后阐述《千字文》对于历史上的汉语传播发挥了重大作用,对当今汉语教学工作也有重大借鉴意义。
刘海燕
关键词:千字文汉语教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