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42015)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陈大福侯喜君毛克亚更多>>
相关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磷酸三钙
  • 2篇Β-磷酸三钙
  • 1篇有机质
  • 1篇缺损
  • 1篇煅烧骨
  • 1篇空间结构
  • 1篇骨缺损
  • 1篇骨性
  • 1篇成骨
  • 1篇成骨活性
  • 1篇成骨性能

机构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秦皇岛市第一...
  • 2篇北京市创伤骨...

作者

  • 2篇毛克亚
  • 2篇侯喜君
  • 2篇陈大福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β-磷酸三钙煅烧骨的微观空间结构被引量:1
2009年
在目前常用的骨移植材料中,人工合成材料仅占15%。实验于2005-07/2006-10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进行,使用健康牛松质骨制备形成标准试件后,经高温蒸馏、漂洗、脱水去除有机物质,再经高温煅烧后与有机液体(NH4)2HPO4反应,再次煅烧制备形成β-磷酸三钙煅烧骨,使用扫描电镜、压汞仪观察其微观空间结构。结果显示β-磷酸三钙煅烧骨具有大孔结构和微孔结构相结合的三维空间结构,大孔孔径为50~400μm,微孔孔径为1μm左右,提示β-磷酸三钙煅烧骨保留了天然松质骨的多孔状结构,有利于新生骨组织的长入。
侯喜君毛克亚陈大福
关键词:Β-磷酸三钙煅烧骨空间结构
β-磷酸三钙脱有机质骨的成骨性能
2008年
背景:人工发孔方法制备的β-磷酸三钙材料在孔隙结构上与天然松质骨的孔隙结构存在巨大的差异,进而影响了其本身的生物学性能。目的:采用体内成骨试验方法验证牛松质骨煅烧制备的β-磷酸三钙脱有机质骨的体内成骨活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动物体内实验,于2005-07/2006-10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将健康牛松质骨脱去有机成分后,经2次高温煅烧方法制备形成β-磷酸三钙脱有机质骨标准试件,经辐照灭菌后备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2只,按4,8,12周3个取材时间分成3组,每组4只,将β-磷酸三钙脱有机质骨4个试件随机植入上述3组动物一侧下肢的骨缺损中,同时在每只兔另一侧下肢制备相同骨缺损模型,不植入任何材料,为空白对照。主要观察指标:于材料植入后1d以及4,8,12周分别拍摄兔膝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缺损部位新骨形成情况,并与空白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随着β-磷酸三钙脱有机质骨植入时间的延长,材料周边及中心部位逐渐有新生骨组织长入,但植入的材料无明显降解吸收,新骨长入量有限。空白对照至12周仅缺损周围有少量新骨生成。结论:β-磷酸三钙脱有机质骨具有体内成骨活性,但降解缓慢影响新骨的替代和改建过程。
侯喜君毛克亚陈大福
关键词:Β-磷酸三钙成骨活性骨缺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