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6BAD02A13)

作品数:15 被引量:761H指数:11
相关作者:赵明侯海鹏孙锐董志强李向岭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玉米
  • 4篇叶面
  • 4篇叶面积
  • 4篇春玉
  • 4篇春玉米
  • 3篇叶面积系数
  • 3篇玉米品种
  • 3篇种植密度
  • 3篇小麦
  • 3篇耐密性
  • 3篇干旱
  • 3篇播期
  • 2篇冬小麦
  • 2篇冬小麦-夏玉...
  • 2篇动态特征
  • 2篇夏玉米
  • 2篇冀西北
  • 2篇光合速率
  • 2篇光合特性
  • 2篇高产

机构

  • 1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吉林省农业科...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宁夏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15篇赵明
  • 4篇侯海鹏
  • 4篇孙锐
  • 3篇葛均筑
  • 3篇付雪丽
  • 3篇李从锋
  • 3篇丁在松
  • 3篇李向岭
  • 3篇董志强
  • 2篇唐丽媛
  • 2篇李连禄
  • 2篇周宝元
  • 2篇吕爱枝
  • 2篇朱平
  • 2篇王美云
  • 2篇陈传永
  • 2篇王晓波
  • 2篇丁成方
  • 1篇贾继增
  • 1篇马玮

传媒

  • 8篇作物学报
  • 4篇玉米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2008中国...

年份

  • 1篇2013
  • 6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耐密性玉米品种对密度的光谱特征响应被引量:7
2013年
借助新型光谱仪SPAD-502叶绿素仪与AccuPAR植物冠层分析仪,研究了不同耐密性玉米品种对密度的光谱学特征响应,阐述不同密度对玉米光合性能的影响。选用益农103、先玉335、郑单958和登海661这4个品种为主要试验材料,采用行距固定(80×40cm大小行)、株距从1m开始由大至小的"渐密"种植方式,形成13个种植密度,分别为3.33,3.70,4.17,4.50,4.76,5.56,6.67,6.80,8.33,9.00,11.11,11.20和16.67株.m-2。通过测定叶绿素含量与冠层特征来表征其光谱特征,研究渐密种植方式下植株对密度的光谱特征响应,探讨高产条件下的玉米植株光合特征及密度-产量关系。是利用玉米的光谱特征反映植株光合特性、冠层结构功能,以研究碳四作物对密度等栽培措施响应的范例。
唐丽媛马玮李连禄赵明
关键词:玉米叶绿素光谱学冠层光合特性
冀西北半干旱补灌春玉米超高产源库特征研究
2011年
以郑单958和登海601为材料,研究冀西北半干旱补罐区超高产玉米的源库特征。结果表明,登海601玉米生育期长,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大,叶源和茎鞘的干物质积累量大,源生产能力高;郑单958表现相对登海601较差。登海601的产量达到18 474 kg/hm2,产量构成因子的表现突出,其单位穗数为91 800穗/hm2,穗粒数为528粒/穗,千粒重为384.75 g,粒叶比达到0.23 kg/m2,源库能协调发展。郑单958单位面积穗数高,穗粒数低,群体总粒数偏低,千粒重也低,产量未突破15 000 kg/hm2。
吕爱枝曹熙敏章彦俊丁成方王晓波王美云赵明
关键词:源库特征超高产
不同玉米品种耐密性比较被引量:16
2011年
采用5个玉米品种材料,设置9个密度梯度,分别测定各密度处理下的单株产量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比较不同品种的耐密性。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单株生产力(单株穗粒干重)随密度的逐渐增大均呈二次曲线的变化规律,且拟合度均达0.932 4以上;多密度处理下的玉米单株产量偏高,但随密度的变化趋势和常规小区保持一致,能准确检测玉米品种耐密性大小;玉米各品种的第3节茎秆外皮穿刺强度均表现为随密度增加而逐渐下降,超试1号的穿刺强度在各密度下明显高于其他品种,郑单958随密度变化不大。耐密性筛选结果表明,超试1号、郑单958的耐密性明显优于中单808、京科518;中试839的耐密性适中。
阎超李连禄唐丽媛许艳丽赵明
关键词:玉米耐密性单株生产力
玉米茎秆弯曲性能与抗倒能力的研究被引量:110
2008年
为探讨不同玉米品种茎秆抗倒伏相关的力学特点,选用不同抗倒性品种登海3719、京科519和农大108,设置3.00、5.25、7.50、9.25和12.00万hm?25个密度,分别于玉米抽雄前和蜡熟期取样,用WDW302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对茎秆第3、5、7节间进行悬臂梁弯曲试验,同时测定节间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茎秆基部节间直径变细、节间长度增长。品种间有一定的差异,在3个品种中登海3719的平均直径和长度均低于其他2个品种;品种间茎秆惯性矩也有较大差异。基部节间弹性模量、最大抗弯应力均随生育进程而增加,但随群体密度的增加和节位的上升而逐渐降低,登海3719在两个生育期均为最大,且随密度增加的下降幅度较小。以京科519最低,其对密度反应较敏感,下降幅度大,易发生倒伏。在玉米抽雄期,基部节间平均弹性模量为40.0MPa,最大抗弯应力为2.8MPa,可能是茎秆抗折力学指标的下限。茎秆弹性模量与最大抗弯应力极显著相关,茎秆直径与弹性模量和最大抗弯应力在抽雄前显著正相关,而到蜡熟期相关不显著。它们与田间倒伏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秆弯曲弹性模量反映茎秆的耐密能力,茎秆最大抗弯应力反映品种茎秆的抗折能力,而茎秆直径不能作为评价茎秆抗弯强弱的主要指标。玉米抽雄前期与蜡熟期茎秆抗弯性状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因此利用抽雄前茎秆基部弯曲力学性能鉴定与评价玉米茎秆抗倒、耐密性是可行的。
勾玲赵明黄建军张宾李涛孙锐
关键词:玉米茎秆弹性模量抗弯强度种植密度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6
2011年
以先玉335、郑单958和登海661为材料,设置3个播期和4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播期和密度对玉米产量性能构成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其产量、生育期天数、平均叶面积指数、收获指数、穗粒数、千粒重均降低,平均净同化率依次增加,穗数无显著性差异。随密度增加,其产量、平均叶面积指数、穗数均增加,平均净同化率、生育期天数、收获指数、穗粒数、千粒重依次降低。对产量性能构成指标与播期和密度进行回归分析,表明密度对产量性能等指标的影响程度都大于播期。产量性能构成指标对产量的直接通径效应均为正效应,平均叶面积指数通过生育天数、穗数对产量有正向的间接效应,且穗数的正效应较大;平均叶面积指数通过平均净同化率、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有负向的间接效应,且平均净同化率的负效应较大。平衡协调产量性能构成指标的关系,适当提前播种和增加种植密度可增加玉米平均叶面积指数、生育期天数及穗数,有利于产量的提高。试验表明,平均叶面积指数为4.18、平均净同化率为5 g(/m2.d)、生育期天数为120 d、收获指数为0.50、有效穗数为89 000穗/hm2、单穗粒数为480粒、千粒重为290g,玉米可以实现12000kg/hm2以上产量水平。
李向岭李从锋葛均筑侯海鹏赵明
关键词:玉米播种期种植密度
小麦、玉米粒重动态共性特征及其最佳模型的筛选与应用被引量:28
2009年
为了定量描述小麦、玉米两作物粒重变化共性特征,选用3个冬小麦和4个夏玉米不同熟期类型品种进行不同密度的田间试验,对其粒重(GW)动态进行测定,并对GW和灌浆天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的3个主要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Logistic曲线方程y=a/(1+be–cx)具有广泛适应性和生物学意义,具体方程式为y=1.0624/(1+52.8653e–6.7609x),r=0.9916(P<0.01)。不同作物、品种、密度处理的方程参数a值基本为1;参数b在密度间变异很小,品种间变幅较大,为45.3379~66.9306;c值在品种和密度间变异均很小,在小麦和玉米间的变幅分别为6.2122~6.8025和7.0199~7.7325。应用本试验及河南焦作高产冬小麦和山东泰安高产夏玉米不同品种的GW试验资料对模型分别进行验证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归一化GW动态共性模型的模拟准确度(以k表示),分别为0.9870、1.0057和0.9982、1.0131,精确度(以R2表示)分别为0.9854、0.9918和0.9772、0.9926。说明归一化方法建立的小麦、玉米GW动态共性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两作物GW动态共性变化特点。利用该模型,仅根据品种的灌浆期和最大GW,以及参数b值的品种特点,便可还原整个灌浆期的GW动态。计算不同地点、年份及不同品种、密度处理的冬小麦、夏玉米灌浆前、中、后期的GW模拟值与测量值均比较接近,误差小于0.2797。
付雪丽赵明周宝元崔国美丁在松
关键词:小麦玉米
冀西北半干旱补灌玉米超高产产量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以"三合模式"的产量性能定量化(mLAI×D×mNAR×HI=EN×GN×GW)为基础,于2007年针对冀西北雨养补灌玉米进行高产挖潜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有效密植高产栽培,冀西北雨养补灌地区玉米获得了高于1.845×104kg/hm2的产量,其产量性能为:全生育期平均叶面积系数(mLAI)达4.22,全生育期(D)为149 d,平均净同化率(mNAR)达5.54 g/(m2.d),收获指数(HI)维持0.53左右;在选择耐密性品种的基础上,密度(EN)达91 800株/hm2,穗粒数(GN)528粒/穗,千粒重(GW)384.75 g。由此可见,冀西北雨养补灌地区玉米获得高产突破是产量性能综合指标优化配合,其中密植条件下维持光合性能与产量构成的有效配置是十分重要的。
吕爱枝丁成方王晓波王美云赵明
关键词:玉米超高产半干旱区
旱稻×稗草远缘杂交后代的苗期抗旱性特征被引量:1
2008年
以旱稻65(H65)及其与稗草远缘杂交后代YF2-1为材料,比较了两者之间的芽期、苗期的耐干旱胁迫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YF2-1的芽期抗旱性以及苗期生长状况显著强于H65。由此可见,利用稗草有效基因的渗入是提高旱稻抗旱能力的有效途径。
王春艳丁在松赵明关东明
关键词:旱稻稗草远缘杂交抗旱性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叶片光合特性与碳、氮变化的影响被引量:91
2010年
选用玉米品种先玉335、郑单958和吉单209,设计了6.0、7.5、9.0和10.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吐丝期为重点)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全氮含量与碳氮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灌浆期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在吐丝期最高,碳氮比在吐丝期与成熟期出现2个高峰;叶绿素含量、灌浆期光合速率、叶片可溶性糖、全氮、碳氮比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吐丝后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吐丝后生育天数与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可溶性糖、C/N呈二次曲线关系,与全氮含量呈线性关系;高种植密度主要影响叶片碳代谢;叶绿素含量不是影响吐丝后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不同基因型耐密性不同,先玉335最好,郑单958次之,吉单209最差。
陈传永侯海鹏李强朱平张振勇董志强赵明
关键词:春玉米碳氮比光合速率
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双晚”周年超高产典型栽培技术分析
冬小麦晚播、夏玉米晚收的"双晚"技术,成为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超高产典型的主要栽培技术。为最大限度的挖掘该地区冬小麦晚播、夏玉米晚收的增产潜力,本试验选用2个适于晚播早收的冬小麦和3个不同熟期型夏玉米品种于200...
付雪丽赵明贾继增杜立丰赵东成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